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民权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2018-01-17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环境的主要污染类型,农药、化肥、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秸秆和农膜是构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民权县农业部门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农业,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节能减排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重点组织开展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建设等各项工作,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节水灌溉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态布局
对于河库周围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民权县以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布局。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适当压缩用肥量、用农药量相对较大的传统粮油种植面积,相应扩大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济果园种植,同时确保饮水源地的饮水质量安全。
二、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一)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使每667 m2均化肥施用量降低15%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2个百分点。一是着力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通过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施用量。二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支持测土配方施肥整村、整乡推进,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扩大配方肥施用范围,实现小麦、玉米、蔬菜、林果等各种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充分发挥配方肥料在化肥减量、农田减污方面的作用,提高化肥利用率。三是推广应用水溶肥料、缓控释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尽早使主要农作物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
(二)调整农药品种结构,规范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通过调整农药品种结构,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规范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现代化。充分发挥已建成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区域站的骨干作用,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田间监测网点,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预测预报。二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积极扶持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三是大力推广普及科学环保用药知识。在广大农村推行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加强试验示范,系统开展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指导轮换用药。四是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在高标准粮田、果蔬作物标准园、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和高产创建示范片优先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三)加强“三品”基地建设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要求生产者必须严格按技术规程,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民权县围绕提升品质、培育品牌,加快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健全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相互衔接、严谨配套的地方标准体系;以“龙头+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按照整体规划、有序推进的要求,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强化证后监管;建立健全检测体系,加大产品检测力度,加强标准化实施监督,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三、发展沼气项目,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
(一)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防治养殖污染,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发展户用沼气,支持城市郊区重要的水源地等区域的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污染
主要是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及沼气工程的实施范围,建设家园、田园的清洁设施,积极推进散养户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其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三)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以农机具改造、推广和扶持为抓手,加快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步伐,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提高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实施还田机技术改造,坚持还田粉碎的做法,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实施“美丽民权+整洁村镇”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民权县积极开展农村“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整治活动,全面净化村庄环境。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即有机垃圾就地还田、建筑垃圾选择就地适当填埋、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有害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县域范围内按照城乡一体原则合理规范乡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完善垃圾处理场所建设。行政村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收集车辆;县城周边5 km内的乡村垃圾统一纳入县垃圾处理场所清运处理;不具备条件的村庄妥善储存,定期外运处理。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设施,探索适宜方式逐步推进污水处理,开展农村宜居水环境建设,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施村庄绿化工程,见地植树、见缝插绿,提高乡庄绿化水平,增加景观层次,打造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