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及其与胃肠疾病相关性
2018-01-16朴海超
朴海超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致病菌对于消化系统的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次研究就是在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就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并对该病菌对胃肠道疾病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采集准备
选取本院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来就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患者共计184例,其中男性患者104人,女性患者80人,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在25岁到78岁之间,其中检查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患者有78人。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符合如下条件:其一,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也就是通过组织切片染色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等多种检查后确定符合感染标准的患者。其二,确诊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其三,研究患者均为初次就诊。其四,研究患者在近期(3个月内)未服用会干扰研究的药物,包括抗菌类药物等。其五,患者自愿参加研究,且服从医院要求,且其病历资料完整,便于整合研究。本次研究排除了患有重大疾病、孕期与哺乳期妇女、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
1.2 本次试验研究的方法
1.2.1 患者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中根据研究主题进行了相关表格的设计,并由医院组织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在24小时内对表格要求内容进行填写。该表格中需填写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与受教育水平等,还包括既往病史、临床诊断资料、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患病种类等患者疾病情况,同时包括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的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和饮酒等。
1.2.2 监测和质量控制方法
(1)监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观察纳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填写《消化内科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感染筛查及其与胃肠疾病相关性观察表》。(2)质量控制:贯穿设计、实施、数据统计、分析,包括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评价标准统一以控制偏奇,保证病例来源资料的可靠性。就诊者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研究人员将纳入者观察表信息双人、双次输入电脑、核对以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且三十分钟内完成以提高研究依从性和应答率。
1.3 统计分析过程
数据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中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标准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阳性率及单因素
共78例患者发现阳性,阳性率为42.3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吸烟和饮酒等是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见表1。
表1: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因素及阳性率
2.2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职业、吸烟、饮酒和胃肠疾病病种是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回归模型分析
2.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疾病分布
复合型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息肉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低于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疾病分布及阳性率
3 结论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说是当前我国临床感染率最高的一种病菌,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研究结果来看,不同地区该病原菌的感染率并不相同,其中我国的华中地区感染率较高。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病过程为该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并由于该病菌可以在氧气少量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繁殖,会在患者胃部或其他消化器官引起炎性反应,并且幽门螺旋杆菌的菌株数量会直接影响炎性细胞的聚集。并且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患者胃黏膜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合成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就是说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形式来对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外的菌群进行杀灭,这对于该病原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越严重,其炎性反应就会越严重的原因,患者同时还会伴随上皮组织受损严重的情况,所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对于患者健康影响较大,并且在治疗后还会发生疾病复发的情况。因此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就是降低患者再次感染该病菌,减少因幽门螺旋杆菌菌株增多而使患者疾病复发的情况。我们研究发现,大多数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感染了这一病原菌,并且通过治疗清除了幽门螺旋杆菌后,患者的溃疡症状就会得到缓解,这也就间接说明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溃疡性疾病的相关性。并且更加严峻的问题是,幽门螺旋杆菌会分泌可以引起胃黏膜病变的一种毒素,使患者的浅表性炎症部位发生癌变,同时该病菌还会催化亚硝胺的致癌作用,简而言之,幽门螺旋杆菌同胃癌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极强的相关性,这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证实。我们已经在本次研究中证实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患者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具有关联作用,但其具体的致病机理还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患者年龄、吸烟饮酒等因素相关,同时,多因素回归模型也为我们展示了这类因素与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具体病种都与患者的该病原菌感染独立相关,也就是说,从研究结果看,农民和具有吸烟喝酒生活习惯的人,以及老年人是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的重点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感染的重点人群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对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卫生习惯进行改良,以防止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同时还要对自身的胃肠道疾病进行控制干预,可以适当加入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控制作用的药物。从本次研究的结果还可以看出,消化道复合型溃疡等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于其他类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因此我们看出幽门螺旋杆菌致病的重要步骤就是引起溃疡。
4 结束语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并非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有关文献报道称,当前全球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超过总人数的50%,作为环境相对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比50%还要高,在生活环境恶劣地区甚至高达90%,因此研究该病菌的疾病相关性就具有现实意义,本次研究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该病菌相关情况与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旋杆菌与胃肠道相关疾病的相互关系。
[1]王云溪,王玉静,歧红阳,王志民,魏小娟.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及其与胃肠疾病相关性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7(07):1535-1538.
[2]孟王萍,邓明明.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08):1314-1317.
[3]叶国钦.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思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16(03):248-254.
[4]李芳芳,冯义朝.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胃肠疾病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5,21(11):11-12.
[5]黄晔.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5,43(05):542-545.
[6]仝甲钊,曲波,王蓓蓓,姜海燕.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21(08):679-684.
[7]程毅东.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