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文化保护的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开发研究

2018-01-17陈海生李世炜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稻作梯田公园

陈海生 李世炜

(1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2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 318020)

水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与水有密切联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与水密不可分的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水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满足公众的需求,而公众的需求体现在水工程景观、休闲娱乐、生态环境、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综合的要求[1]。云和梯田湿地有着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是名列全国前3位的千年梯田。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资源有梯田湿地、草甸湿地、浮云溪、龙须湾三叠瀑布,文化资源有农耕文化、银矿文化、女神文化和畲乡风情民俗文化。云和梯田景观布局体现了与水文化的密切联系。特别是景观核心的梯田及梯田灌区,完全是依赖于水的存在。梯田水景观与当地生态环境、民族居民建筑景观相融合,又产生了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景观,形成了流域特色的水文化。云和梯田湿地为云和“一城一湖一梯田”旅游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和县政府每年举办梯田开犁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开发梯田湿地公园,对促进山区经济腾飞,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概况

浙江省云和梯田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9°29′,北纬 28°02′,海拔为300~800m,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65.75 km2。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最高峰为白鹤尖,海拔1593.1m。旅游区四面高山环绕,以西南部白鹤尖山峰余脉向内部延伸,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低丘缓坡和小盆地,经世世代代祖辈们的开发,形成了层层梯田[1]。云和梯田是浙江山区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与传统农耕文化的向往,这里已经成为成千上万摄影爱好者的圣地[2]从2006年起已成功举办了4届开犁节。2013年云和梯田景区累计游客接待量约4.4万人次,直接收入超100万元,总收益相较于2011年同期增长了800%。

2 梯田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

2.1 是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湿地生态系统稳定,而且景色优美,交通便利,具有生态旅游开发的良好前景。事实证明,湿地公园的建立,不仅能够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增强湿地保护意识,还能够促进湿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了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是云和生态县建设的必然选择 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生态保护,不能以破坏生态资源为代价,来获取低水平的发展,要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来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尤其是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加快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着力点,推动‘生态文明先行区’向‘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跨越。围绕‘绿色产业、绿色文化、绿色消费’,坚持环境保护功能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平台建设集约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和县生态建设规划(修编)》将云和梯田区域划入西南部中低山林地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该功能小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9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80%以上;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农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40%。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湿地保护意识,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梯田湿地的保护,改善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重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2.3 是云和县创建“中国最美童话乡村”的需要 云和梯田具有很高的湿地文化、旅游和科普科研价值,将云和梯田打造成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有利于湿地环境、生态、资源、旅游休闲、科普科研和社会文化等众多功能的发挥,还能推动云和创建“中国最美童话乡村”的建设步伐;同时与“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木玩县城、云和湖旅游度假区进行资源组合,可以充分发挥云和“一城、一湖、一梯田”的资源特色,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云和县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

2.4 是湿地保护和科普宣传教育的需要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保护利用价值,素有“地球之肾”、“生命摇篮”、“文明的发源地”之美誉。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湿地作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独特的“湿地资源”为科普实践活动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云和梯田湿地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宣传环保理念,传播绿色文化,促进湿地保护宣传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项目建设有利于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公园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湿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利于湿地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湿地保护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因此,本项目建设也是湿地保护和科普宣传教育的需要。

2.5 是履行国际公约的实际行动 云和梯田是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且有高山草甸湿地辅助,湿地类型丰富,景观资源体量大,美誉度和知名度高,形态美,独一无二、无可复制,云和梯田湿地不仅是“中国最美乡村梯田”之一,而且在世界梯田湿地中也有代表意义。因此,公园的建设对保护世界的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履行国际公约的实际行动。通过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云和梯田湿地不仅可以成为我国的重要湿地,同时也将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3 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开发优势分析

3.1 资源优势 梯田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区域涉及梯田总面积900hm2左右,且大部分集中连片。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典型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景观资源具有体量大、美誉度和知名度高、形态美并独一无二的特点。湿地公园除拥有独占鳌头的妩媚梯田外,整个公园山谷、溪流、梯田、村庄各有亮点,和谐一体、美轮美奂。现存的古村落作为承载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之载体完美地镶嵌在梯田景观基质中,其建筑形态古朴唯美、原生态色彩浓厚。公园生态环境质量极佳,作为生态休闲观光场所其环境体验资源禀赋值极高。

3.2 区位优势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地处瓯江上游,浙西南丽水九县(市、区)中心。云和梯田距丽龙高速公路16km,距县政府所在地18km,有三级柏油路相通,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

4 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开发劣势分析

4.1 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环境退化 自然山水生态环境是云和梯田环境的核心,目前公园内的水体以及山林缺少保护性措施,生态环境存在很多潜在威胁,部分地段山体绿化覆盖率低,仍然存在塌方、水土流失的隐患。

4.2 传统建筑的损坏老化 梅竹与坑根古村落许多建筑老化损化,部分破烂到搁置无人居住,随时面临坍塌的危险,加之村民经济收入低下导致的维修能力有限,直接威胁到部分传统建筑的保存和延续。

4.3 支撑条件滞后 当地经济支撑条件滞后,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投入不足,公园开发建设后当地居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5 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开发对策

5.1 提高梯田稻作经济效益 稻作梯田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稻作梯田由于田块小,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栽种喷药施肥全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有时候,稻谷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还抵不上农民买化肥农药和用工的成本,这影响了梯田稻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努力降低梯田稻作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如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引进经济价值高的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这样才能提高农民在梯田上进行稻作生产的积极性,只有稻作梯田存在下去,梯田旅游业才能发展下去。

5.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在梯田中栽培水稻,与其他经济作物如葡萄、板栗、西瓜等经济作物相比,比较效益明显低下。因此,必须建立稻作梯田的生态补偿机制[3]而建立稻作梯田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是确定补偿标准。稻农在进行梯田稻作生产,提供梯田水稻生态系统服务和旅游观光功能的同时,放弃了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的机会,因此可以以这些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的产值作为生态补偿的标准。云和稻作梯田是旅游开发型梯田,受益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观光客和摄影爱好者。可以通过旅游收入的转移支付补偿农户[4],以保护梯田的旅游资源,实现梯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稻作梯田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在公园里玩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梯田之恋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从江加榜梯田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