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景观生态林建设管理机制探讨
2018-01-17温莉娜华美霞
温莉娜 华美霞 陈 莉
(云和县林业局,浙江云和 323600)
景观生态林建设是指在重要生态区位营建以景观功能为主的风景林或兼有景观功能的多功能林的经营活动[1]。其实质是以景观学、生态学、经济学、林学理论为指导,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以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条件,采用“造、补、改、疏、育、借、挡”等综合措施,以期在重点区域、重要区位,形成不同斑块的森林景观,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景观效能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促进林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景观生态林建设也因此成为各林业部门的重点工程项目。虽然“十二五”期间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景观生态林,但景观生态林建设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本文旨在通过云和县多年的景观生态林建设经验,提出科学规范的景观生态林建设管理机制,为景观生态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云和县景观生态林建设概况
从2008年开始,云和县依据建设“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要求,以沿云和湖、丽龙高速和53省道、沿县城等区域为建设重点,此范围第一层山脊以内林地为景观生态林建设地段,规划建设总面积为1.33万hm2,其中造林改造2746.7hm2,抚育改造960hm2,封育改造9626.7hm2。主要通过“林分结构调整”、“补植改造”、“幼林抚育”等措施,快速构建“健康、稳定、彩化”的森林生态系统[3]。2015年是贯彻落实云和县人大《关于建设“三沿”景观的决定》的第6年,也是景观生态林造林的最后1年。经验收,2008—2015年已完成景观生态林造林2446.6hm2,幼林抚育2013.3hm2。景观生态林造林主要采取火烧迹地造林和疏林地补植造林的方式,幼林抚育则采取全面劈抚、除草、垦覆、施肥等技术措施。
2 云和县景观生态林建设标准
2.1 布局上注重科学、合理 根据《云和县三沿景观生态林建设规划》,精心编制实施方案,明细造林实施地点、面积、树种配置、资金安排、建设进度等事项。建设布局上,注意与省森林培育项目相结合,注意与旅游产业发展、童话乡村建设相结合,将景观林基地布局在公路边、村边、景区与库边等山体。
2.2 设计上注重美化、彩化 根据造林地段的立地条件选用常绿阔叶、高大乔木和珍稀用材树种为主,同时注重彩叶树种的搭配,以获得最大的生态稳定性和森林景观效果。项目建设中主要选用木荷、枫香、苦槠、青冈、香樟等多个高大乔木乡土树种,同时搭配黄山栾树、无患子、红白玉兰等彩叶树种进行点缀,做到绿化美化并举。
2.3 技术上注重大块整地、挖大穴 在造林技术措施设计上,首先实行大块状整地,整地宽度达到1.2m×1.2m,并挖除草根、杂灌根;其次挖大穴,一般为40cm×40cm×30cm,保证造林幼树的根系生长的空间;最后进行精细栽植,做到苗木定植前进行整枝修剪、栽植时根系舒展压实,确保造林成活率。
3 云和县景观生态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未确定生态林产权,不利于发动群众 由于景观生态林建设未明确划分其土地和林木的权属,规定了权属的,也很难具体落实划分产权和责任,容易在群众之间引起分配上的利益冲突。有的群众担心种植后可能引起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清楚,自己的山林经济收益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县城周边林地权属穿插分布多、小而散,演变出大量的政策处理工作。因此,群众的参与性不强,缺少群众的积极性和大力支持,景观生态林建设的市场化很难开展,不利于其既定的经济指标和生态指标的实现。
3.2 过分看重经济利益,忽视生态价值 景观生态林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生态林的建设在短期内会削减当地群众的生活收入,虽然林业部门加大了造林信息和造林政策宣传力度,在造林规划阶段就将告知书张贴到相关村组的公告栏,让群众知晓造林政策信息。但仍有群众对造林政策有疑虑,发生阻挠造林施工的情况,不让种景观树种而要求种植油茶、板栗等经济 林木,甚至有毁林现象。
4 云和县景观生态林建设管理机制
4.1 景观生态林建设项目管理
4.1.1 制定项目管理制度 景观生态林建设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先后制定出《云和县林业建设工程招标办法》、《云和县生态景观生态林项目物资管理制度》、《云和县造林绿化工程监理办法》、《云和县生态景观生态林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等4项制度,使项目运行管理不断规范。4.1.2 项目公开招投标 自项目开工以来,工程造林采取简易招投标程序,将造林工程分区块全部招投标发包,并且参与投标的工程队必须为有资质的工程队。苗木采购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每批苗木采购经过采购办审批,依规采购。95%以上的苗木,采用县招投标网公示后实行自主招标采购方式。
4.1.3 项目实行总验收制度 林业部门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发改局、农口、纪检监察等部门领导、专家对当年景观造林项目进行联合验收,并向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汇报,县审计局实施不定期对项目进行专项审计。
4.1.4 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在资金管理上均实行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和县级财政报帐制,做到专人负责,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科目细分到每个造林小班。建立财务内审制度,局纪检人员和财务人员参与项目的全程监管。
4.2 景观生态林建设质量管理 景观生态林建设实行全程质量管理,项目由云和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实施,负责方案制定、施工监理、技术指导、财务与档案管理、项目总结等工作。出台《景观生态林建设验收管理办法》,项目的造林质量验收分3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第1次验收挖穴质量,第2次验收覆土质量,第3次验收苗木成活率和造林合格面积。每道工序结束后造林工队首先自查,然后请示项目单位进行检查验收。第1次和第3次为重要环节验收,由项目单位委托具有丙级林业规划设计资质的云和县林业开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进行验收,第2次验收由项目单位自行验收。验收标准、方式、结果认定与处理均在项目招投标前公布,并取得招投标双方认可。改变项目管理人员自己设计、管理(监理)、验收一站到底的管理模式,引进外部监督力量,健全内控制约机制的管理模式。
4.3 景观生态林建设种苗管理
4.3.1 抓种苗培育 根据年初景观生态林建设计划,由种苗站安排全县各育苗大户实施育苗计划,实行订单育苗,有效规避长途运输影响造林成活率、苗木市场波动增加造林成本等风险。
4.3.2 规范苗木采购 需要采购计划外苗木的,都通过信息公布、实地考察、询价、评议、订立合同等较为规范采购程序,保证质优价廉的苗木用于景观生态林建设。
4.3.3 强化苗木质量检验 通过圃地调查、苗木验收、造林地验收3个环节监控造林苗木质量,苗木出圃质量由林业部门苗木验收小组负责检查验收。
4.3.4 建立苗木领用制度 由林业技术推广站开具苗木调拨单并通知供苗单位、工程队和苗木验收小组分别做好起苗、接收和验收准备,然后供苗单位将苗木运到指定造林小班,苗木验收小组到现场进行苗木质量验收,最后苗木验收人员、供苗单位、造林工程队3方在验收单签字生效。根据苗木采购合同和苗木检验规则,严把苗木质量关。
4.4 景观生态林宣传工作管理 景观生态林建设与云和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林业部门积极开展景观生态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报纸、电视、广告宣传板等形式向群众介绍生态林建设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尤其加强对山林保护方面的介绍,使林木、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关注绿化、支持环保的良好风尚。
5 讨论
根据景观生态林建设“三分造、七分管”的特点,要加强景观林保护管理工作。加强抚育施肥管理,对前3年新造林幼树进行块状松土,挖除草灌并施肥,加速幼树的生长。加强护林监管,查处毁林行为,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结合森林抚育项目,对5年以上的景观林进行割灌,提升项目实施效果。加强宣传工作,使景观生态林建设深入民心,形成人人参与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