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溺水的脑梗塞老年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2018-01-17杨云华韦仕秀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29期
关键词:去甲泵入体位

杨云华 韦仕秀(通讯作者)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100)

患者,女性,65岁,因溺水致呼之不应1小时,于2017年05月06日16:40我院重症医学科。入院时:体温(T)不升,脉搏(P)110次/分,呼吸(R)30次/分,血压(BP)135/70

mmHg,患者呈中度昏迷状,GCS评分3分(睁眼1分,言语1分,运动1分),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较多湿啰音,指尖氧饱和度(SpO2)50%,16:52行气管插管予呼吸机机控模式(FiO245%)下辅助通气,气道内吸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腹部膨隆明显。16:58导尿引出血性尿液。17:00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引出乳白色胃内容物。血气分析示:PH:7.205,PaO2:70mmHg,HCO3:19.8mmol/L,BE:-8mmol/L。Na:133mmol/L,K:3.0mmol/L。CT提示:腔隙性脑缺血、梗塞灶;吸入性肺炎。19:05行中心静脉穿刺术,BP 84/50mmHg,去甲肾上腺素8mg+5%GS 46ml以5ml/h静脉泵入维持血压,美罗培南抗感染。21:00患者脉搏98次/分,呼吸16次/分,BP 104/50mmHg,使用舒芬太尼100μg+0.9%NS 48ml以7ml/h静脉泵入镇痛,咪达唑仑50mg+0.9%生理盐水40ml以7ml/h静脉泵入镇静,在充分镇痛镇静的前提下行俯卧位通气治疗。21:45气道引流出大量血性液,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FiO2:45%、PEEP 12cmH2O),BP 74/48mmHg去甲肾上腺素8mg+5%GS 46ml以8ml/h静脉泵入。22:00 P 96次/分,R16次/分,BP 84/56mmHg,SpO296%,去甲肾上腺素8mg+5%GS 46ml以12ml/h静脉泵入。22:55 BP 86/64mmHg去甲肾上腺素8mg+5%GS 46ml以19ml/h静脉泵入。23:00 T 35.7℃,P 90次/分,R 16次/分,BP 101/73mmHg,SpO293%。23:30俯卧后引流出血性液减少。05月07日01:00 P 93次/分,R 16次/分,BP 119/73mmHg,SpO295%,俯卧位4h结束,引出血性液共计400ml。05月09日15:25俯卧位通气4h后P 69次/分,R 16次/分,BP 121/67mmHg,SpO2100%。05月10日10:05俯卧位通气4h后P 76次/分,R 17次/分,BP 134/74mmHg,SpO2100%。05月12日09:04停用呼吸机,09:35拔除气管插管。05月13日15:00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意识状态05月06日16:50中度昏迷,05月07日20:25浅昏迷,05月12日10:00昏睡,05月12日12:00嗜睡,05月14日10:00清楚。05月15日转神经内科治疗。05:21日患者可下床活动。05月26日10:07好转出院。

该患者经及时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9天后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19天后好转出院。

1.护理

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医生与家属充分的沟通,使其了解俯卧位通气治疗的目的并讲解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并发症,并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安置体位时用物准备:5个电极贴,数个大小不等的软枕,2个高垫枕(高20cm、50cm),约束带,抢救物品及药品,除颤仪。采用自制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核查单,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医护人员充分做好病人、物品及人员的准备工作。

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管道的数量及种类。行胃肠减压,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增加误吸的风险。给予吸纯氧2min~5min,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者分泌物,防止低氧血症。保证足够的护理人员,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保护好病人。充分镇静,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焦虑、紧张、挣扎导致意外伤害或导管脱管。合适的镇静、护理人员熟练的操作和合理的体位,可以降低俯卧位通气的不良反应。

实施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由6名医护人员同时实施体位转变。1名医生于床头保护患者头部气管插管、呼吸机管路及右侧中心静脉导管,床的左右两侧各站2人或3人,先将患者移到床的右侧,两手伸直,左手紧贴身后,由医生发出口令,先使患者转为侧卧位(90°),进而俯卧于床上。使病人头朝向呼吸机侧,面部用软垫支撑,避免颜面部受压,垫软枕于双肩避免中心静脉导管受压,双臂与身体平行,双手向上,放于软枕上,双手予约束带保护性约束。双肩及髂部垫软垫,以保证胸腹部有一定的活动度。并在髋部及膝、踝关节处垫软垫,下肢放置舒适体位。调整垫枕位置,打开夹闭管路,妥善固定好各种引流管道。转换体位后,将2个的高垫枕置于床档两侧,防范坠床。俯卧位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不得离开患者床单位,定时观察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及引流管位置和通畅度,防止扭曲压迫滑脱等。

整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对光反射,评估镇静镇痛效果,遵医嘱及时调整舒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的使用剂量。密切监测血压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密切观察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时根据SpO2及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密切观察体温(T)、脉搏(P)、心率(HR)、呼吸(RR)等生命体征和每小时尿量。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该患者在治疗期间,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处有渗血,予沙袋局部压迫,及时更换敷料,渗血好转。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给予病人扣背护理和机械辅助排痰,有利于痰液引流,促进肺部感染的恢复。实施每日唤醒,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早日拔管,缩短病人住院天数。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的预防是较重要的方面,俯卧位可引起面部水肿、着力点压迫性坏死、眼失明或感染,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管和动静脉管道折叠、扭曲、移位、滑脱等多方面损害。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受压程度,定时更换位置(一般2h左右翻转面部);无法自行闭合眼睑的昏迷病员可用纸胶布将眼睑贴合。充分镇静,防止意外拔管。运用舒适护理方法在俯卧位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减少相关并发症,避免脱管等护理不良事件[1]。

2.讨论

溺水是目前容易被忽视的社会公共问题,特别是炎热夏季,溺水死亡的儿童及老人人数明显增多,在溺水后进行有效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俯卧位在溺水患者中应用在国外较早[2],而在我国起步较晚,部分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3],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俯卧位通气治疗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减少分流,改善膈肌的运动,有利于分泌物引流,能快速改善患者氧合。目前,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因需要护理人员多,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高,同时因病情严重时,患者使用的支持管道及设备较多引起翻身困难,会给俯卧位通气增加难度。由于溺水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经验不足,大部分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经验,操作流程不熟悉,导致开展受限。

猜你喜欢

去甲泵入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立体选择性合成内型N-Boc-N-去甲托品醇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