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要点及护理效果研究
2018-01-16杨国磊
杨国磊
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儿科六区 山东省平邑县 273300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多因呼吸道、肠道DNA病毒感染所致,直接导致脑实质以及脑膜组织受损,患儿常有持续性高热、头晕、呕吐等临床症状[1],部分病情危重患儿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惊厥等病变,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4]。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对促进患儿预后转归有积极作用。为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要点及护理效果,本研究中将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住院部纳入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脑炎共5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后展开对照研究,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住院部纳入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脑炎共5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25例,观察组纳入25例。对照组中,男患儿为15例,女患儿为10例,患儿年龄为3~13周岁,平均年龄为(6.9±1.1)岁,15例伴发发热,5例伴发呼吸困难,5例伴发腹泻;观察组中,男患儿为13例,女患儿为12例,患儿年龄为3~13周岁,平均年龄为(7.2±0.6)岁,13例伴发发热,6例伴发呼吸困难,6例伴发腹泻。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经对比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纳入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控制发热症状,及时处理精神异常,呕吐症状等护理内容。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纳入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病情监测。应用科室自制量表对患儿病情进行密切监测与观察,详细记录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心率、用药、意识状态、约束情况、惊厥、烦躁等信息,及时反馈至临床医师;
(2)家庭式护理。邀请患儿家属参与护理工作,详细告知患儿家属本病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以及临床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提高患儿家属对本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以劝导患儿配合护理操作,以亲切且诚恳的语言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临床转归康复的案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完善基础护理。鼻饲支持期间应注意保证患儿面色正常,避免出现呛咳、呕吐等症状。每日用温水擦洗患儿皮肤,保持衣物与床单的整洁。针对不能闭眼患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适当涂抹金霉素软膏缓解症状。每日坚持2次进行口腔护理,坚持每2h协助患儿进行翻身,以避免长期卧床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同时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如对于无意识障碍且年龄较大的患儿,在患儿可自主进食的前提下可以为患儿提供高维生素、高蛋白营养食品。年龄较小患儿应指导患儿家属合理喂养母乳,对喂奶姿势、喂奶量以及喂奶次数进行宣教,预防发生呛咳。针对昏迷或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儿,入院后应及时留置胃管并妥善固定,根据患儿营养状态、体重、年龄计算每日经鼻饲方式所需热量与水分,根据患儿实际需求进行流质饮食干预,对患儿出入液量进行详细记录,以维护患儿水电解质平衡;
(4)康复训练。科室内设置康复治疗工作小组,对组员进行康复训练方法与技巧的培训。每日为患儿进行2次四肢康复训练,肌张力异常升高患儿应进行拮抗肌放松训练以及按摩指导。告知患儿家属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技巧,时间应达到1h以上。同时,日常应针对患儿发音、吞咽功能进行训练指导,配合播放音乐或故事的方式让患儿专注训练,借助于毛巾、温水袋、冰块等物体予以患儿刺激,以提高康复效果。在指导患儿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变形,病情稳定后帮助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锻炼及语言训练,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针刺及理疗等,注意循序渐进,采取保护措施,在改变锻炼方式时加强指导,耐心帮助,给予鼓励。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差异。护理效果判定方法如下: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相关症状完全缓解,活动功能正常,对护理服务满意,以上为显效;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相关症状部分改善,活动功能部分恢复,对护理服务基本满意,以上为有效;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相关症状未见改善,活动功能无缓解,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注: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护理有效率为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经Χ2检验,以P<0.05为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00%(23/25),明显优于对照组68.00%(17/2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表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临床发病率较高,多数患儿起病急且病情发展速度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作为一种因病毒性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多数患儿因肠道病毒感染所致[5-6],占各类病毒性脑炎发病患者的85%左右。本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病变程度以及病变范围会直接对患者预后效果产生影响。也有报道中认为,对于脑部病变相对局限且不会对患儿生命中枢产生影响的情况下[7-8],病情严重程度较低,预后效果往往比较理想。在此过程中,积极予以临床护理能够为患儿病情转归康复提供可靠支持,值得临床重视。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2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00%(23/25),明显优于对照组68.00%(17/2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对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基于量表式的病情观测能够预防护理遗漏,提高护理记录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基于家庭式的护理干预让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到护理实践中,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提供科学细致的照顾,密切护患联系;强化基础护理则有效预防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专业性的康复训练还能够有效预防功能障碍以及残疾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功能康复。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护理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效果,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1]宋献丽,许立民,孔磊等.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26(20):1912-1913.
[2]张美玲.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29(z1):95.
[3]刘林波,宋金霞,徐高鑫等.肠道病毒71型小儿病毒性脑炎轻重症初期差异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6,31(17):1576-1579.
[4]吕晓春,赵桂林,张润芳等.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20):131-133.
[5]贾艳玲.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3-4.
[6]赵晓芸,黄隽英.1例以自主神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7,24(10):56-58.
[7]边瑞军,孙文环.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19(16):106-109.
[8]任贞.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