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汲取党史新智慧

2018-01-16夏远生

湘潮(上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报告特色

★ 夏远生

中国共产党96年的光辉历史上,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是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谱写了党史上或激昂或悠扬的感人乐章。

在上海石库门房子中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13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代表58名早期共产党员和数百上千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社会主义追随者,正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了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的划时代的历史影响和作用。

在延河之畔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党第一次有了统一全党的指导思想,第一次有了成熟的决定中国革命胜利、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中央领导核心,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改天换地的力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一个开创新时代、引领新发展的重要报告,全党全国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文献,承载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理论精华,凝聚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共同奋斗的成果,其中蕴含的党史智慧,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毛泽东早年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要求“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51个“史”、44个“历史”,深刻总结、精辟阐释了我们党艰苦奋斗、创造创新96年的历史,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为民之道,也是兴党之基,更是强国之力。它告诉我们,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改革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3个“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

★ 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历史方位和世界坐标的确定,充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新坐标。

人们记忆犹新:十月革命的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列主义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就融入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时代潮流;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注入了强大的东方力量,为奠定二战后的世界和平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震撼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伟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安宁的大环境。同时,正是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和支持,使亚非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掀起了独立解放运动的大潮,为“三个世界”战略格局的形成推波助澜。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新中国建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11个“贡献”之词,反复申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人类、对于世界、对于全球的责任、使命和志向: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这些振奋党心、军心、民心的庄严宣示,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是领导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任重而道远,前程光荣而伟大。

★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毛泽东曾说过:“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习近平也反复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两位党的伟大领袖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代所面临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人们都注意到,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洋溢着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豪与自信。报告中用了76个“伟大”,来描述和评价包括“四个伟大”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令人想起毛泽东特别爱用“伟大”一词,《毛泽东选集》中就有300多个“伟大”,尽情而又恰当地褒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和伟大的革命与建设。

毛泽东强调:“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习近平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毛泽东号召:“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习近平号召:“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毛泽东十分自豪:我们这样的国家,可以而且应该用“伟大的”这几个字。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革命是伟大的革命,我们的建设事业是伟大的建设事业。

习近平充满自信: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理解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一个鲜明的感受,就是文化价值和意义的升华。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79个“文化”,直言“继承革命文化”,充分说明了文化的力量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次写入党章,更是将“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广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前4个部分,高度概括,提纲挈领;后9个部分浓墨重彩,高屋建瓴,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动力、能力、活力、软实力、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传播力、说服力、公信力、塑造力、生命力和永久魅力。

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96年的价值和魅力,主要在于文化。建党、建军、建国、建设的历史,留下的最大的最深远的财富就是文化,渗透在人们的头脑和精神中、生活和习俗中。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28年浴血奋战,到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些思想论断,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以贯之的强调、概括、总结、评价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卓越贡献,都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因的传承、红色血脉的流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今天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两次阐述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彰显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铸就文化辉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继承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其目的和价值在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报告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报告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报告
报告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