早期护理介入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18-01-17刘萍
刘萍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500)
膝关节是连接股骨与胫骨的关节,是人体中最大、构成最复杂、承压最重的关节[1]。膝关节损伤、病变不仅会带来严重疼痛,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2]。膝关节镜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在膝关节损伤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临床护理,在膝关节镜手术后,进一步减少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患者总共50例,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原发病主要包括半月板损伤15例,关节边缘骨赘11例,关节间隙狭窄8例,软骨下骨质粗糙8例,关节囊肿3例,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或MR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膝关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随机将所选取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25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6~77岁,平均(41.22±11.73)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7~73岁,平均(43.03±10.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抬高患肢,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定时为患者翻身,定时检查患者伤口愈合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入早期护理介入。在术前就对患者积极进行健康宣教,详细为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式、膝关节镜治疗的优势、围术期注意事项、术后功能锻炼方法以及防静脉血栓措施及计划等。让患者对自身病情、膝关节镜治疗方式以及术后早期护理介入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客观面对,不必产生无谓的担心。同时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及时排解患者内心忧虑、恐惧、惊慌、焦躁等不良情绪,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在术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在术后2天,即可以开始对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并指导患者每次可坚持训练10~30分钟,每1~2小时可进行一次。术后3天,开始应用关节功能器,增加非负重主动关节活动。每次30分钟,一天3~5次。对于韧带有严重损伤的患者应延后训练,并减少训练强度。术后5天,通过X线摄片观察患者关节愈合情况,并据此适量增加患者训练强度,直至患者可晚期完成负重训练。指导患者完成抬腿训练,抬腿角度应大于40°,每次抬腿后保持1分钟以上,每天坚持完成3~5次。每次抬腿后,进行屈膝伸展运动,动作应放缓,有强烈疼痛时应该立即停止训练,并报告医生。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并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情况。
1.3 关节功能评价方法
膝关节功能评定应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HSS)进行评定。该评分方式主要根据患者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六个加分项以及拄杖情况、伸直滞缺、每5度外翻及内翻情况三个减分项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结果为(78.83±10.98)分,对照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结果为(67.54±12.74)分。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3564,P=0.00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膝关节镜手术是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发展而新出现的一种关节诊疗技术。膝关节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流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诸多优势[3]。因此膝关节镜手术一经推出,就倍受医患人群青睐,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膝关节镜手术依然是一种有创治疗方式,治疗过程中必然也会对患者身体带来一定的创伤[4]。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关节功能。而膝关节作为人体中十分重要的关节,其关节功能直接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膝关节功能恢复不良会对患者生理、心理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从而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护理介入就是在患者关节镜手术术后尽早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了以心理干预以及康复训练为主的早期护理介入。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6个月其关节功能状况显著优于未进行早期护理介入的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早期护理介入有助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