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完全性膀胱外翻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
2018-01-17李容
李容
(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1.临床资料
患儿:张X,女,2天。因“发现腹壁缺损,膀胱裸露外翻2+天”入院,专科情况:中下腹前壁缺损,膀胱粘膜裸露外翻,呈鲜红色,尿道开口于外翻膀胱下方,周围皮肤粘膜轻微红肿,无渗血,肛门开口于正常位置,肛门口可见大小约6.3cm红色赘生物,排便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鉴别诊断:尿道上裂,根据患儿查体中下腹前壁缺损,膀胱粘膜裸露外翻,呈鲜红色可予以鉴别。患儿盆腔CT检查结果显示,患儿骨盆呈马蹄状张开,两侧耻骨距离约为70mm。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其输尿管病变呈阴性,直接与外翻膀胱相连。
2.手术方法
患儿入院后给予温盐水湿敷,头孢西丁钠抗感染,确诊后于2018年6月6日进行手术,分别实施膀胱外翻修复、膀胱颈成型、尿道上裂修复、耻骨联合关闭、会阴成型、脐成型、肛门直肠息肉摘除等手术,术后用兜带牵引骨盆。
3.结果
6月11日患儿切口部分裂开,经由切口可见部分膀胱组织,2.5%浓氯化钠湿敷创面,予以头孢派酮抗感染,康复新液会阴护理,加强营养,7月11日患儿情况良好予行2次膀胱外翻修复手术,予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安置膀胱引流管及尿管,并采用个体化模式予以护理,6月25、26日拔出引流管。患儿临床效果较好,恢复出院。
4.护理
4.1 膀胱外翻患儿手术前的护理工作
入院前患儿家长采用纸尿裤包裹其膀胱,其黏膜受到尿液的刺激与影响,极易发生黏膜出血问题,部分患儿甚至发生膀胱感染现象。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之中,需针对患儿外翻膀胱予以针对性护理,避免患儿膀胱受到进一步刺激。给予温盐水湿敷患儿外翻膀胱,同时可应用柔软、吸水的棉布覆盖患儿膀胱,避免患儿膀胱发生感染[1-2]。由于患儿暴露旁观区域有尿液渗出,护理中采用消毒医用棉或纱布吸收其尿液,始终保持患儿病灶区域的干燥性。给予患儿聚维酮碘溶液每日擦洗外翻膀胱周围皮肤2次。
4.2 膀胱外翻患儿手术后的护理工作
术后患儿管理护理工作十分必要,因手术涉及区域较大,患儿输尿管架、膀胱造瘘管及尿管均需进行细致化护理,在护理过程中确保患儿上述管路及支架固定完好,并指导患儿家长随时查看患儿[3-4]。如患儿伴有哭闹现象,需防止其哭闹造成管路计划外脱落问题,护理人员需定时观察其引流管及尿管中液体量、性质、颜色。术后于患儿腹腔其盆腔区域防治支架,被子置于支架之上,防止被子与患儿病灶处接触造成疼痛问题。因患儿年龄较小,必要时可给予患儿约束带,避免患儿无意识抓扯管道导致管道脱落。
术后给予患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750mg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50ml氯化钠溶液性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静滴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密切观察患儿切口性质,并定时更换敷料,防止患儿发生感染问题。患儿出院前,对患儿家长进行教育培训,使其了解患儿家庭护理及保健常识。
5.讨论
综上所述,完全性膀胱外翻手术难度极高,且患儿受到的创伤较大,加之本案例中膀胱外翻患儿年龄较小,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极低,极大增加了护理难度。对此,全面总结及分析患儿病情、身体素质及治疗方式,对其管路、支架予以重点管理,并加强对患儿各项体征、切口及引流情况的巡护,遵医嘱进行抗炎、抗感染治疗,以保障患儿生命安全、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为目标,实施个体化护理模式,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