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2018-01-17陈宏

农业知识 2018年43期
关键词:进口量大豆进口

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涉及大豆、棉花、肉类、乳制品及蔬菜、水产品与果类等。本文以与畜牧业和畜产品直接相关的品类为主要分析对象,对博弈双方各自的影响及长期趋势下的应对措施予以归纳分析,供有关决策者参考。

一、从数据看相对位置

大豆此次中美经贸摩擦,在农产品领域,大豆是首要受到冲击的品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市场,进口量占全球的64%左右;而巴西、美国、阿根廷则是主要大豆出口国,其出口份额占全球的90%以上。2017年,中国进口9553万吨大豆,进口额为396亿美元。其中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占比为53.3%;从美国进口3286万吨,占比为34.4%;从阿根廷进口658万吨,占比为6.9%。出口中国的大豆占美国出口量的59.05%,占巴西和阿根廷出口总量的78.93%和89.2%。总体来看,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占美国出口量的近6成。

畜产品猪肉、牛肉方面我国呈净进口状态,且近年进口量与贸易逆差有逐年增加趋势。截至2017年年末,生猪产品(猪肉、猪杂)进口量为249.96万吨,进口额为4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21.46亿美元。其中鲜冷冻肉占48.7%,猪杂碎占51.3%,主要进口国为美国、德国、西班牙、丹麦、加拿大等欧美国家。2017年,我国净进口牛肉69.42万吨,同比增长19.9%,进口额为30.65亿美元;净进口牛杂碎2.04万吨。全年牛产品贸易逆差为3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3%。牛产品主要进口国为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进口量不大。中美之间乳制品贸易量不大,2017年,我国乳品出口量为3.73万吨,同比增长12.9%;进口量为247.71万吨,同比增长13.6%,贸易逆差为87.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0亿美元;净进口国主要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总体来看,美国是我国畜产品进口的次要市场,乳、肉、禽类进出口量不大,双方也未形成较高的市场依存度,且牛肉制品量小价高,国人消费能力有限。

二、影响因素概要分析

贸易摩擦势必导致中美农产品进出口格局重新洗牌,其关键点是美国如何寻找新的出口,中国如何尽量弥补进口的突然减量,从而实现各自的农产品市场再平衡。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畜产品供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国内大宗饲料原料供给的冲击。大豆进口后主要加工成两类产品,即食用油和豆粕,而后者是猪、禽类等养殖业的主要饲料之一(仅次于玉米)。如果按目前加征25%后的进口税率,每吨美国大豆进口成本要提高700~800美元,进价要比巴西大豆高300美元左右,从而使美国大豆失去价格优势。假设大豆从美零进口而又不能马上寻找到替代渠道,将导致2600多万吨豆粕的供应缺口,约占全国豆粕年需求量的36%,从而间接导致养殖业饲料供应紧张及养殖成本上升。

二是对世界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冲击。农业是美国的优势产业,由于其资源秉赋好、经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使其农产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具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且,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有超过3600个CBOT会员,可交易50种不同的期货与期权产品,年交易量达几亿张合约,其期货价格对全球供应链影响巨大。短期内,因市场供应链出现断裂会导致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跌,而中长期则可能导致市场预期不佳,农业投入乏力,从而使农畜产品价格出现非正常波动,继而使我国进口农产品风险因素上升,影响市场稳定。

三是对农业资源供给形成压力。我国人多地少,国土资源开发潜力有限,水资源也很紧张;如果长时间出现大宗农产品进口不畅,势必使国内相关产业受到过大压力。特别是大豆,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品,我国不具生产优势,同时一两个国家也难以补上美国零进口导致的缺口,而且国内市场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仍呈增长态势。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必须重视资源类产品的进口替代问题。要尽可能利用好国外资源,防止本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阻滞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对国内部分小众、特色品种供应造成一定冲击。除大宗农产品外,美国还是许多水果、坚果、肉类的生产与出口大国。在国内市场,部分坚果类(如腰果)、水果(如车厘子)及高档肉类等,很多来自美国,加税后势必抬高市场售价,不过影响人群相对有限。

三、应对思路与举措

从总体趋势看,中美经贸合作不会长期破局;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大国竞争的必然性与刚性。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做实长期筹划。

一是充分利用市场优势。美国近60%的大豆出口到中国,是欧盟等无法替代的市场。我们要用实践和宣传让美国认识到,中美发生贸易摩擦将使美国失去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市场,美国的农民及就业将成为最大受害者。此外,由于我国开始对亚太五国(孟加拉国、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实行大豆零关税,也会吸引其增加国产大豆直接出口及开展转口贸易,从而增强中国的市场影响力。

二是利用经济、外交、政治等综合手段。特别是利用好上合机制、金砖机制、一带一路倡议等,增进与农业资源富饶国家的战略合作。要进一步强化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产业政策对接,利用其农业资源,扩大大豆种植与养殖业合作,尽快补上部分农产品的供应缺口。

三是优化国内农产品生产与布局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支持东北地区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全面采用优质专用新品种,大幅度提高国产大豆供应量,从而减轻对大豆的进口依赖。在资源富集地区,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现代牧业,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业,打造一批强势品牌,使我国的畜产品供应结构快速优化,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支撑市场价格稳定,倒逼农业转型升级。

四是利用科技手段。研发推广可以大量采用本地资源、特别是可以替代豆粕的蛋白饲料配方,培育适应中国市场的畜禽品种;通过大幅提升饲料转化率,减少对进口饲料的依赖,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认真分析与跟踪美国120亿美元农产品补贴(其中36亿美元专项用于豆农)的后续措施,并在世贸组织(WTO)框架内与其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力争使中美贸易摩擦不失控出轨,以便给国内出台有关救济措施留出时间,防止农畜产品出现短期的供应偏紧与价格高涨,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安全。

猜你喜欢

进口量大豆进口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数据进口
2016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同比下降11.2%
2016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2016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进口概况
数据—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