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2018-01-17朱怀柱
朱怀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 菏泽 274000)
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常见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长时间高血压状态容易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中,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均为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单药治疗效果一般,而联合应用效果显著[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对高血压患者行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所选患者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患者、药物过敏史患者、精神障碍患者等。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89岁,最小为61岁,年龄均值为(65.3±5.1)岁,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1年,病程均值为(3.3±0.4)年;研究组49例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最大为88岁,最小为62岁,年龄均值为(65.4±5.2)岁,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1.5年,病程均值为(3.4±0.5)年;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以氨氯地平治疗,选用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10950224)治疗,口服,每次5~10mg,每天1次,持续用药1个月;研究组行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氨氯地平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选用勃林格殷格翰(德国)生产的替米沙坦(国药准字J20090089)治疗,口服,初始用药剂量为40mg,之后每次60mg,每天1次,持续用药1个月。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进行分别测定。根据血压控制效果评估两组临床效果:血压得到控制,恢复至正常范围为显效;血压下降,趋于正常为有效;血压无改善,甚至升高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22例治疗效果为显效、20例为有效、7例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12例治疗效果为显效、10例为有效、27例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44.90%,检验值:卡方=18.045,P=0.000,可见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收缩压为(142.2±10.3)mmHg、舒张压为(95.3±7.5)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43.0±10.2)mmHg、舒张压为(96.1±7.7)mmHg,检验值:t=0.386、0.521,P=0.700、0.604,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为(119.4±8.2)mmHg、舒张压为(82.6±4.3)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36.8±9.4)mmHg、舒张压为(91.7±6.4)mmHg,检验值:t=9.764、8.262,P=0.000、0.000,可见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属于全身性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这一疾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伴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使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现阶段,针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在深入,多数学者认为与年龄、肥胖、遗传、肥胖等因素相关。
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均为常用药物。其中,氨氯地平属于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其不仅作用时间长,而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对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可以使血管平滑肌张力降低,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同时该药物对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也有一定效果[4]。替米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将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之间的结合阻断,实现拮抗血管收缩的效果,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起到显著效果[5]。本次研究中,采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而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44.90%,由此可见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佳。同时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上,发现联合用药可以使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至正常范围内,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4.结语
对高血压患者行以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