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跨文化交际为驱动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8-01-16关继东

青年时代 2018年30期
关键词:翻译跨文化教学模式

关继东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目的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导人教学之中,改变原来就语言来教学语言的模式,使外语教学深人到语言符号的使用上,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或文化敏感性,使之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翻译教学一定要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翻译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内容。

关键词:跨文化;翻译;教学模式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翻译是跨文化的传播。语言是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在其转换过程中必然涉及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我国学者在谈到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时指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因此,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而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将文化分为五大类自生态学(ecology)、物质文化(material cuhure)、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宗教文化(teligious culture)与语言文化怀nguistic culture)。这是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文化,它是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第二个层次是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第三个层次是心理层次,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名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但我们是在翻译教学中导人文化内容,既要考虑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还要考虑每个学生学习主体的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我们以英汉翻译教学为例,在翻译教学中涉及的大量的英美文化内容,如民族习惯、风土人情、基本语言表达方式、社会交往模式等,应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養贯穿于翻译教学过程始终。

二、翻译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源语与目的语的词语差异。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一个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著名的语言学家帕默尔指出:“一种语言的词汇与其说是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现实,还不如说是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兴趣所在。”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也说:“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往往制约着该民族生活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语言的词汇影响更深。“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够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因此可以说,任何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及其构成成分,都会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由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那么反映民族文化的词汇就丰富得多。以充分反映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差异的词汇系统为视角,从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语的伴随等几个方面提出翻译教学的文化知识教学应深入到蕴涵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语义差异的词语教学上来。

在翻译教学中,应把词语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词语内涵不同或相反的词上。以英汉翻译为例,由于汉、英语言社会文化背景及社会成员认识、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方式的差异,许多词语在两种语言中尽管其概念意义相同,但其文化内涵却不同或相反。新教材中有许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name ,age ,dog, breakfast, take-away food, Christmas, peasant ,church drag store ,cheese...”以及表示颜色的词等。“do”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堡“狗”的文化意义相差芸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从来都是卑劣与无耻的代名词。例如汉奸走狗、狗头军师、狼心狗肺肉仗人势······而“dog”在英语民族的人眼里,指人是很普遍的,本身并无贬义,如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个幸运儿)。不仅如此,英语民族对"狗”怀有喜爱的感情,例如英语谚语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总有得意时)。Give a dog an ill name and 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狗”在西方民族传统观念中是“人”之挚友,“man's best friend”。英语中常有lovely dog或faithful dog之说,英语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意谓爱屋及乌,打狗欺主之意。“龙”在汉民族文化中是神异的动物,汉语中的龙可代表皇帝、象征高贵,如“龙袍”“龙颜”“真龙天子”等。它还经常和吉祥的事物用在一起,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而在英语中,“dragon”是凶恶的妖魔,用来指人常含贬义。“His wife is dragon.”的意思是“他的妻子是个悍妇”。中英两种文字大都具有相对应的词语。有些是反映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和现象的词语,如盘古“女娲”“秀才”“八股文”“太极拳”“个体户”等。从翻译的角度看,这类词虽然在英语里找不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语,却不是语义转换的主要障碍,通过阐释或注解把它们的意思解释清楚并传达出去。我们这样说,仅仅是对这些词语的所指意义而言。所以上述词语只能属于概念意义的空缺,而不列入本章所讲的文化意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意义是指词语意义之外的、能产生联想的内涵意义。具有这类双重意义的词语往往构成翻译的主要障碍,因为它们常常兼指多意,甚至以内涵意义为主。

2.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完全相同。这类词语属于能够“直译”的词句,原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形象与寓意同时传达到译文当中。

3.概念意义对应,文化意义空缺。原文的词语在译人语里有概念意义的对应词,但没有原文的文化意义,常见于比喻性词语。

如,“胸有成竹”譯为英文的“He has long had fully-grown bamboo in his bosom.”就丧失了比喻意义。这时的词的概念意义仅仅是手段,比喻意义才是目的。

翻译时,如果找不到表达相同比喻义的词语,就只能采取意译的办法, 如 (He has long had a well-thought-out plan in his mind.) 或者借用英语的喻体。在教学中,应采用过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探讨翻译过程中,生动体会掌握翻译技巧和策略,意识到翻译过程中需要随机应变,灵活地运用方法技巧,有目的地做出决策,在翻译实践中逐渐获得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技巧策略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遇到的难题,如何解决的,考虑的内容,选择的依据,从而将翻译过程上升到认识过程,生动 体会翻译技巧和策略在翻译实际中的运用,而并非让学生在翻译练习中机械地套用翻译技巧和策略。例如,在实例中体会语境是翻译中可以利用的重要因素和可靠参考,为选择和表达意义提供了根据。

三、翻译教学中语用方面的文化差异

翻译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任务。汉语译成英语时,不但文化的载体改变了,文化的读者环境也不复存在了。同时,我们应对原文文字中的文化含义有敏锐的感觉、充足的准备,对原文蕴含的文化背景在译言语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对在异族文化中容易误解的概念进行必要的澄清,帮助译文读者跨越文化障碍,尤其注意概念意义不同,语用意义不同。

在翻译这种跨文化活动中,对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处理极为重要。汉语和英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他们各向反映若自己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在汉英互译中,需要了解大量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特别是两种文化的差异,因为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给我们带来了交际障碍。不同民族有各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这些差异自然在语言中留下了印记。春秋时齐国人晏婴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我们也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其中也包含着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它们各自反映着自己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语言来反映;它反过来,有什么样的语言,就会反映出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来。

由于东西方文化渊源不同,自然导致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也给汉英两种语言带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从形式上看汉字是以方块为特征的表意文字,是形意结合体,具有形象性和可解性;而英语则是以字母为特征的表音文字,具有抽象性和不可解性。从内容上看,尽管汉语和英语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可能会有相通之处,甚至有一些不约而同的巧合,但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却可能截然不同。但是,中西方各民族因受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即使表达相同概念,说法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ibbit),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非驴非马(neither fish nor fowl),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king)等。这些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不容忽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在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上必然存在府一些差异,例如对“dragon”一词的理解中西差异就很大,中国人视之为"神圣,尊贵”的象征,因而"望子成龙”,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人的眼中,龙却是“嘴里喷火的四足怪物。”。

四、结语

总之,汉英之间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译者必须客观地处理这些文化差异。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更要深人了解外国文化。翻译者应真正理解原文的意思,尽力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消除由于缺乏理解,基至误解而造成的交际障碍,真正让译文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

参考文献:

[1]张建昌.翻译教学与文化自信[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

[2]谢瑶.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

[3]孙晓菲.大学英语翻译模块的文化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9.

猜你喜欢

翻译跨文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