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循环圈”理论视阈下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推广研究

2018-01-16

河北科技图苑 2017年6期
关键词:钱伯斯图书青少年

陈 琳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 福州 350001)

“全民阅读”是使阅读习惯为社会成员普遍养成,阅读习惯贯穿人生发展全过程的阅读理念。[1]青少年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据2017年出炉的第十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6年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5%,虽较2015增加了3.9个百分点[2],但相较于《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中未成年81.4%的图书阅读率可谓是裹足不前[3],这说明多年来的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成效甚微,亟需从学理角度整合青少年阅读推广策略。为了优化青少年阅读推广的运行机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公共图书馆这一全民阅读推广力量在青少年阅读推广中的作用。本文基于英国图书馆学家艾登·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框架,探讨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可行途径。

1 基于“ 阅读循环圈” 理论的阅读推广框架分析

英国著名青少年小说作家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其代表作《来自无人地带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No Man’s Land,1999)同时荣膺英国图书馆协会的“卡内基奖章”(Carnegie Medal)和美国图书馆学会的“普林兹奖”(Printz Award)。在小说创作之余,钱伯斯还关注青少年的阅读教育,其中《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Tell Me: Children, Reading and Talk ,1993)、《打造儿童的阅读环境》(Tell Me: Children, Reading and Talk with The Reading Environment,2011)[4]两书细致地描绘了钱伯斯的 “阅读循环圈” 理论,生动地展示了青少年阅读的一般过程,为我们探索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推广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的“阅读循环圈”理论阐明了青少年阅读推广的诸多要素。该理论认为,青少年的阅读由阅读选择、阅读行为、阅读反馈三个相互衔接的要素构成“阅读循环圈”,见图1。在青少年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青少年“无法自我发觉书本的愉悦,需要靠“有阅读指导能力的成人”把书本引入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发掘阅读乐趣,在儿童和书本之间,“有阅读指导能力的成人是个不可或缺的环节”[5]。

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的关键一环,公共图书馆的独特优势能恰如其分地满足青少年阅读全过程的需要。公共图书馆作为“有阅读指导能力的成人”是阅读选择、阅读行为、阅读反馈三要素相互衔接的协助者与支持者,通过阅读材料提供、阅读行为激励、阅读过程示范,在充分尊重青少年阅读能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手段逐步营造引人入胜的阅读环境,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自主阅读的乐趣,帮助青少年掌握实用的阅读技巧,增强青少年阅读群体的系统粘性。[6]

图1 艾登·钱伯斯“阅读循环圈”示意图

2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的价值意蕴

公共图书馆以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静谧的阅读环境、阅读推广专业人才、日渐扩大的社会开放服务半径等优势,逐渐成为青少年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

2.1 充实阅读选择,完善呈现形式

青少年获取阅读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多元,但是青少年由于阅读范围的限制往往单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书籍,猎奇心理较重,阅读随意性较强,尚不知如何根据个人精神成长需求合理均衡地设置长期稳定有序的阅读计划。

“阅读选择”是青少年“阅读循环”的逻辑起点。青少年的阅读选择往往从近在手边的阅读资源开始,这些阅读资源既可以是报纸、杂志、图书等纸质出版物,也可以是广告牌、招贴画、电视广告、街边涂鸦等“环境出版物”,只要阅读资源提供了青少年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就能开启青少年的阅读之旅。这种阅读资源的良莠不齐和青少年较低阅读起点的现状,提醒公共图书馆必须以专业眼光加强阅读资源建设,使青少年轻而易举地获取优质阅读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精神成长。

因此,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推广需要重视馆藏资源建设,让青少年“有好书可读”。针对广大青少年尚处于“阅读启蒙”阶段,为了保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图书馆员应优先考虑作品的趣味性,对于道德说教意味过于浓厚的作品要审慎地推荐,同时也要警惕因自身阅读偏好和刻板印象对于青少年阅读倾向“一刀切式”的过度干预。图书馆员要妥善利用不同类型阅读资源的特性,注意兼顾业内专家意见与青少年实际阅读状况,特别是可以将教育部颁行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作为重要参照物,结合近年来中小学基础学科阅读发展的趋势,打造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推广书目体系。作为“有阅读指导能力的成人”,图书馆员对于青少年的阅读推广体现在辅助与指导,而非包办代替。国内公共图书馆可以移植国外由馆员、家长和青少年组成阅读选择委员会,通过集体协商来提高青少年的读物选择能力。[7]

公共图书馆向青少年推荐阅读书目,是青少年阅读选择的重要步骤。公共图书馆员既要时刻关注青少年读物的出版发行动态,要推广先“知书”,广泛地阅读青少年常见读物,不仅阅读报刊、杂志、连环画等印刷型资料,更要特别关注视听读物、电子读物、多媒体读物等寓教于乐的新兴阅读资源。在推荐阅读书目时,要选取在表达内容和技巧上符合青少年阅读倾向,能够体现“教育性”、“思想性”、“趣味性”等特性并重的作品。

2.2 关注阅读行为,挖掘深度阅读

青少年的“阅读行为”是阅读时间、阅读环境、阅读心境的有机统一。公共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阅读区域,容易使习惯喧闹的青少年心无旁骛地融入阅读世界,既可以为青少年非正式的图书浏览提供轻松随意的书香环境,也可以为青少年基于主题阅读的研读训练提供阅读指导。虽然公共图书馆无法要求青少年整齐划一地进行阅读速度和阅读程度的训练,也无法完全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青少年提供适合其智力需求和情感需求的阅读方案,公共图书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广泛多元的阅读书单,通过阅读准备、心境调整、专业指导等过程,创设青少年保持安静而不受打扰的自主阅读时间,指导青少年进行简单有趣的文本阅读。公共图书馆还可为不愿意参与书本阅读活动的青少年开设故事讲座,以帮助青少年逐步形成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特别是由逐步发现文字的戏剧效果向探讨作品的思想倾向过渡,这一方面是阅读行为的学习进阶,为青少年由“知识输入”走向 “阅读共享”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强化了阅读行为的文化认同,为青少年由阅读探索形成自身阅读特质提供帮助。依靠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指导,青少年群体与朋辈分享阅读热情,阐述自身对于文本阅读的故事情节、主角性格、背景设定、表现手法的情感体验;与朋辈分享阅读困惑,尝试基于不同生活情境的文本意义解读;与朋辈分享阅读关联,学习文本的叙述模式,在文本脉络的探寻中逐步开启不同文本间的比较阅读,使青少年群体更加热爱阅读,进一步明确阅读方向。

2.3 倾听阅读反馈,强化优势互补

“阅读反馈”要素是“阅读循环圈”中最易被漠视的一环。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阅读积累,青少年对于阅读材料的认知水平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甚至仅仅只能简单地复述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难以对阅读材料提出一些较有深度的感悟。但是青少年阅读能力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图书馆员不能因为青少年阅读反馈的幼稚肤浅而等闲视之,而应通过其不同向度的阅读反馈寻找改进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的素材。“喜欢”“厌恶”“无感”是青少年对于阅读材料的三种常见读后反应,无论是哪种反应,公共图书馆应努力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公共图书馆借阅信息平台统计分析不同时期青少年的阅读热点和阅读取向,通过对抽样对象阅读经历的建档管理实现阅读指导的长期跟踪,通过定期的阅读情况调查、阅读座谈会、阅读兴趣小组等临时征询作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的有益补充,为公共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和实现阅读指导的常态化奠定数理基础,也为促成青少年“阅读循环圈”的螺旋式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公共图书馆定期派员到校访问或介绍图书作者随行访问,利用朋辈关系加强青少年群体的阅读分享,指导青少年群体的阅读创作活动是增强青少年阅读反馈的三种主要路径。图书作者与青少年群体的面对面交流,既能帮助青少年群体直接扫除文本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困惑,又能为图书作者重新审视作品创作历程提供重要契机。

3 基于阅读循环圈理论的青少年阅读推广策略

3.1 差异化推广

以往的阅读推广一般由图书馆员自行确定推广阅读资源,由于用户思维的缺位往往导致图书馆阅读推广“推非所求”。由于学段、地域、认知水平、发展需求的差异性,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对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书目选择需求大相径庭。公共图书馆需坚持差异化的推广策略,如针对尚需要阅读督导的儿童应鼓励家庭参与,指导年轻的家长们学会挑选富有音律感的儿歌与情节生动的故事绘本,从穿戴、坐姿、净手等细节入手,逐步使儿童形成对于阅读活动的仪式感,并指导儿童根据图书目录学会按顺序翻页、指读认字、复述故事[8],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少年则应注意朋辈之间的互动影响,结合学校分科课程开展英语读书会、哲学讲坛、自然科学讲座等延伸阅读活动。无论是哪个学段的青少年读者,公共图书馆应密切关注与读者群体的跟踪联络,这样有助于增强青少年读者的服务黏性。针对青少年阅读推广的地域差异,公共图书馆可结合地方文化资源,通过与美术馆、博物馆等其他文化场所开展“办证送券”的场馆合作,引导青少年利用借阅证以家乡特色文化为载体进行“主动阅读”[9]。对于生活在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公共图书馆则应努力扩大阅读服务半径,一方面利用图书馆的流动图书借阅服务车“送书入户”,另一方面也指导“农家书屋”定期更新图书,为农村地区青少年便捷地阅读图书提供更多便利[10]。

3.2 互动化推广

通过固定场馆开展现场推广活动,如在校园内举行书友会、图书展会、图书漂流、名著阅读竞赛等形成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是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推广的最常见呈现形式。阅读循环圈理论提倡阅读推广不仅应关注阅读行为本身,还应通过对于阅读主体阅读环境的改善,探索青少年阅读行为常态化的心理机制。通过对青少年群体阅读素养“最近发展区”的分析,吸引不同性别、学段、认知水平、发展需求的青少年对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广泛参与。

阅读循环圈理论强调,任何人都既可以成为阅读主体,同时也是阅读推广主体,在聆听他人阅读感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是有效拓展阅读领域和提升阅读意愿的重要路径。基于“阅读循环圈”的“阅读行为”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眼球运动,而是青少年阅读时间、阅读环境、阅读动机、阅读兴趣等要素充分结合的情感意向。青少年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有阅读指导能力的成人”对青少年进行循序渐进地阅读指导,通过广泛而深入地阅读逐渐促使这些要素融为一体的过程。图书馆员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阅读推广的经验,充分开展图书馆阅读利用教育,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广而告之,并举办图书馆资源使用公益讲座、亲子读书会、纪录片展播等活动,以鲜活生动的表现形式展示图书馆文化。青少年从阅读活动中收获了成就感,也使青少年不自觉地成为公共图书馆浓厚阅读氛围的重要支柱。

3.3 整体化推广

阅读推广活动中,不同角色的阅读推广主体往往基于自身职能定位开展阅读推广,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一方面造成阅读推广资源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因为各自为政使得青少年阅读推广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青少年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建立。阅读循环圈理论倡导“阅读引导者”的多元化,政府、学校、图书出版机构、家庭、社区、媒介等不同阅读推广主体应在高度协同的基础上,发挥各自推动阅读推广优势,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为公共阅读资源的提供者,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认识青少年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将自身从单打独斗中解放出来,探索图书馆线上阅读资源开发的路径,逐步构建以图书馆馆藏文献为中心,联结家庭、学校等其他阅读推广主体的青少年阅读推广平台,最大限度地拓展青少年阅读资源的获取渠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青少年阅读资源有效整合开辟了道路,通过资源共享使得高度分散的阅读资源趋于一体化,为青少年阅读反馈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个体兴趣的阅读往往由于其认知水平、阅读环境、自制力等主客观原因而难以持久,图书馆员应结合教育部门的课外阅读指南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有所侧重的整体化引领策略,实现青少年阅读推广目标的层层递进,逐步达成不同阶段间“阅读循环圈”的自然过渡与完美衔接。

4 结束语

青少年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应广泛借鉴阅读循环圈的理论框架,秉承“用户至上”的价值理念,导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共享平台,改善青少年用户的阅读环境,与学校、家庭、政府等其他全民阅读推广力量形成推广合力,逐步实现阅读推广的联动化引领,为开展全民阅读创造条件。

[1] 徐雁.全民阅读推广手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2.

[2] 魏玉山.全方位解读“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 [2017-04-18].http://www.sohu.com/a/134750121_178249.

[3] 韩阳.第六届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超半数国民不满自身阅读状况[J].出版参考,2009,(13):28.

[4] Aidan Chambers[EB/OL].[2017-04-18].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dan_Chambers.

[5] 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许慧贞,蔡宜容,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102.

[6] 柯佳秀,章小童.基于“阅读循环圈”理论的全民阅读推广中学校引领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11):8-12.

[7] 蔡楚舒.儿童阅读循环圈视野中的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2006,(4):101-103.

[8] 张艳.关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基于钱伯斯阅读循环圈的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5):30-34.

[9] 张磊,周芸熠.青少年阅读推广的创新举措[J].图书馆学刊,2012,(11):91-93.

[10] 徐杰飞.公共图书馆对农村青少年阅读的引导策略[J].河北科技图苑,2013,(4):80-82.

猜你喜欢

钱伯斯图书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钱伯斯携接班人罗卓克访华思科诠释鼎新布局蓄力转型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思科”勇超“微软”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