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们吗
2018-01-16赵雪
赵雪
最终走到了分别的路口,你们还是正式告别了,好像如果没有正式告别,就会有误会,就会有所希冀。
喂,这是你们吗?
你高三那年决定背水一战,所以把自己的休息时间一再压缩,每天的学习计划安排得密密麻麻,可你发现总有比你成绩好的同学比你还努力,他们可以在黎明时站在路灯下背单词,可以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通宵做题,可以为了上课集中注意力而用笔尖扎自己的胳膊,甚至可以偷偷藏起竞争对手的书和笔记本。
你却放弃了自己,你跟自己说一切随缘,你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甩到了队伍的最后方,这一甩,可能一辈子都赶不上。别人上课的时候你在睡觉,别人写作业的时候你在看课外书,每天晚自习的英语听力你听不懂,你也不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依然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这一年。
你悄悄喜欢自己的同桌,他的五官生得极为标致,像是从一本好看的、绘声绘色的漫画书里走出来的一样。你喜欢他喝水时喉结上下浮动的样子,你喜欢他上课睡觉时睫毛一闪一闪的样子,喜欢他笑起来又坏又损的样子。你知道他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于是经常劝他好好学习,他总是嘻嘻哈哈地笑,然后轻轻地揉你的头发,却从来不会正面答应你。
你也喜欢自己的同桌,她生着一双柳叶弯弯的眼睛,笑起来眼睛弯成一座桥。她是班里的优等生,总是来得比你早,走得比你晚。你喜欢她听课时皱着眉头的样子,喜欢她因为太瘦撑不起肥大校服的样子,喜欢她洗完头发身上的洗发水味道。有时候你学习热情高涨,她可以放弃自己的学习时间为你答疑解惑,可惜你热情的火苗说灭就灭。
你有时候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枯燥,每天只有学习一件事情,晚自习的时候悄悄走神,幻想过无数次离开这里,去到自己理想的城市或者大学,即使你还不能确定那座理想的城市或大学是否真的理想。然后你环顾四周,看到熟睡的同桌和奋笔疾书的竞争者们,叹了口气继续做题,头顶的白炽灯和电风扇正在不知疲倦地工作。
下了课间操,学生们穿过初夏蝉声聒噪的操场,像夏日暴雨后的河流一样蜿蜒到学校的每个角落。你跟伙伴们嬉笑打闹进了学校的超市,拿了冰柜里的矿泉水一饮而尽,你渴望自己有一张成熟隐忍的脸,才能跟学校里的小屁孩儿有所区分。你知道高三级部主任很快就会过来“视察”,然后把自己年级的学生撵回教室。
高考那几天,妈妈为你精心准备了食谱,爸爸接送你来回,全家人兴师动众地鼓励你,你每一场都像一个战士一样整装待发,然后把自己积攒起来的知识像再也不打算收回一样全部倾倒在试卷上来。你知道自己熬过了整个高中三年的艰难岁月,以为离开这里会获得自由与快乐。你看到未来的自己正在微笑,即使这微笑含义不明。
对于你来说,高考就是在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夏天做的一件平常事。你马马虎虎做了题,马马虎虎交了卷,家人对你不抱期望,就像你对自己的未來心知肚明一样。高考考完结束最后一门,你在考场的走廊里看到了自己的同桌,你追上她,问她考得怎么样,她肯定地回答了你。那一刻,你比自己考得好还开心。
高考结束,你们在教室里收拾东西,你看到做满了纠错笔记的参考书,看到覆盖着厚厚粉笔灰的讲桌,看到写在黑板角落里的励志名言和倒计时最后一天,心里空旷得像竹篮打水。你走上讲台擦黑板,举起板擦又放了回去,周围一片嘈杂,你转身,目光与同桌相遇,你张了张嘴,什么都没有说。
你没有要带回家的书本笔记,你不准备复习,也不在乎自己的东西扔到哪里,但你还是来了。你提出要跟她出去走走,她欣然接受,你们围着橡胶跑道走了一圈。你们谁都没有说话,走得很慢很慢,像是怎么走都走不完。那天,操场的夕阳散发着甜腻朦胧的香气,它刻在你的脑海里,栩栩如生般的虚假。
在你的记忆里,毕业的那个夏天格外漫长,满城泛滥的白光和茂密连绵的香樟树让夏天更加闷热。你考到了期望的大学,得知同学们即将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恍然间就忘了几天前大家闷在一个教室里默默奋斗的样子。毕业这件事情对于你来说有点猝不及防,像是在黑暗里走了很长的路,突然就踏进了一个明亮的世界,你勉强睁开眼,努力适应着周围的一切。
你不想参加高中毕业的同学聚会,大家都在为考上理想大学庆祝,而你去了本地的专科学校,乏善可陈。但你想去看看她。在KTV里,你点了一首《同桌的你》,班里人起哄,要她跟你一起唱,她推脱了几句还是起来了。她唱到“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时,你转身看到她眼睛里闪烁的泪光。
同学聚会结束,你们两个人走到了一起,这是你们第一次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单独在一起。夏日的夜晚有着胶片电影的颗粒感,你们撇开自己,谈论着别人,一路有说有笑,像是明天还会在教室里做同桌一样。最终走到了分别的路口,你们还是正式告别了,好像如果没有正式告别,就会有误会,就会有所希冀。
再见。你说。
再见。你说。
如果你知道后来的你们语焉不详,你们在各自的路上越走越艰难,越走越孤独;如果你知道你要被命运的大手推向花花世界,要被现实甩耳光被梦想杖刑;如果你知道那段结伙而行、前推后挤、没心没肺的日子已经画上了句号,你是否想把那晚记得再用力一点?
他们,都是你们吧。
胡一荣摘自《美文·青春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