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读书,读好书

2018-01-1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性灵高尚学问

2017年高考,浙江卷、山东卷的作文试题和北京卷的小作文及阅读试题分别取材于报刊。其中,评论《温暖的书店是“城市之光”》是山东卷的作文试题材料,散文《根河之恋》是北京卷小作文题的材料。这两篇作品,都与读书有关。此外,北京卷小作文的另一道题——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考查的是名著的阅读,更与读书密切相关。

大家知道,中国是全球人均读书量较少的国家,因此,近两年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该主题暗合了“创新”“共享”等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文”“道德”等核心价值观,也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于“学会学习”的要求,契合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阅读经典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通过品读经典培养高尚的心灵,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请结合自己阅读经典的心得体会,谈谈经典对于心灵的滋養作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通读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我们可以知道,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据此,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构思:

1.益智开慧,增长能力。从智慧方面讲,诵读经典就能开启智慧,因经典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它与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完善道德,提升学问。从道德方面说,诵读经典就可修养道德,因为经典是贤哲修身养德、德行克备后的言论著述,所以诵读经典可以通过文字言论来感受贤哲崇高的道德品性,所谓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

3.启迪心灵,优化人格。从启迪心灵方面讲,书籍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为我们的人生前进指明方向。所谓“语言是心灵的声音和文化教养的反映”,而这种心灵的声音和文化的教养均来源于经典。从优化人格方面讲,书籍如同是我们的一位朋友,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

4.提升气质,承接文化。读经典书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道德学问,而且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气质,使我们变得高尚。中国文化千古以来,儒释道医武,经史子集,几乎所有经典书籍都是文言文。不能读诵经典,不懂文言文,就永远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一个丧失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很容易同时丧失其持续前行发展的动力和创造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刚开始,一个大学生朋友就兴致勃勃地从图书馆借了10本书,然后千里迢迢地扛回了家,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读完”。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朋友问他读书进展如何,他发来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说:“在家看漫画太开心,图书馆的书恐怕只能原封不动地背回去了。”

好不好看和值不值得看,其实是两个概念。对于好看与值得看这两种书,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天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浸于轻浅的享受,而不读一点厚重、深刻的东西,就很容易失去定力和根基,失去辨别和判断的能力,迷失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读书向来不是容易的事,但也只有经历痛苦、不断思索、长期积累,读书给人带来的愉悦和光亮才能显现出来。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如今有许多人习惯了浅表化、碎片化的阅读,殊不知,想以悠闲舒适的方式获取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实则缘木求鱼。只有一部部经典之作才是增加人生厚度的砝码。想要做个有深度的人,想让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新鲜,就要克服惰性,把读书学习当作生活的习惯。我们还是应真正地读书,而不是百无聊赖地寻求简单的快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灵高尚学问
比多少的学问
博雅文学社:抒性灵之真情,写人生之华章
“一”的学问
杂说书家之性灵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