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大年之问”

2018-01-1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重洋留英黄大年

黃大年生前与同事谈起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之时,曾留下了“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这位将生命定格在58岁的战略科学家,用对国家的至诚情怀和对科学的卓越贡献默默给出了答案,留下了“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阵阵回响。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利用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创造了国家科技新高峰。他以不畏强手、敢于超越的气魄和自信,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他始终把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很多人评价黄大年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是他没日没夜的工作,他的办公室的灯永远亮着,墙上的记事板行程密密麻麻,他争分夺秒都是为了让祖国科技水平得到巨大提升。

解读

百年前,一批胸怀报国之志的炎黄子孙,远赴重洋,前往西方求学,他们回国后,成为了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关键人物。百年后,一个名为黄大年的留英青年,顶着纷飞的雪花重回祖国大地,带领他的团队将一个又一个国家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最前沿。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洋留英黄大年
贾云飞:留英硕士乡村振兴展风采
科学家公益宣传
——黄大年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异域逛街
思念
黄大年——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