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及成效
2018-01-17
信阳市在总结本地水稻病虫害防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豫南稻区水稻自然生态环境,组装集成了一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结合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为辅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三种集成模式
(一)农业措施+稻鸭共育技术+性诱杀虫技术+5%井冈霉素水剂
此种集成模式适用于离城镇较远、交通不便,但生产管理较精细、生态条件较好、水源一般的区域。使用性诱技术能较好地保护利用天敌,且使用方便,能及时收回性诱器,运营成本低,效益较好。
(二)农业措施+稻鸭共育技术+杀虫灯+5%井冈霉素水剂
此种集成模式适用于离城镇较近、基础设施较好、稻田较平整的畈田。因安装杀虫灯一次性投入较大,一家一户较难实施,需借助项目、政府设资。建成后,使用方便,运行成本较低。
(三)农业措施+8000IU/mL Bt或1.8%阿维菌素+5%井冈霉素水剂
此种集成模式适用于各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病虫害偏重发生或大发生时,也是应急防控措施。具有保产、稳产的作用。
二、典型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商城县设立了4个分项示范区
一是河凤桥乡绿色田园种植合作社粳稻绿色防控核心区,综合利用灯光诱杀、释放生物“导弹”、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技术。二是鄢岗镇民意合作社水稻高产开发区,主推技术是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和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三是鄢岗镇民丰合作社有机稻开发区,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群集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技术。四是双铺镇胜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粳稻高产示范区,利用稻鸭共生,生态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技术。示范区面积分别为3.33hm2,辐射面积1333.33 hm2。在每个示范区内树立一块展示牌,标明每个示范区的绿色防控内容,达到路人皆知。通过实际测产和调查,示范区主要病虫为害均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每667 m2农药费用支出比自防区减少50元;667 m2产量550 kg,比自防区增加18 kg,比空白区增加170 kg;每667 m2比自防区增加产值50元,比空白对照增加产值473元;示范区内的粳稻田平均每平方米有蜘蛛6只,黑肩绿肓蝽4只,各种蜻蜓3~5只,天敌数量比自防区里的增加50%以上,依靠天敌控制害虫的生态控制效果明显提高,从而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光山县设立示范区
建设地点在光山县斛山乡良种场村。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共266.67 hm2,试验共分3个区域。核心示范区面积200 hm2,其中性诱剂防控面积33.33 hm2,“生物导弹”示范区防控面积33.33 hm2,杀虫灯防控面积36.67 hm2,以上3种措施区域独立,互不影响。绿色防控区其余面积为生物农药防治区;稻鸭共育防控面积200 hm2;常规防治区66.67 hm2,设在绿色防控区邻近;空白对照区0.13 hm2,相对独立,以免受防控区影响。绿色防控区所产稻谷由于米质优,口感好,没有使用化学农药,属无公害产品,售价(3.6元/kg)高于常规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2.8元/kg)所产稻谷。结果显示,运用绿色防控技术,一方面,可大幅降低稻谷农药残留,以及农药对土壤、大气、水源的污染,增加稻田天敌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提高;另一方面,经济效益明显。
实践证明,在水稻病虫中等发生的条件,利用深耕灌水灭蛹技术,稻田放鸭除草控病虫技术,性诱剂诱杀螟虫技术,杀虫灯诱杀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技术,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等绿色防控措施,可基本控制水稻常见的病虫草害,既保护利用了天敌,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经费缺乏
杀虫灯、性诱剂、色板诱杀即“三杀”技术,是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的核心技术,一次投入成本高,安装使用要求统一组织管理。在当前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且缺乏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情况下,如果缺乏财政经费支持,大面积应用很难推进,即便小面积示范也难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二)技术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
部分植保、科研部门知识更新慢,自身创新意识不强,对植物保护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的认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观念仍停留在以病虫为主体实施防控的水平。
(三)宣传力度不够,环保意识差
近年来,在河南省植保站的大力支持下,信阳市各县、区植保站组织举办了一定规模的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样板,但培训、宣传力度仍不够大,广大农民对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一知半解,缺乏自觉参与意识,大面积防治仍处于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单一手段。
(四)防治成本高,设备维修难
绿色防控所用的黄板、杀虫灯、“生物导弹”等均成本较高,且需定期更换和维修,有些设备甚至还存在杀不死虫或同天敌一起被杀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