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2018-01-16齐晓红
齐晓红
(太原侯丽萍风湿骨病中医医院风湿二科 山西 太原 03000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异质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及关节外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其主要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属于慢性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具有较长的病程,长期服药会伴有严重的不良反应[2]。现为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对其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效果作报道。
1.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中选取6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选取区间为43~68岁,中位值为(52.37±3.24)岁。分析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基本数据,经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②符合西医RA活动期的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湿热痹阻证的辩证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脑肾等系统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②妊娠、脯乳期妇女;③重叠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④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者。
1.2 方法
治疗组:十三味通络止痛胶囊2.0g,3次/日,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片2片,3次/日。两组均治疗3月为一个疗程。
1.3 判定指标
判定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分析64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组各评分如下:社会功能(64.15±17.65)分、躯体功能(67.59±11.64)分、认知功能(69.15±16.37)分、角色功能(65.24±19.27)分;对照组各评分如下:社会功能(54.25±16.25)分、躯体功能(61.48±10.01)分、认知功能(59.18±14.68)分、角色功能(54.63±17.42)分;组间差异性存在(P<0.05),t=2.3342、2.2513、2.5649、2.3105。
2.2 分析64例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
治疗组:晨僵时间为(13.12±7.42)min、关节肿胀评分为(6.63±3.87)分、关节压痛评分为(6.07±3.15)分;对照组:晨僵时间为(31.25±11.56)min、关节肿胀评分为(8.67±3.68)分、关节压痛评分为(10.05±3.85)分;组间经对比差异性存在,P< 0.05,t=7.4661、2.1609、4.5259。
2.3 分析6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发生胃部不适的患者有1例,其发生率为3.13%(1/32),无乏力、口干、头晕情况出现;对照组,发生胃部不适、乏力、头晕的患者各2例,发生口干的患者有3例,其发生率为28.13%(9/32);组间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χ2=7.5852。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造成骨、软骨、关节周围组织的破坏,疾病涉及全身组织、关节软骨、韧带等,可使其出现严重损伤,进而使关节变形,出现功能性障碍、致废等情况[3-4]。雷公藤多甙片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但其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接近,容易发生不良反应[5]。
在中医中,类风湿关节炎归属“历节”、“痹症”以及“白虎病”,主要因风寒湿邪侵袭,经络不通,气血瘀滞导致关节出现疼痛酸楚、肿胀、活动不利及麻木等情况[6-7]。湿热痹阻证,是活动期RA的常见证型,对于湿热痹阻型中医常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对于不同证型需采取不同方剂治疗,进而使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有助于康复。
以上数据经对比,与治疗组相比较,对照组临床检查结果评分较高,生活质量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
综上所述,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使患者的各临床检查结果均趋于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良好的控制了不良反应发生,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存在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