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短板 提升内涵 对标找差 务实攻坚
——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为例试论新时代基层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2018-01-17林萍

医药前沿 2018年29期
关键词:妇幼妇女儿童妇幼保健

林萍

(南京市雨花台区妇幼保健所 江苏 南京 210012)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基层妇幼健康事业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力补齐短板,切实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

1.坚持“补短板”,认清挑战,迎难而上

南京市雨花台区顺利通过“江苏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的评审验收。虽然工作受到肯定,但也存在“短板”,亟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加有效供给。

1.1 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该区现有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机构12个,其中:区妇幼保健所1个、公立二级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企业职工医院1个、民营妇产专科医院1个、民营医院1个。仅2个机构提供助产技术服务,仅4个机构开设儿科,产儿科资源短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高龄孕产妇增加,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大,母婴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1.2 妇幼健康服务人力资源匮乏

全区现有妇幼健康服务人员129人,儿科医生尤为紧缺。因该区原未设计划生育指导站,卫生计生资源整合后,区妇幼保健所新增避孕药具管理等工作,但人员编制没有增加。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儿保门诊人员配备紧张,人员兼职较多。

1.3 妇幼健康服务项目亟待深化

部分服务对象人户分离、外地户籍人口流动性大,以及妇幼信息化建设“孤岛效应”等因素,影响了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的连续性。妇幼健康服务仍着重在0~6岁儿童、妇女孕前、孕中和产后服务,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服务仍然薄弱,尚未覆盖从出生至终末的全生命周期。

2.坚持高质量发展,优化服务,提升内涵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以“内涵提升年”为抓手,着力改革妇幼健康服务模式,改善妇女儿童服务体验,提高妇幼健康综合服务能力。

2.1 深化“府院合作”和“所院合作”,充分吸纳江苏省、南京市“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建设妇女保健、孕产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四大特色专科系列,持续改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社区首诊,社区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高危新生儿、Ⅱ类体弱儿及时向区妇保健所转诊。区妇幼保健所在巩固江苏省人民医院“雨花儿童眼保健中心”、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社区妇幼保健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建立甲状腺、心血管系统疾病孕妇转诊联系,进一步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向“三甲”医院转诊绿色通道,保障母婴安全。

2.2 按照“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增强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特别做好生育前咨询、妊娠风险评估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避免因孕产妇保健工作不到位和产科直接原因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汇总儿童眼保健、妇女儿童营养等现有工作成果和经验,开展儿童语言障碍、睡眠障碍的筛查与干预。加强软件企业白领和流动人口健康服务,针对两类人群分别突出个性化服务、均等化服务,开发不同人群的妇幼健康服务包。

2.3 利用“互联网+妇幼健康”,打破受“时间”“空间”局限的传统服务模式。结合“智慧医疗”项目建设,推进妇幼健康系统与其它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共联共享,研发便民惠民应用,提高孕产妇、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开展远程会诊、在线查询等,为妇女儿童提供“一条龙”的健康管理服务。结合“掌上医院”建设,推行妇女保健、儿童保健、非急诊孕产妇、儿童预约诊疗服务和在线办理新生儿回执,推进自助终端服务,优化服务流程。

3.坚持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奋起直追,主动作为

以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为标杆,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打响主动仗,全力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

3.1 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妇幼健康联合体建设。以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带动基层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妇幼健康分级服务为切入点,以特色科室建设、专家门诊等技术服务和管理支持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与区妇幼保健所纵向联合的内涵;以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网络等为抓手,区妇幼保健所与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区域妇幼健康联合体,推动妇幼健康管理、技术和服务资源的纵向流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深化妇女儿童签约服务。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事业发展的平衡性与包容性,引导社会资本提供多样化、规范化的妇科、产科、儿科以及母婴照料等特需服务。通过上述措施,逐步建立以区妇幼保健所、综合医院妇产科、儿科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门诊为基础,企业和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新型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3.2 强化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实施妇幼健康项目精细化管理。完善妇幼健康项目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上按考核分值权重明确项目服务经费,经考核后发放;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上加强质量控制,严防漏诊风险。以促进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为核心,加强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保健。针对孕产妇营养、心理以及儿童龋齿、肥胖等疾病,分层面、分人群实施妇女儿童健康危害因素社区干预。以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为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开展儿童疾病与伤害预防和生长发育指导。通过上述措施,促进保健和临床实质融合、群体保健和个体保健有机融合、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人才交流融合,体现妇幼健康服务的特色和亮点。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动能。采取赴“三甲”医院进修、社区人员赴区妇幼保健所“轮岗”等多种方式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更新妇幼健康服务人员知识与技能。开展技术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妇幼健康科研活动创造工作、经费、环境条件,鼓励开展科研项目。探索人事管理新模式,实施备案制管理,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儿科、产科、影像学等专业紧缺人才。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养一批用得好、留得住的基层业务骨干,打造一支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扎实、公共卫生视角宽广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4.加强作风建设,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压实责任,切实肩负起推动基层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重任。

4.1 弘扬乐学勤思的学风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发“掌上学习平台”建设,宣传先进理论,开展学习测试,评选学习明星,形成“指尖学习”新模式。推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实质,准确查找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妇幼健康服务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问题和需求双导向,以解决问题、发挥作用为基本目标,促进妇幼健康服务与公共卫生、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等领域的融合,着力构建“大健康”“大卫生”的发展格局,切实做到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2 砥砺艰苦奋斗的党风

坚持从严治党,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先锋先行”活动,引导党员在业务技术、科研项目、优质服务等各方面挑起大梁,做到带头学习、带头创新、带头自律、带头奉献。坚持廉洁从业,弛而不息反对“四风”,严格落实“九不准”规定,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对项目建设、设备购置、资金管理等进行全面自查,严格按制度、按规矩办事。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完善院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典型引领,选树一批技术能手、工作标兵、服务明星,进一步树立艰苦奋斗、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4.3 锤炼真抓实干的作风

以抓落实为主旋律,开展“清单式、项目化”管理,细化工作项目,定目标、定事项、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把定性要求变为定量指标,强化考核督查。充分运用网站、微信、手机应用等多种传媒手段,开展特色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妇幼健康主题活动,促进妇女儿童和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健康服务,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健康保障、科普宣传、惠民服务、公益活动等,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大走访、办实事,参与社区建设、了解社情民意、结对服务群众,打造“妇幼健康、志愿同行”服务品牌。

猜你喜欢

妇幼妇女儿童妇幼保健
加强法治建设 保障妇幼健康
多措并举 泉港妇女儿童事业结硕果
我国妇幼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省“两会”代表、委员 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成为社会风尚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精品优质服务 呵护妇幼健康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
妇幼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