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分析
2018-01-16籍建华
籍建华
渭南创伤手足外科医院显微外科,陕西渭南 714000
足部软组织少,血液循环流通较为不通畅,在受伤会出现组织缺损,其治疗与修复是临床上较为困难的问题之一。在过去的治疗中临床上要把露在外面的固定物拿出来再用固定支架或石膏外固定,对外露骨表面要进行钻孔,并且需要对其长期换药,等待肉芽生长后植皮修复,这种方法治疗时间长,治疗不彻底,易出现并发症例如骨不连、慢性骨髓炎等[1]。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发展及应用,也不仅能减少感染发生率,还能根除坏死组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表明[2]:将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用于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效果理想,能提高修复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为了探讨显微外科皮瓣移植修复在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该院选取于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观察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 26~70 岁,平均年龄(51.9±1.8)岁,平均病程(12.7±1.6)d;对照组 15 例,男 10 例,女 5 例,年龄 27~68 岁,平均年龄(52.4±1.5)岁,平均病程(13.0±1.7)d;30例患者病因:慢性溃疡8例,足部出现肿瘤手术移除患者6例,足部贴骨瘢痕7例,足部外伤创面5例,其中合并有慢性骨髓炎5例,严重复合伤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P>0.05)。
1.2 方法
1.2.1 创面处理 两组患者在住院之后对手术面进行清理消毒,把骨折部位给固定下来,固定工具为克氏针,固定方法为利用克氏针把受伤部位缝合;之后把已经坏死和受伤部位完全切除,以免感染其它部位。切除后要每天进行消毒处理,直至长出新的组织。
1.2.2 对照组修复方式 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①皮瓣的设计。在血管蒂处找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把髌骨外上缘和髂前上棘连线当作轴线,皮瓣再连线的中点。②皮瓣的切取与吻合。把已经完成的皮瓣切开,切到阔筋膜下,对于游离的皮瓣,要进行固定缝合,固定缝合部位在已经切开的皮瓣的上缘,然后再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悬着最为合适的蒂结。进行手术移植。
1.2.3 观察组修复方式 观察组采用股外侧皮瓣修复治疗。首先对于皮瓣设计。对内踝上穿支动脉定位方法为利用多普勒血管超声仪,把内踝上穿支动脉作为皮瓣基部来设计皮瓣,把髌骨外上缘和髂前上棘连线当作轴线,轴线中点为皮瓣所在处。皮瓣蒂的长度就是胫后动脉近端穿支距离创面的近端距离,还有皮瓣的设计要在小腿中下部内侧完成。其次是皮瓣的切取与吻合。在切去时,注意窃取的部位,主要有皮瓣下缘、远端及前后缘,把游离皮瓣固定在蒂部,并把蒂部皮肤切开,把周围血管切断,通过动脉支点把皮瓣进行旋转。手术后定期进行观察,对患者进行术后治疗,定期更换药物等。
1.3 观察指标
效果判断标准如下:显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均较好,足部皮瓣修复后行走无溃破现象;有效:足部皮瓣修复后行走溃破现象较少,术后一个月皮瓣出现肿胀;无效:皮瓣远端出现坏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方法
检测数据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n(%)]表示,分别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经过分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现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从解剖角度来看,足部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对足部进行手术治疗也较为困难,手术操作要求也较为严格,尤其在手术后的修复治疗[4]。要求被修复后的患者其足部不能留有空腔但是也不能影响到患者足部日常生活如穿鞋与走路,并且还得耐磨,目前皮瓣修复以取得比较良好的疗效。通过查阅资料得到,几乎全身大多数部位都可供作皮瓣移植修复[5],并且修复操作前需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患者预后效果,首先应注意皮计合理性,尤其是皮瓣的面积,皮瓣的面积要大于创伤的面积,这样才能完全覆盖创伤口。其次是手术前要确保胫前与胫后动脉在足部的交通支血管要通畅,尤其在自身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的医生则是认为在对股外侧皮瓣进行手术时必须带上小隐静脉,这样的优点在于皮瓣静脉可以流动更加顺畅。但是在该次研究中,切取股外侧皮瓣时未带上小隐静脉,皮瓣仍然存活。因此,该研究认为,皮瓣回流的关键性因素与是否在切除股外侧皮瓣时带上小隐静脉没有多大关系,最重要的其实是皮瓣血管蒂是否被压迫或者发生变形。因为足部组织比较特殊复杂,所以在临床上最好是把供区与受区皮肤切开,最好不采用皮下隧道法。
进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显微镜下皮瓣修复足部缺损效果更为理想,其优点具体如下。首先传统方法多采用足背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足跟部组织缺损,但是经过长时间效果观察发现,足背皮瓣修复效果较差,因为这种方法会导致手术后留下疤痕,对患者日常生活也产生影响。之后临床上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其组织结构特点与足底皮肤接近;但是当创伤面积近于或大于8 cm时,就不能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因为该皮瓣范围小于8 cm,这时可考虑选用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小腿内侧和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小腿内侧腓肠肌皮瓣进行修复;其次是股外侧皮瓣修复足部和踝部创面处理方法,利用好这种方法,经观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原因就是这种皮瓣的面积相对来说很大,在15×7 cm左右,血管蒂长,皮瓣质地色泽与局部组织大致相同,不臃肿,为临床疗困难的足跟和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较可靠的方法;当出现对于足底较远端的组织缺损,缺损面积又较大的情况时,选择股前外侧的皮瓣,此处的皮瓣面积较大、血管位置恒定,大小、质地都较为吻合。最后对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局部血管条件较差,不适宜采用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可以采用游离植皮的方法进行治疗。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显微镜下进行皮瓣修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在显微镜下采用股外侧皮瓣修复治疗效果理想,能提高修复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1]梁富旭.足部一蒂多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张滋洋,施佳,马建华,等.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骨科,2015,6(5):226-230.
[3]赵风景,姚建民,楼佳庆,等.腓肠内侧动脉分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在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4):300-303.
[4]吴志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患者足部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123.
[5]卢建国,杨庆达,苏瑞鉴,等.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观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5,29(2):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