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43例临床诊治体会
2018-01-17贾书辉
贾书辉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在临床属于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且近年来还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作为类型特殊的心肌梗塞疾病,在心肌梗塞患者中占据比例最高可达到43%,虽然对该病发病机制、治疗机制了解逐渐深入,治疗方案和药物也在对应增加,但预后质量却依然不如人意。同样属于心室心肌梗死,但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与急性左心室心肌梗塞之间的治疗方案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收治患者要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在于准确的诊断。为了更加系统全面的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有所了解,对本院近年诊疗此类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心内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诊疗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43例作为分析对象,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在33~71岁间,平均年龄为(43.8±4.1)岁;有29例患者是在6h内发病,有9例患者发病时间在6~24h间,有5例患者发病是在24h之后。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类型如下:高血压、心绞痛、高血脂、糖尿病。诱发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原因如下:27例由于体力活动,7例由于一般活动,7例由于情绪剧烈波动,2例患者无明显诱因。
1.2 临床症状
入院时有37例患者存在持续性的心前区疼痛症状,有33例患者存在胸闷、气促、心悸症状,有32例患者存在恶心呕吐、大汗症状,有23例患者存在颈静脉怒张症状。接受检测后提示患者心肌酶CK指标异常上升,每升超过2000U。有3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异常,在(10×109)~(25×109)/L间。患者中性粒细胞指标经检测在0.75~0.9间。
1.3 诊断标准
如下:患者存在低血压以及右心室功能衰竭的相关临床症状,接受心电图检测后提示患者STV3R-V6R有所提升,同时也提示患者V4R特殊异常性相对而言最高,ST Ⅲ上升程度在ST Ⅱ之上,而STV2上升长度在STaVF之上[1]。
1.4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并确诊病情之后立即采取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对症治疗手段干预,让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同时应用氧疗、镇痛类药物干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剂量均为300mg,另给予患者立普妥,给药方式为咀嚼,剂量为30mg。通过静脉给药方式给予患者剂量为150万U的尿激酶,做完成血栓溶解治疗,治疗后4~6h,为患者通过皮下注射手段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剂量控制在0.4~0.6ml间,后每间隔12h对患者皮下注射1次。对于存在如心源性休克、右心室功能紊乱、低血压症状患者,制定扩容手段进行治疗。低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后改为血管活性药物干预方案,在250ml生理盐水中溶入100mg多巴胺,以静脉滴注方式用药,期间对输液速度还有药物应用剂量严密检测,一旦患者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用药。
2.结果
接受治疗后患者住院时间在5h~12天间。接受针对性治疗干预后有41例患者抢救成功,有效率为95.3%,其中1例患者因顽固性全心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因心室纤颤而死亡。成功抢救后患者身体相关体征指标均得到控制、改善,血流动力学进入正常范围内。
3.讨论
心肌梗塞为临床常见危重疾病,其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类型相对特殊且站心肌梗塞患者比例较高,患者右心室供应血液的血管出现闭塞,使得血液流动发生异常,随着情况严重大面积需血区域陷入了严重缺血的状态,病情发展可诱发心肌坏死,致残致死率极高。
诊疗患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保持重视并考虑是否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有明显的低血压临床症状,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有部分患者有心源性休克症状存在。在患者下壁或者后壁位置发现有梗塞症状[2]。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提示T波异常。一般状况下患者到院就诊的时候已经发病持续一段时间,因此ST变化不足以成为诊断标准,需要检测其T波的动态变化。
在确诊后对患者采取心肌梗死的常规对症治疗,此外如有低血压症状患者联合扩容治疗,保障肺部的血液流量始终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干预手段保障左心室的血液流动量充盈,在环境允许时随时对其血液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并随时进行体液补充,控制左心室功能以免由于异常导致发生心事衰竭症状,这对于患者的预后质量有直接影响[3]。
综上所述,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患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掌握病情后制定针对性抢救措施,全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期间要密切监测其身体体征变化,控制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