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探索
2018-01-16柳迪子
柳迪子
摘 要: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应该要确保建筑能与自然、人和谐共处,提高建筑的气候适应度。根据能量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内部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空间界面形态,结合周边环境,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的朝向、间距、内部空间组合、界面形态,合理应用绿化、气候、通风、日照等自然环境,切实做到低碳建筑。
关键词:低碳时代;建筑空间;建筑节能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低碳建筑理念逐步被人们重视。低碳时代对建筑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技术美、人文美等方面的需要,还提出了低碳绿色的新要求。
一、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原则
(一)建筑空间形态设计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低碳时代下建筑应该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建筑与人、自然环境的关系,对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也应该遵循这个基本的原则与思路。因此,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除了要考虑空间的几何形态、尺度以及空间组织秩序之间的关系,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空间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舒适度,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联度,以及建筑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是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基本原则,更是建筑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二)建筑空间形态设计应适应当地气候
要确保建筑设计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首先就应该考虑设计的建筑空间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尽管现在的技术手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建筑对气候的依赖性,但是在低碳时代下,现代建筑空间应该充分利用当地气候特征,创新性地发展地域性建筑。如寒冷地区为了有效利用日照进行取暖而设计出了玻璃阳光房,以及由此发展出玻璃幕墙以及双层幕墙设计。再如岭南建筑风格中的庭院设计就能很好地起到放热的作用,再加上纵向进深的冷巷设计就能形成独特的空气微气候系统,应对南方独特的湿热天气。总之,建筑空间设计得好能很好地起到微调节气候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建筑空间的气候适应性和空间价值。
(三)建筑空间形态设计还应遵循“能量管理”原则
低碳时代下,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空间系统、建筑结构系统和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进行协调整合。低碳建筑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它融合了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概念与特征,推动了建筑空间设计从原有的形式管理向能量管理转变。总体来看,建筑空间从形式管理向能量管理的转变是一个建筑空间的提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建筑类型,应根据其使用用途及使用者的特点来设计特有的能量交换空间形态,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对建筑的使用方式。如住宅与写字楼的能量交换模式在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上也是有区别的。此外,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的设计不仅要求建筑应该适应环境,还要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与干扰。建筑空间形态设计除了包含美学特征以外,还应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相关的技术需求,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及几何学的指导,构建现代建筑空间体系。
二、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形态的分析
在对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之前需要对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分析,这里主要包括对建筑外部空间形态、内部空间形态和建筑空间界面形态进行分析。
(一)低碳时代下建筑外部空间形态分析
低碳建筑需要建筑与外部自然环境、人之间保持协调发展,因此,在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外部的关联性,确保建筑能够融入外部环境空间,延续地域建筑空间,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从当前建筑来看,其空间形态主要表现为隐藏、融入和架空三种类型。
隐藏的建筑空间形态是常见的外部建筑空间形态之一,在低碳建筑当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将大面积的绿化及广场覆盖在建筑部分主体之上,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建筑主体的存在,另一方面保证地面绿化系统的延续,建筑表面绿化还能防尘、隔热、改善微循环。如Emilio设计的Across福冈就是典型的隐藏建筑空间形态设计。
融入的建筑空间形态是指将建筑设计成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嵌入到自然环境或城市的缝隙当中,从而保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存,而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威胁。如美国的夏特努加市水之殿就是典型的融入性建筑空间形态,圆形建筑沿着地面水平展开,与原有的风景完全融合,波浪行的信息墙则将圆形建筑平行地分割开来,确保与周边环境的有效融合穿插。
架空的建筑空间形态主要是为了应对敏感的地理环境而采用的空间形态设计方式,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当地貌为湖岸、陡坡等形态是,就应该首选架空的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方式。一些设计师指出,随着城市空间位置变得越来越狭窄,可以将建筑架空,同时为地面留出一片空间。如日本的JT大厦架空20米,形成了一个半开放的特色景观建筑。
(二)低碳时代下建筑内部空间形态分析
低碳时代下建筑内部空间形态的设计应该考虑建筑空间组合和室外空间的室内化利用。对于空间组合的利用应结合自然环境的生态特性来进行组合设计,如庭院的设计。空间的组合包括空间的水平并置、竖向重叠两种方式。将建筑功能空间与自然环境空间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进行线性间隔就是水平并置,如汉堡空中客车的A3XX制作厅。而竖向重叠则是将建筑功能空间与自然环境空间沿着建筑竖向重叠,从而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如马克斯大厦将建筑与公园有效结合一起。建筑空间形态设计除了要对空间进行组合外,还可以对室外空间进行室内化利用。如为建筑设计内部庭院,从而导入阳光,改善微循环。
(三)建筑空间界面形态分析
建筑空间形态设计除了考虑建筑空间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设计外,还要考虑建筑空间界面的设计。从现有建筑形态来看,其建筑空间的界面包括双层建筑界面和异形建筑界面两种。双层建筑界面的处理是比较流行的,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内层建筑,还多了一层外层界面,主要作为缓冲气候起作用,提高建筑内部的舒适度和降低建筑能耗。常见的双层建筑界面的设计有房中房建筑、双层表皮和整体性屋盖。房中房建筑是指在室外与建筑之间形成通高垂直开放空间,将街道空间设计到建筑空间当中,这样不仅有中庭的审美效果,还有调节气候的优势。如德国汉堡的双X型建筑,外部設计的玻璃幕墙,内部则采用的是兼顾的双X形体量,其内部包含6个通高三角形暖房空间,室内室外形成噪音隔离区和气候缓冲层。双层皮则是直接在建筑上设计两层相互靠近的表皮,从而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内部舒适度。整体性屋盖则是通过整体性屋面形成一个过渡性空间,缓冲气候,降低建筑体量的凌乱感。endprint
三、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形态的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路
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上应该引入低碳理念,确保建筑与人、自然之间的协调共存,注重对地域、气候条件的利用,构建低碳生活理念。对此可以从外部空间形态、内部空间形态及空间界面形态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外部空间上可以考虑建筑的朝向、间距、绿化设计等,确保与外部环境的有效融合;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建筑空间的组合,对建筑综合体进行科学设计;在建筑界面设计上,应该合理用双层建筑界面来提高建筑舒适度同时降低建筑的能耗。
(二)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
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应该充分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确保建筑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减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此,整体形态设计应该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特点,合理设计绿化空间,确保建筑能有效融合或隐藏于环境当中,如果周边环境比较紧迫则可以采用架空方式来增加地面空间,从而从整体上来提高建筑的美感、艺术感和舒适度。
建筑的朝向和单体建筑的间距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低碳建筑需要有效利用自然环境来降低能耗,确保冬季得热,夏季避热,冬季避风,夏季得风。这就需要对建设的朝向进行设计,充分考虑日照和自然通风的效果,从而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建筑的朝向合理能确保合理的日照,合理吸收阳光和避热,同时还影响着房屋的通风效果。自然通风除了建筑朝向起到一定作用,内部的结构设计等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好的通风设计能确保冬暖夏凉,还能加速建筑空间内部的空气流动,从而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此外,建筑单体之间的间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照的吸收与通风的效果,也应该给予重视。
(三)建筑内部空间形体设计
建筑内部空间形体设计应该对建筑空间进行组合设计,实现综合化建筑功能,构建建筑综合体,包括街区、综合大楼和建筑群。三类形式协同发挥建筑空间的作用,协调城市建筑空间的结构,减少碳排放量等。此外,在对建筑空间内部形态设计时,还可以适当应用庭、院等,结合自然环境的生态特性来进行组合设计。在绿化与建筑的排列上,可以采用水平的并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垂直的叠放方式,确保建筑能有最佳的气候适应性。
(四)建筑空间界面形态设计
建筑空间界面形态设计应该充分利用双层界面形态或者采用异形界面形态来进行设计。当前使用较多的是双层界面形态,可以采用简单的双层界面皮层,还可以引入绿化庭院设计,采用通高垂直开放空间,关键在于能够缓冲气候,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内部舒适度。
四、结语
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无论是在外部空间形态设计,还是内部空间形态设计以及建筑空间界面形态设计上都应该要确保建筑能与自然、人和谐共处,提高建筑的气候适应度,降低建筑能耗。对此,应该结合周边环境,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的朝向、间距、内部空间组合、界面形态,合理应用绿化、气候、通风、日照等自然环境,切实做到低碳建筑。
参考文献:
[1]张旺锋,易洋,马彥强.低碳理念在城市建筑空间上的实现——以兰州市为例[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s2):61-64.
[2]韩靖,梁雪,张玉坤.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J].世界建筑,2003,(08):80-82.
[3]肖毅強.关于低碳时代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思考[J].南方建筑,2011,(01):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