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思念

2018-01-16王星辉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大学教授老舍母亲

王星辉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于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A)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B)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选自《真正的生活者》,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寫了母亲哪些事。

2.第五段A、B两处都写了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

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时间不能倒流,历史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古往今来,作家们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和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和精神。他们的文章是对过往时代的生活记录,也是人生旅途的宝贵财富。中考对于这类文章的考查,主要从典型事件、细节描写、精彩语段以及人物形象方面着眼,要求我们特别注重文体的特点。常见题型如下。

1.概括文章内容。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2)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作用。

3.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

(1)文章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找出并概括其中的几处。

(2)采用某种表现手法(写作方法)的好处。

4.理解语段的作用。

(1)文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2)文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5.句子的赏析。

(1)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将句中某词删去或换成某词行不行,原因是什么。

(3)品读语句,谈理解。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我认识老舍先生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有一年暑假,我的同学李长之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从长之口中听到老舍的名字,但是没有见过面。我们第二次见面,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圣陶老先生、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注: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1.选文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2.作者“心目中的大学教授”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老舍先生“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呢?

3.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作者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教授老舍母亲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张爱玲《传奇》中的两位大学教授形象
Teacher Assessment Literacy:How do We Know What We Need to Improve?
“对话”小伙伴老舍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伟人都懒惰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