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2018-01-17陈金魁

农业知识 2018年44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乡村建设实践证明,如果不能确保农民在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国家推动的任何关于农民发展的战略目标都很难获得农民的认同,也就不能得以实现,因此,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

——充分尊重农民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因为振兴的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只有农民参与和主导的乡村振兴才是党和国家要真正振兴的乡村,没有了农民的主动参与,即使将乡村建设的再美丽,也背离了乡村建设宗旨。要避免简单地将乡村变成企业家的投资场,避免企业家将农民的土地、山林和草场流转以后而将农民排除在外。为此,在土地流转中要充分保障农民对于土地的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应保障农民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经营权利。基层政府在现代农业项目规划选择和推进中,要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意见,赋予农民自主处理经济活动的权利,让农民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获益者,而不是将具有建设权利的农民迁移到城市中,把农村变成企业家的投资地和富裕阶层的后花园。这绝不是真正的振兴乡村。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乡村的产业发展、农村环境良好和农民生活富裕。

——充分尊重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具体要求,为振兴乡村指明了方向。村民自治是村民直接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平台,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要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要求,充分重视农民的话语权。因为振兴的乡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建设一个什么样家园,农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园,农民自己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和规划,但是,政府不能用行政命令代替民主协商,不能用美好设想代替农民的实际需要。为此,基层管理者要转变思维,积极为农民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良好环境,培养农民们话语表达的意识,充分了解和调研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引导扶持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而不是包办代替。只有让农民真正参与到乡村建设规划中,才能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农民才会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拥护者、践行者、受益者,乡村振兴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充分了解民意,尊重民意,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必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充分尊重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自主选择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可见,乡村文化建设同样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强化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是将农民裹挟在现代化的潮流中,失去了文化的自主选择;也不是用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导性代替农民“自下而上”的主体性,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尊重与理解农民的文化观,发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乡村文化反映的是农民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折射出的是时代和社会对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离开农村这片沃土,离开农民的生产生活就创造不出农村文化。所以说乡村文化是关于农民的文化,农民是农村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体。”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形成有利于培养新兴职业农民需要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内容的文化育人环境。建立保障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主体地位的长效机制,给予农民更多的文化建设参与权、话语权、表达权,才能真正地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才能调动起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