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三氧化二铋—石墨烯修饰电极上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铅和镉

2018-01-16崔闻宇孙言春吕江维耿林

分析化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石墨烯

崔闻宇 孙言春 吕江维 耿林

摘 要 采用溶剂热及自组装法制备了三氧化二铋-石墨烯(Bi2O3@石墨烯)复合材料,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且保留了石墨烯片层之间的孔状结构,利于电子的传导。用Bi2O3@石墨烯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快速测定痕量Pb2+ 和Cd2+ 的新方法。对底液pH值、富集电位及富集时间进行了优化,在0.2 mol/L HAc-NaAc缓冲溶液(pH 4.5)、富集电位

1.2 V、富集时间120 s的条件下,分别在10~200 μg/L和25~200 μg/L浓度范围内,Pb2+ 和Cd2+ 的溶出峰电流与Pb2+ 和Cd2+ 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富集时间为120 s时,Pb2+ 和Cd2+ 的检出限分别为0.02和0.25 μg/L(S/N=3),对同一样品中Pb2+ 和Cd2+ 平行测定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3%和4.7%,重现性较好。将本方法用于实验室废水样品中痕量铅和镉的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试结果一致。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铋; 石墨烯; 阳极溶出伏安法; 铅; 镉

1 引 言

重金属铅和镉在自然环境中不可降解,在生物体内富集后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重金属铅和镉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测定重金属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1,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3]及原子荧光光谱法(AFS)[4]等,上述方法检测准确度高,但是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不同元素需更换光源灯; ICP-AES操作复杂,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 原子荧光光谱法通常与氢化物发生法联用,由于可氢化物发生反应的元素有限, 限制了方法的应用。

阳极溶出伏安(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 ASV)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而且具有快速、簡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在水体检测[5]、药物成分[6]、食品分析[7]和重金属测定[8~10]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重金属元素时,工作电极常使用汞膜电极,但金属汞及汞离子均具有毒性, 污染环境, 危害健康等缺点,汞膜电极的应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作为汞膜电极的替代品,锑膜[11]、铅膜[12]、镓膜[13]电极也被用于分析检测,但电化学性能不稳定,限制了其广泛使用。Wang等[14]首次采用原位镀铋膜法制备铋膜修饰的玻碳电极,测定铅、镉、锌和铊等金属离子。后续的许多研究都证实,铋膜具有可与汞膜媲美的溶出伏安特性[15~17]。铋的氧化物电极也可用于重金属的检测,Rashid等[18,19]采用丝网印刷电极检测重金属铅和镉,将Bi2O3与石墨碳混合后喷涂在聚酯薄膜基体上作为工作电极,但无法实现Pb2+ 和Cd2+ 的同时检测。

本研究采用Bi2O3@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建立了同时测定重金属铅和镉的方法,考察了pH值、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对阳极溶出伏安曲线的影响,以及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重现性,为Bi2O3@石墨烯膜电极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铅和镉的测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 SU8010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Hitachi公司); ASAP2020 BET比表面积分析仪(美国麦克仪器公司); IR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Thermo Jarrell Ash公司); X′Pert PRO X-射线粉末衍射仪(荷兰; PANalytical公司); 320-s pH计(美国; Mettler-Toledo公司)。采用三电极系统:Bi2O3@石墨烯膜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

10%Nafion溶液(美国Sigma-Aldrich公司); Bi(NO3)3、Cd(NO3)2、Pb(NO3)2、NaAc、HAc、HNO3和HClO4(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粉(美国Alfa Aesar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实际水样为本实验室废水。

2.2 Bi2O3@石墨烯材料制备及工作电极修饰

采用溶剂热及后续焙烧的方法制备Bi2O3纳米颗粒,然后采用静电自组装和水热反应制备Bi2O3@石墨烯材料[20,21]。取2 mg Bi2O3@石墨烯粉末超声处理,均匀分散至500 μL 10% Nafion溶液中。

将玻碳电极依次在乙醇、HNO3、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处理5 min,再依次用1.0、0.3和0.05 μm粒径的氧化铝粉末反复打磨至镜面,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 s后,用氮气吹干。将6 μL Bi2O3@石墨烯修饰液滴涂在电极表面,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待用。实验测试前,电解质溶液均通氮气20~30 min除氧,所有测试均在室温下进行。

2.3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重金属离子

将三电极系统置于Pb2+ 和Cd2+ 浓度分别为40 μg/L和70 μg/L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在恒电位下搅拌富集相应时间,再静置2 s,进行阳极溶出伏安扫描,电位扫描范围为1.0~0.3 V,记录电极表面Pb2+ 和Cd2+ 的溶出伏安曲线。方波溶出伏安法的参数为:频率50 Hz,电位阶跃4 mV,振幅40 mV。每次测量前,将电极在0.3 V恒定电位下搅拌300 s, 以清洗工作电极表面。

2.4 实废水样品预处理以及测定

取实验室废水150 mL,采用硝酸-高氯酸消化的方法[22]预处理,并定容至50 mL。取实验室废水样品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2~5 mL HNO3和2~5滴HClO4,置于低温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继续加热5 min,取下稍冷后,用HAc-NaAc缓冲溶液溶解,定容至50 mL,参照2.3节的方法进行阳极溶出伏安扫描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修饰材料的表征

如图1所示,Bi2O3@石墨烯的吸脱附曲线具有明显的吸附曲线和脱附曲线滞后环,Bi2O3@石墨烯的比表面积高达112 m2/g,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增加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

图2是Bi2O3@石墨烯材料的SEM照片。纳米Bi2O3散布在石墨烯片层两侧,抑制了石墨烯层间的堆叠,并且石墨烯片层之间保留的孔状结构亦利于电子的传递; 而石墨烯阻碍了Bi2O3纳米颗粒之间的聚集,有利于增加Bi2O3纳米的活性位点。

图3是Bi2O3@石墨烯的XRD谱图,Bi2O3@石墨烯的所有衍射峰都归属于四方晶型的β-Bi2O3 (JCPDS. No. 78-1793)的特征衍射峰,没有其它杂质相的衍射峰。

3.2 电极阳极溶出伏安特性

图4是Pb2+ 和Cd2+ 在玻碳电极和Bi2O3@石墨烯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曲线。如图4所示,Pb2+ 和Cd2+ 在玻碳电极上分别于0.60和0.85 V产生灵敏的电位溶出峰,且Pb2+ 和Cd2+ 溶出峰的峰电位相差较大,两种离子可同时测定。在Bi2O3@石墨烯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上,Pb2+ 和Cd2+ 分别在0.59 V和0.85 V产生电位溶出峰,且峰电流值明显大于各自玻碳电极上峰电流值,表现出更好的阳极溶出伏安特性。

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3.3.1 pH值对Pb2+ 和Cd2+ 溶出峰电流的影响 考察了40 μg/L Pb2+ 和70 μg/L Cd2+ 在不同pH值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的溶出行为。如图5所示,HAc-NaAc缓冲溶液在pH 2.0~4.5范围内,Pb2+ 和Cd2+ 的溶出峰电流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当pH值从4.5增大到6.0时,峰电流则显著减小。原因可能是当pH值较低时,H+浓度高,其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与金属离子产生竞争,进而影响电极表面金属离子的沉积[23,24],导致溶出峰电流值较低; 而pH值较大时,电极表面附近的OH会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影响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的沉积,也可导致溶出电流减弱[24]。综合考虑,当pH=4.5时,电极表面H+和OH的干扰相对较小,因此选择0.2 mol/L HAc-NaAc缓冲溶液(pH 4.5)为底液。

3.3.2 富集电位对Pb2+ 和Cd2+ 溶出峰电流的影响

固定Pb2+ 和Cd2+ 的浓度分别为40和70 μg/L,电沉积时间为120 s,改变富集电位,考察Pb2+ 和Cd2+ 溶出峰电流随富集电位变化的情况,结果见图6。当富集电位从0.9 V降到1.0 V时,Cd2+ 的峰电流值变化不大,Pb2+ 的峰电流值增大较明显; 当富集电位从1.0 V下降到1.2 V时, Pb2+ 和Cd2+ 的峰电流值均显著增大; 当富集电位为1.3 V时,Pb2+ 和Cd2+ 的峰电流值均有所下降。因此,富集电位选择1.2 V。

对于同时检测2種及2种以上的重金属离子,不同的离子对其它离子的溶出电位也会有影响,韩彦超等[25]研究发现,Cd2+ 的溶出峰电流值在Pb2+ 存在的条件下会明显增加,且峰电位会略正移,原因在于Pb2+ 比Cd2+ 更易析出,析出的Pb在电极表面可促进或辅助Cd的析出,形成Pb-Cd的金属间复合物。随着富集电位由0.9 V负移至1.3 V,Bi2O3@石墨烯电极的表面状态的变化以及H+的干扰程度不同,导致了Pb2+ 和Cd2+ 溶出峰电位略有变化。

3.3.3 富集时间对Pb2+ 和Cd2+ 溶出峰电流的影响

固定Pb2+ 和Cd2+ 浓度分别为40和70 μg/L,设置富集电位为1.2 V,考察搅拌条件下Pb2+ 和Cd2+ 溶出峰电流随富集时间60~500 s变化的规律,结果见图7。

1.2 V; pH: 4.5随着富集时间延长,铅和镉的溶出峰电流值逐渐增大。而在富集时间300 s后,铅和镉的峰电流值增大的幅度有所减少,这是由于Bi2O3膜中沉积的重金属增加了复合膜的厚度,影响了电子的传输[26]。Pb2+ 和Cd2+ 溶出电位随着富集时间延长也发生变化,原因在于电极表面富集的重金属随富集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影响了Pb2+ 和Cd2+ 的溶出电位。为避免富集时间过长影响电子传输,选择富集时间为120 s。

3.4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重现性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不同浓度Pb2+ 和Cd2+ 的溶出曲线,如图8所示。Pb2+ 和Cd2+ 浓度分别在10~200 μg/L和25~200 μg/L范围内,溶出峰电流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Pb2+ 线性回归方程为I(μA)=0.071C-0.052(r=0.9970); Cd2+ 线性回归方程为I (μA)= 0.058C-1.382(r=0.9955),检出限分别为0.02和0.25 μg/L(S/N=3)。与文献报道的铋膜修饰电极检测铅和镉的方法相比(表1), Bi2O3@石墨烯电极具有良好溶出伏安特性。

不同于Bi膜可与目标离子通过形成金属间化合物来提高对目标离子的富集,Bi2O3通过表面的氧原子与目标金属离子形成MO键和MOH吸附重金属离子,从而降低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检测限和提高灵敏度[34]。其它金属氧化物也被报道通过类似的机理提高检测重金属的性能[35, 36]。

使用同一Bi2O3@石墨烯修饰电极对40 μg/L Pb2+ 、70 μg/L Cd2+ 平行测定10次,Pb2+ 和Cd2+ 的溶出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3%和4.7%,表明此电极重现性良好。

3.5 干扰实验

在30 μg/L的Pb2+ 和Cd2+ 待测体系中添加不同种类的干扰离子,考察2.0 mg/L K+和Na+ 以及1.5 mg/L Fe2+、Cu2+、Mg2+和Zn2+对Pb2+和Cd2+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Cd2+的峰电流值影响较大,响应电流标准偏差约19%,原因是Cd2+ 与Cu2+在电极表面形成混合层,对电极的性能产生了影响[37]。其它干扰离子对Pb2+ 和Cd2+ 的测定无明显影响,响应电流标准偏差小于6%。

3.6 实际样品分析

取实验室废水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消化的方法预处理后,采用本方法测定Pb2+ 和Cd2+ 的,结果见图9。废水水样中Pb2+ 和Cd2+ 的浓度分别为5.50和9.24 μg/L。采用ICP-AES法测定该实验室废水样品中Pb2+ 和Cd2+ 的含量为5.52和9.27 μg/L,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证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 结 论

制备了Bi2O3@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痕量的Pb2+ 和Cd2+ 。结果表明,Bi2O3膜电极对Pb2+ 和Cd2+ 的溶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引入的石墨烯纳米材料拥有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溶液中金属離子的富集,实现了Pb2+ 和Cd2+ 同时检测。Bi2O3@石墨烯修饰电极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电极表面易更新、无毒、环保,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References

1 David M, Guillermo G, Luis G, Juan M. J. Food Compos. Anal., 2018, 67: 178-183

2 HUANG Chu-Chu,LI Qing,ZHANG Guo-Xia, WANG Zhe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16, 44(7): 1047-1052

黄楚楚, 李 青, 张国霞, 汪 正. 分析化学, 2016, 44(7): 1047-1052

3 David A, Ryan E, Avery H, Wu F C, Dulasiri A. Microchem. J., 2017, 135: 129-139

4 Luo H, Wang X Y, Dai R, Liu Y, Jiang X, Xiong X L, Huang K. Microchem. J., 2017, 133: 518-523

5 DAO Xu, ZHANG Lin-Lin, TENG En-Jiang, LV Yi-Bing, XUE Li-Dong, GAO Yu-Xiao. China Measurement and Test, 2015, 41(2): 34-37

刀 谞, 张霖琳, 滕恩江, 吕怡兵, 薛荔栋, 高愈霄. 中国测试, 2015, 41(2): 34-37

6 LI Chun-Zhe, PAN Hong, CHEN Li-Bo, ZHAO Lan-Po. Physical Testing and Chemical Analysis Part B: Chemical Analysis, 2013, 49(9): 1103-1106

李春哲, 潘 虹, 陈立波, 赵兰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3, 49(9): 1103-1106

7 PENG Jing, HE Yu-Ping. Science and T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16, 37(7): 274-277

彭 静, 贺与平.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37(7): 274-277

8 Cui L, Wu J, Ju H X. Biosens. Bioelectron., 2015, 63: 276-286

9 Iwona, G, Mieczyslaw K. Talanta, 2017, 171: 321-326

10 WU Min, LI Hui, WANG Xue, WANG Qing-Jiang, HE Pin-Gang, FANG Yu-Zhi. Chinese J. Anal. Chem., 2015, 43(4): 553-557

吴 敏, 李 辉, 汪 雪, 王清江, 何品刚, 方禹之. 分析化学, 2015, 43(4): 553-557

11 Kulinska A, Lieb K P, Uhrmacher M, Wodniecki P. Surf. Coat. Technol., 2002, 158-159: 225-227

12 Korolczuk M, Tyszczuk K. Anal. Chim. Acta, 2006, 580(2): 231-235

13 Tyszczuk K, Korolczuk M, Grabarczyk M. Talanta, 2007, 71(5): 2098-2101

14 Wang J, Lu J M, Hocevar S B, Percio A M F, Bozidar O. Anal. Chem., 2000, 72(14): 3218-3222

15 Kokkinos C, Economou A. Curr. Anal. Chem., 2008, 4(3): 183-190

16 Stozhko N Y, Malakhova N A, Fyodorov M V, Brainina K Z. 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 2008, 12(10): 1185-1204

17 Stozhko N Y, Malakhova N A, Fyodorov M V, Brainina K Z. 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 2008, 12(10): 1219-1230

18 Rashid O K, Ibtisam E T. Anal. Chim. Acta, 2008, 623(1): 76-81

19 Rashid O K, Jeffrey D N, Ibtisam E T. Anal. Chim. Acta, 2003, 493(1): 95-104

20 Fang W, Zhang N Q, Fan L S, Sun K N. J. Power Sources, 2016, 333(30): 30-36

21 Fang W, Zhang N Q, Fan L S, Sun K N. RSC Adv., 2016, 6(102): 99825-99832

22 State Environment Proctection Asministration of China.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ethods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4th),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9: 33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336

23 GONG Wei-Lei, DU Xiao-Yan, WANG Shu-Ran, JIANG Xian-Chen, SUN Qian. Chinese J. Anal. Chem., 2008, 36(2): 177-181

公维磊, 杜晓燕, 王舒然, 姜宪尘, 孙 倩. 分析化学, 2008, 36(2): 177-181

24 LIU De-Meng, JIN Yan, JIN Qing-Hui, ZHAO Jian-Lo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11, 39(11): 1748-1752

刘德盟, 金 妍, 金庆辉, 赵建龙. 分析化学, 2011, 39(11): 1748-1752

25 HAN Yan-Chao, WEI Ting, LI Jing, JIA Xiao-Fang, LI Dong-Yue, ZHANG Xiao-Wei, WANG Er-Ka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14, 42(10): 1539-1543

韩彦超, 卫 婷, 李 敬, 贾小芳, 李冬月, 张晓伟, 汪尔康. 分析化学, 2014, 42(10): 1539-1543

26 Cao L Y, Jia J B, Wang Z H. Electrochim. Acta, 2008, 53(5): 2177-2182

27 Kokkinos C, Economou A. Talanta, 2011, 84(3): 696-701

28 Zhu L, Xu L L, Huang B Z, Jia N M, Tan L, Yao S Z . Electrochim. Acta, 2014, 115: 471-477

29 Ouyang R, Zhu Z Q, Tatum C E, Chambers J Q, Xue Z L. J. Electroanal. Chem., 2011, 656(1-2): 78-84

30 Chen L, Su Z H, He X H, Liu Y, Qin C, Zhou Y P Zou L, Wang L H, Xie Q J, Yao S Z. Electrochem. Commun., 2012, 15(1): 34-37

31 LIU Xiao-Jun, SUN Qiao-Ling. Jiangsu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7, 28(4): 400-402

劉晓骏, 孙巧灵. 江苏预防医学, 2017, 28(4): 400-402

32 Xu H, Zeng L P, Xing S J, Xian Y Z, Shi G Y, Jin L T. Electroanalysis, 2008, 20(24): 2655-2662

33 Li D Y, Jia J B, Wang J G. Talanta, 2010, 83(2): 332-336

34 ZHOU Xin, YANG Jian-Mao, XIN Meng, CHEN Meng-Ni, WANG Xing, LIU Jian-Yun. Chinese J. Anal. Chem., 2014, 42(7): 985-990

周 鑫, 杨健茂, 辛 萌, 陈梦妮, 王 兴, 刘建允. 分析化学, 2014, 42(7): 985-990

35 LU Yuan-Yuan, CHEN Meng-Ni, GAO Yi-Li, YANG Jian-Mao, MA Xiao-Yu, LIU Jian-Yun, Chinese J. Anal. Chem., 2015, 43(9): 1395-1401

卢圆圆, 陈梦妮, 高屹立, 杨健茂, 马小玉, 刘建允. 分析化学, 2015, 43(9): 1395-1401

36 Li S S, Li W J, Jiang T J, Liu Z G, Chen X, Cong H P, Liu J H, Huang Y Y, Li L N, Huang X J. Anal. Chem., 2016, 88(1): 906-914

37 WANG Wan, LI Hai-Yu, WANG Zhi-Juan, LV Qing, ZHANG Qing.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 2016, 35(7): 822-825

王 婉, 李海玉, 王志娟, 吕 庆, 张 庆. 分析试验室, 2016, 35(7): 822-825

猜你喜欢

石墨烯
周期性结构的石墨烯对太赫兹波的吸收特性研究
氧化石墨烯在纯棉织物上的抗菌应用
石墨烯负载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功率芯片表面绝缘层厚度对石墨烯散热效果的影响
海尔在石墨烯领域发展前景展望
综合化学实验设计:RGO/MnO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考察
石墨烯纳米结构中负微分电阻效应研究
石墨烯量子电容的理论研究
新型石墨烯—壳聚糖/二茂铁衍生物/细胞色素c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亚硝酸钠的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