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饲用甜高粱生产现状及产业化推进对策
2018-01-17韦瑛王耀
韦瑛 ,王耀
(1.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武威733000;2.天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天祝733200)
甜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饲草料作物,在我国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具有茎叶产量高、用途多、抗旱耐涝、耐瘠薄以及抗盐碱等多种优点,其茎秆加工利用价值高,分为饲用型和糖用型(醇用型)。经多点测定,饲用甜高粱茎秆平均含糖分13.2%,粗蛋白6.8%,粗纤维28.7%,灰分7.1%,每666.7m2鲜茎叶可达到6~9t,其秸秆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后青贮,营养全面,利用率高,家畜喜食,饲喂效果比当前生产中使用的青饲(贮)玉米、苜蓿好,是优质的牛羊饲草和高效节水型作物。在西北内陆干旱缺水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饲用甜高粱,对于调整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发展草食和节粮型家畜家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武威市饲用甜高粱发展现状
2012年,武威市在凉州、民勤、古浪三县区不同生态类型地域布点试种饲用甜高粱新品种BJ0603 2.3hm2,结果表明,饲用甜高粱在武威大部分区域生长势强,茎叶产量高。经凉州区3个点测定,其平均株高达到311.5cm,平均含糖分达到13.6%,每亩(666.7m2)平均生物产量8312kg,666.7m2平均收入2148元。搭配其它精、粗饲料,每666.7m2甜高粱茎秆可饲养15个羊单位牲畜。种植甜高粱地块每666.7m2用水量分别为小麦、玉米用水量的56%、67%,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节水效果。此后,武威市上下同心,制定和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在全市加快推广种植步伐。2016年,全市饲用甜高粱种植面积达到2.5万hm2,其中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0.98万hm2,占种植总面积的36.6%。自2012年引进试种以来,全市已累计推广种植饲用甜高粱5.09万hm2,成为国内种植饲用甜高粱面积最大的地区。
2 武威市饲用甜高粱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自然资源满足饲用甜高粱生长发育要求
武威市地处黄土、蒙新、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海拔1367~3045m,年日照时数2571~3030h,年总辐射量 531~578kJ/cm2,年降水量 60~610mm,年蒸发量 1400~3040mm,无霜期 85~165d,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中部绿洲灌区和北部沙漠沿线区均适宜甜高粱种植。尤其绿洲外围沿沙漠边缘近2.67万hm2土地非常适合甜高粱种植,利用甜高粱适应性强、抗旱、耐盐碱等特点,集成应用培肥土壤、节水节肥、造墒保苗、防止水土流失等综合技术措施,在沿沙地带有计划地种植甜高粱,不仅可在稳定粮食、经济作物面积的基础上发展甜高粱产业,推动粮经饲“三元结构”农业尽快形成,还能达到运用农业综合措施来治理沙漠、有效遏制和改善沿沙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2.2 鼓励和扶持饲用甜高粱产业发展的政策氛围已经形成
近年来,国家新能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甘肃省循环经济规划、草食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为甜高粱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武威市将甜高粱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节水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县区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3 促进和服务饲用甜高粱产业发展的科技联合攻关体系已具雏形
武威已建成较为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服务体系,市、县区农技、畜牧兽医等技术部门与中科院近物所已初步建立技术交流及合作关系,联合开展重离子辐照育种等多项试验研究和重点技术攻关,从国内外广泛引进饲用甜高粱品种69个,筛选出海牛、大卡等5个亩鲜草产量达到9t以上的饲用甜高粱品种,并引进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探索饲用甜高粱种子生产技术;开展了沙漠治理区甜高粱节水栽培试验、甜高粱3414肥料试验、饲用甜高粱多次刈割试验、甜高粱全膜覆盖垄作沟灌节水栽培等技术研究试验多项,总结制定与武威生态条件相适应的高效栽培、青贮饲喂技术规程,为饲用甜高粱产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4 设施规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饲草需求拉动强劲
近年来,武威市大力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市年饲养牛、羊、獭兔总数量分别达到126万头、1142万只、64.4万只;累计建成养殖场(小区)3334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3%,对饲草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市辖天祝藏族自治县由于地处高原,气候冷凉,不能种植玉米等饲草料作物,必然需要大量青贮饲草以解决年度青绿饲草资源不足和每年冬春长达7个多月枯草季节的饲草供应问题,目前,全县冬春季青贮饲草年缺口量已达15万t以上。依近几年畜牧业发展速度和全市畜牧业发展计划,预计到2020年,全市牛、羊饲养量将分别增加30万头和330万只,将净增加130万t的饲草缺口,对饲用甜高粱青贮饲料的需求强劲。
2.5 产业化发展饲用甜高粱是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充分利用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3县(区)盐碱地、荒地和沿沙地等中低产田,推广甜高粱高效种植技术,既可改良沙荒地和发展当地农牧业,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做到不争粮、不争地,又可以缓解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压力,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甜高粱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草食畜牧业深度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及解决“三农”问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潜力巨大。
3 武威市饲用型甜高粱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3.1 武威市饲用型甜高粱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3.1.1 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甜高粱具有多种用途,其籽粒可食用、饲用、酿造用,茎秆既可作制糖、酒精和造纸的原料,又可青贮用作牲畜的饲草。但目前我市饲用甜高粱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茎秆主要作为畜牧业青贮饲草,加工链条短,综合利用能力弱,产业化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
3.1.2 种子生产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按每666.7 m2需要甜高粱种子0.8kg计,至2020年,武威市甜高粱种植面积将达到4万hm2,年需要提供优质甜高粱种子500t。甜高粱属于C4作物,需要短日照和较高的温度才能抽穗结实,因此,必须在海南等地区建立配套、稳定的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才能有效支撑甜高粱产业发展。目前,中科院近物所及国内一些科研单位,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但大多均未建立起稳固的种子繁育基地,种子生产供应能力不足。目前,武威市所需种子基本依赖国外进口,种子来源渠道单一,造成价格偏高、质量难以保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3.1.3 收获、加工及青贮能力较差 一是随着全市甜高粱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必须在9月底早霜来临前及时完成甜高粱茎秆的收获、加工和青贮工作,但目前收获、加工机具生产厂家不多,一些尚处于研发、中试阶段,机械数量缺口较大,严重影响了甜高粱的收获和加工。二是我市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对甜高粱青贮池建设的支持力度有限,青贮池建设费用主要来自企业和养殖户自筹投入,导致青贮设施建设速度慢,数量少,青贮能力难以适应甜高粱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1.4 科技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中科院近物所、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与地方科研院所、农技推广单位、企业之间的技术协作尚未形成有效机制,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青贮等环节的研究内容分工与人员配置没有形成合力,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对甜高粱标准化种植、秸秆青贮、饲喂技术培训等环节的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不够,技术规程执行走样,企业间、农户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3.2 武威市饲用高粱产业化推进对策
3.2.1 加快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要求,以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沿沙地带、河灌区、不保证灌区和荣华集团邓马营湖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土地流转支持力度,推进饲用甜高粱规模化种植,至2020年,全市饲用甜高粱种植面积达到4万hm2以上。积极引导和鼓励饲草加工企业、草食畜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和养殖场(小区),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流转土地,以订单种植和合同收购形式,推动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3.2.2 强化项目支撑作用 加快建设甘肃省甜高粱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中心。大力推进邓马营湖1.33万hm2饲用甜高粱生产基地和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沿沙区高效循环农业产业链。继续加大国家项目争取力度,加快甜高粱120万t高能饲料生产线的引进和建设,及早建成投产和发挥效益。
3.2.3 建设稳定的甜高粱种子繁育基地 启动实施武威市甜高粱种子工程建设规划,加强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步伐,培育和引进5~7个优质高产、多抗高效、稳定性好、适应不同生态类型地域和市场需求的饲用甜高粱主栽新品种。引导种子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间的联合协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良种繁育基地,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基本满足全市甜高粱生产用种需要。
3.2.4 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各级农技、畜牧、农机等部门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已出台的“武威市农业技术服务机制创新实施办法”,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技术服务责任制,最大限度地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企,搞好甜高粱全膜覆盖、测土施肥、种子处理、精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期收割、柔化青贮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到位率,确保甜高粱标准化栽培技术原汁原味落实到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组、种养大户和地块;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支持农技人员以技术成果入股,进一步抓好试验示范,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推广力度,制定完善甜高粱高效栽培、收割青贮、精深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积极推广“饲用甜高粱+秸秆柔化青贮+小区标准化养殖+粪便发酵还田”等循环农业模式,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3.2.5 同步配套发展青贮设施 积极引进扶持正大集团、新希望集团、禾丰牧业、傲农集团等大型饲料企业来我市投资建设饲用甜高粱秸秆精深加工项目,合理布局甜高粱青贮专用微生物菌剂生产企业,指导和扶持牛羊规模养殖主体按时、保质保量地做好饲用甜高粱茎秆的青贮微贮工作,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设青贮窖(池)容积300万m3,青贮能力达到200万t以上。鼓励部分商业经营户采用拉伸膜裹包或青贮袋青贮,以便于运输到缺乏饲草的天祝县等周边地区。
3.2.6 大力提升机械作业水平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农机具制造企业开展甜高粱专用配套机具的开发研制及协作攻关;制定适合机械作业的标准化栽培、收割及青贮作业模式,增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
[1]李建平,郭孝.国内外饲用高粱生产、科研状况及应用前景[J].饲料研究,2007(10):68-70.
[2]石龙阁.我国甜高粱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杂粮作物,2007,27(3):242-243.
[3]黎大爵.甜高粱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8):35-37.
[4]韦瑛.河西走廊甜高粱产业化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糖料,2015,37(5):72-74.
[5]韦瑛,付成年,郎小芸,马刚.武威市沙漠治理区甜高粱生产现状及关键措施[J].中国糖料,2015,37(5):78-80.
[6]付成年,张生金,郎小芸,杨柳青.甘肃省甜高粱研究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中国糖料,2016,38(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