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传奇”奏响“美丽中国”最强旋律

2018-01-1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林海奏响京津

最近,河北塞罕坝林场集聚了全国的目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响。透过“55年,112万亩人工防护林,林木蓄积量1012万立方米,每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绿色产业收入占50%以上”等一连串的数字,人们无一不感受到三代塞罕坝人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时代担当精神。塞罕坝人对“绿色事业”的坚守,对“生态建设”的执着,是新时期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种力量、一种鼓励,也是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奏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最强旋律。

运用方向

1.牢记使命,无悔坚守。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林海茫茫、水草丰沛之地,但到了清代由于过度开围放垦,导致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谓“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国家在塞罕坝组建林场。从此,塞罕坝人开始了将荒原變绿洲的征程。几十年来,塞罕坝人牢记使命、无怨无悔、恪尽职守,始终坚信“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林海”,以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韧劲儿,实现了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梦想。

2.艰苦创业,科学求实。在建林场之初,塞罕坝人面临着自然环境恶劣、物资缺乏和技术空白等多重困难,但塞罕坝人不畏艰苦,科学攻坚,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即使“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睡窝棚”,也苦中作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林学理论与塞罕坝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完成了一项接着一项的科研课题,成功地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在塞罕坝人看来,只要认准了目标,就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出成效,绝不罢手。

3.绿色发展,续写传奇。在发展过程中,塞罕坝林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利用当地林业资源,发展旅游业、特色林果业等产业,构筑起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实现了“绿色发展”和“惠民利民”的有机统一,续写着燕赵大地的“绿色传奇”。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海奏响京津
“红燕”奏响三重唱
用爱奏响和美乐章
林海
总理记者会奏响最“强”音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