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2018-01-16吴佳凤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占位性转移性囊肿

吴佳凤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放射科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

肝脏占位性病变按其病理性质可分为良性肿瘤(肝囊肿、肝血管瘤等)与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早诊断、早治疗肝脏占位性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影像学技术诊断该病,且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增强扫描与DWI检测。现为分析MRI增强扫描与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特选择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8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7例,男45例;年龄在24~65岁,平均(43.03±8.76)岁,包括肝脏良性肿瘤25例(11例肝囊肿,14例肝血管瘤),恶性肿瘤57例(26例肝转移瘤,31例原发性肝癌)。所有病患均进行了MRI平扫、Gd-DTPA增强扫描、DWI检查,且临床资料齐全。

1.2 方法

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3.0T核磁共振扫描仪对82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具体步骤:(1)MRI平扫:检查前嘱患者禁食4~6h,取平卧位。设置参数为层厚6~8mm,层间距3mm,视野360×360mm,矩阵 256×256。从患者膈顶扫描到肝下缘,采用T1WI LAVA-FLEΧ(TE/TR,4.7/180ms)、T2WI-FS(TE/TR,70~119.9/2400~6000ms)序列进行平扫,在检查过程中指导患者保持屏气状态,不要咳嗽;(2)MRI DWI扫描:选用SEEPI序列,设置梯度强度最大值:25mT/m,放大率:0.686,视野 350×350mm,矩阵100×100,层厚8mm,并根据以往经验选择2个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b=100、500s/mm2,在病灶组织中随机选择5个感兴趣区,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ADC=(ln[S低/S高])/(b高-b低), 其中ln为自然对数,S值为某一b值下的信号强度,S低、S高分别代表低、高b值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3)MRI 增强扫描:采用LAVA-FLex序列,应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对比剂,剂量0.2ml/kg,以3ml/s的速度经肘静脉团注。然后分别行动脉期(20s)、门脉期(60s)、延迟期(3min)扫描获取相应的影像学图像。

1.3 观察指标

分析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数据,并比较各种肝脏疾病的ADC值。其中,病灶组织动态增强扫描曲线可分为3个类型:Ⅰ型:曲线迅速上升、迅速下降;Ⅱ型:曲线上升迅速,下降缓慢;Ⅲ型:曲线上升缓慢,下降迅速;Ⅳ型:曲线平坦,无明显强化[1]。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4.0软件,计数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肝脏占位性病变ADC值比较

肝脏良性肿瘤的ADC值均明显高于肝脏恶性肿瘤(p<0.05),且肝囊肿的ADC值明显高于肝血管瘤,但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的ADC值无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表1:各肝脏占位性病变ADC值比较(10-3mm2/s)

2.2 各肝脏占位性病变动态增强曲线分析

11例肝囊肿患者均未见明显强化,而有1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动态增强曲线呈Ⅲ型,23例肝转移瘤患者呈Ⅱ型;22例原发性肝癌呈Ⅰ型,见表2。

表2:各肝脏占位性病变动态增强曲线分析[n(%)]

2.3 各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性比较

除了肝囊肿,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DWI对于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检查(p<0.05),见表3。

表3:各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为目前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一种常用检查手段。本研究对82例患者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肝囊肿的动态增强曲线为未见明显强化,肝血管瘤为渐进式强化,肝转移瘤为边缘环形强化,原发性肝癌为动脉期异常强化以及快进快出型,与陈希奎[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但是,本研究有29.03%原发性肝癌患者未见典型强化,这可能是因为病变肿瘤血供情况不同或在病变过程中血供形式发生了变化所导致的。由此可见,仅靠一种MRI技术无法准确鉴别不典型肿块的良恶性病理性质。

DWI属于MRI功能成像技术的一种,其主要是对病灶组织内水分子和细胞外间隙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分析脏器内部结构的变化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肝脏良性肿瘤的ADC值均明显高于肝脏恶性肿瘤(p<0.05),且肝囊肿的ADC值明显高于肝血管瘤,但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的ADC值无明显的差异。肝囊肿的病理成分主要是自由液体,其水分子扩散运动极为活跃,因此,其测得的ADC值最大,而肝血管瘤内部常伴有出血、纤维间隔等成分其血液粘稠度较大,阻碍了水分子的运动,故其ADC值相对较小。至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均为实性肿瘤,其内部自由水含量极少,扩散运动较为缓慢,导致弥散系数较低。所以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组织进行MRI DWI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肿块良恶性。然而,仅凭DWI检测难以判断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因此,可将DWI技术与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起来,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除了肝囊肿,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DWI对于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检查(p<0.05),与阮玖根[3]的研究报道类似。

综上,MRI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将其作为肝脏病变MRI检查的常规序列之一,辅助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进而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1]陈静静,石祥龙,华辉等.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定量指标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5,31(01):72-76.

[2]陈希奎,唐贵超,廖林森等.MRI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2,18(12):1755-1758.

[3]阮玖根,胡金花,付水平等.MRI弥散加权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8):118-121.

猜你喜欢

占位性转移性囊肿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