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院后早产儿喂养困难及生长干预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2018-01-17刘萍

医药前沿 2018年36期
关键词:早产儿婴幼儿困难

刘萍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柳州 545001)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成熟度低或存在不同程度的宫内发育迟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生后面临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问题,所以个性化的专业喂养护理指导、生长干预对促进其生后早期的体格生长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1]。

1.研究现状

1.1 早产儿生长发育评价的指标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评价是衡量其营养状况的基本方法,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是常规测量指标。目前体重仍被视为早产儿健康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2],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对于早产儿喂养、护理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而监测身长可以及时发现早产儿身高异常并且可与体重结合用于评估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头围测量对于早产儿尤为重要,因为其可反映脑发育情况,早期头围监测不仅能帮助评估营养状况,而且对神经发育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3]。

1.2 早产儿追赶生长分析

“追赶生长”是A Prader等[4]在1963年提出,用来描述因病理因素导致生长迟缓的儿在去除这些因素后出现的生长加速现象。如生长过程中,发生疾病、营养不良等,这些不利于生长的因素长期存在会导致儿童生长速度下降、生长曲线偏离原来的轨道。纠正以上因素后,生长速度较同龄人会加快,生长曲线又回到受损之前或遗传确定的轨道上去。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追赶生长与一些成年期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症等密切相关。生长迟缓发生的年龄越小、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追赶生长的结局则越差总之,尽管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发现了追赶生长这一现象,但因生长的个体差异大,引起生长变异的很多因素不可预知,且进行长期随访(从出生到成年)的难度大,所以至今对其发生机制、影响因素、持续时间等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尤其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早期快速生长对脑发育有利但对成年期健康不利”的观点,使“如何合理的安排营养干预、干预的敏感时期”等成了提高早产、低体重儿生存质量的关键问题。

1.3 早产儿出院喂养指导研究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及营养支持问题相关研究备受关注。上世纪90年代,Lucas等设计了一种能提供较高能量及蛋白质,强化钙、磷、锌,添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出院后早产儿配方奶,经过临床对照研究发现,出院后坚持给予强化营养配方奶的早产儿,生长发育速度明显优于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5]。而朱莉[6]等人更是从非营养性吸吮等当面着手研究其对新生儿疾病及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不能经口喂养,吸吮和吞咽动作不协调,多由鼻饲管进行喂养,妨碍了早产儿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的可能性。NNS可明显影响胃管鼻饲早产儿的状态和行为模式,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协调性,大大缩短鼻饲管留置时间,让早产儿尽快建立经口喂养。

1.4 对早产儿家长实施出院后延续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在众多研究中,蓝利桦[7]从护理角度阐明了对早产儿家长实施延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她强调住院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并不能满足家长养育早产儿的知识需求。大部分早产儿家长均缺乏早产儿养育知识,住院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由于家长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关知识吸收掌握有限。出院后继续给予健康教育支持弥补这一缺陷,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家长不当的喂养方式及护理行为,并及时给予纠正、督促,进一步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从而保证早产儿生存质量。

1.5 婴幼儿喂养困难现状调查研究

婴幼儿喂养困难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主要问题之一,约占儿保门诊人数的15.9%。近年来开展了许多婴幼儿进食与喂养问题的相关研究,A Massimo等研究表明约有25~35%的儿童存在喂养问题。英国对82名体重不增的住院病人进行病因分析,发现约有41%的患者因心理社会因素所致(如家庭压力,家庭功能紊乱及家庭忽视),约22% 的患者由器质及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仅26% 的患者有明确器质性病变。

早产儿出现喂养困难的情况会更为显著,但目前国内外暂无相关调查数据,合理喂养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进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不仅需要自身解剖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完善,还可受到儿童整体和精细运动的发展、口腔功能以及实践机会的影响。

1.6 喂养困难不良结局相关研究

喂养困难最常见、最直接的不良结局是由于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甚至由于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发育引起智力低下。I Chatoor等研究发现:厌食及挑食婴幼儿在贝利发育测试中智能发育指数(MDI)显著低于进食正常的婴幼儿。喂养困难婴幼儿多数存在食物转换困难或延迟,由于未能及时进行食物转换影响咀嚼能力,引起口腔感觉障碍,咀嚼吞咽困难,进一步引起说话吐字不清、语言发育迟缓等。研究还发现约有25%的存在构音问题的患儿合并有喂养困难问题,如含饭、进食时间长、咀嚼困难、流涎等,患儿存在:舌与头部运动不分离、下颌不稳定、舌头力量弱、舌运动协调性差等不同程度的口腔功能障碍。母亲对婴幼儿进行喂养是早期母婴依恋重要亲子关系体现,在此阶段出现进食障碍与喂养困难等问题很可能预示母婴关系存在问题,该研究称进食及喂养正常儿童相较喂养困难的儿童能建立更好的母婴依恋关系,表现出较强的安全感,不良的母婴依恋关系可使喂养困难相关问题加重,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喂养行为是早期父母养育方式组成部分之一,错误的养育方式可引起一系列青春期行为问题。

2.研究不足与展望

2.1 研究中的不足

目前关于早产儿喂养研究多数强调追赶生长带来的弊端,同时着重于对新生早产儿的喂养探究,未追踪研究早产儿在婴幼儿期直至今后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另外早产儿的生生长评价标准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早产儿与足月儿的生长发育轨迹不同,在国外有针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曲线指导,现阶段我国尚缺乏针对早产儿的评价指标,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生长评价一般采用纵向及横向比较,横向比较一般参照胎儿在母亲宫内的生长速率进行评价,而出院后早产儿的生长评价则多采用纠正胎龄后与正常足月儿横向数据的百分位法或z评分进行评价。对早产儿来说,这两种比较都是需要的。目前我国未制定新生儿体格生长的正常参照标准,早产儿的数据更为缺乏,所以相关数据急需更新。

2.2 研究展望

我们将从早产儿喂养及生长评估两个层面进行营养跟踪指导,并且从早产儿自身、父母、医务人员以及社会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努力寻求相对全面的早产儿成长健康指导,使早产儿不仅在最初阶段得到关注,而且在整个成长的历程中有最佳的指导。

3.临床总结与分析评估

在早产儿生长发育评估、治疗和研究的同时,必定有成功和不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临床医生和护士应该本着不断寻找真理的精神对相关研究分析进行数据化评估,使之有证可循,有据可依。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信息资源得到跨学科跨国界的共享,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制定出一套全面有效的早产儿成长培育手册,使原本的先天不足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

猜你喜欢

早产儿婴幼儿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选择困难症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