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2018-01-16毛妍
毛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语言,习得方法并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重视阅读教学,提高教师自身阅读素养,善于总结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就结合多年阅读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做法:
一、多读书,提高教师自身阅读素养
教师的阅读素养主要包括诵读能力、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表达和写作能力等。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首先,读书是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掌握了语文教学目标的构建体系,才能将各学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阅读教学的“度”,达成阅读教学的“标”。此外还要储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的特点,在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阅读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其次,读书是积累大量阅读教学所需素材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高屋建瓴。文化底蕴的积淀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例如《秋天的怀念》一课,通过看似平凡的生活琐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无限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字字句句令人十分感动。课上,如何能让小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文中蕴藏的这种错综复杂的情感呢?这时,教师平时的阅读积累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母亲的脚印与他的车辙交织,一是说明母亲经常推着他到地坛散心解闷;二是说明母亲不放心他一个人,經常沿着车辙去地坛找他,是母亲的爱给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将这些素材向学生娓娓道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母亲的舐犊情深和作者史铁生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继而领悟“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深意。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量的阅读支撑,才能在阅读教学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二、总结方法,让阅读教学有章可循
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通过“初读—细读—品读”的步骤,达到“感悟—积累—运用”的目的。以六年级语文《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十二岁的鲁本,为了给妈妈一份母亲节礼物,用一年的时间偷偷地搜集麻袋卖钱,最后将礼物送给妈妈的故事。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首先,可以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来展现鲁本内心的坚定和搜集过程的艰辛,而且他对母亲深深的爱也蕴藏在这些细节描写中。那么在细读课文时,可以结合主线问题“你从哪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鲁本对妈妈的爱”通过品味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批注、交流汇报等手段,使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同时,积累表达的方法。最后,回归整体,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将学到的表达方法加以巩固运用。当然,各年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低年段以积累运用字词为主;中年段以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主要内容为主;高年段以感悟文章情感、掌握和运用表达方法为主。
三、巧施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首先,阅读课要少教多学,学生是阅读课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阅读的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只在学生最困惑、最需要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帮助,让阅读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其次,阅读教学要力争做到“一课一得”。“一课一得”是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不要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是懂得取舍,每次的阅读教学只选择一个训练点,重点落实。最终使学生积累这一篇篇课文中的一个个训练点,达到整体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最后,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注重读就是注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蕴藏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增强了语感,积累了语言,习得了方法,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