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在治疗结直肠梗阻中的应用
2018-01-16许洪明
许洪明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重庆 408300)
前言
在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以手术为优选,主要从解除患者梗阻方面入手。内镜的视野宽阔,可操作性强,安全有保障。内支架在解除结直肠患者梗阻方面效果明显,配合内镜置入,应用逐渐被重视。我们在结直肠梗阻患者中采用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进一步探究了该手术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肛肠科接收(2015年1月—2018年3月)的50例结直肠梗阻患者采用结肠内镜下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其中有男病患28例,女性病患22例。年龄33~90岁,平均(64.5±2.1)岁。横结肠梗阻5例,占比10%,降结肠处发生梗阻4例,占比8%,乙状结肠发生梗阻14例,占比28%,直肠梗阻27例,占比54%。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有23例,占比46%。结肠部分切除后吻合口过于狭窄导致的肠梗阻有27例,占比54%。对于50例结直肠梗阻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归入二次治疗组和姑息治疗组。12例病患先通过结肠支架置入将梗阻解除,再行结肠癌一期切除手术(二次治疗组)。14例病患脏器功能严重受阻通过手术无法达到理想的根治效果,采用结肠支架置入术为患者解除梗阻,暂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使患者症状得以缓解。同期选择与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的20例结肠癌肠梗阻患者,直接进行一期手术治疗,不经过结肠支架置入手术过渡。
1.2 研究方法
术前让患者禁食,输液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为患者灌肠清洁肠道。患者接受结肠镜检和腹部增强CT,记录患者肠道梗阻的具体位置和肠道梗阻的长度。术前为患者肌肉注射5mg地西泮,使用复方丁卡因甘油涂抹肛门以帮助肠镜进入,在镜下找到肠道狭窄处。测量患者病变位置和上下界的准确位置,支架要覆盖机体病变处的上下界。在内镜视野下,借助支架传送系统把支架沿着导丝的位置到达梗阻病变处。调整支架到合适位置,启动装置把支架展开,患者会流出粪便,排气通畅,最后退出导丝和支架输送系统。术后要用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的肠道扩张、支架置入的情况。留意其梗阻缓解的情况,进食流食。
1.3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19.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x-±s),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卡方检验。P<0.05则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 结肠支架置入效果
50例接受结肠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的结直肠患者中,一次置入成功48例,占比96% ,单次置入支架手术操作平均耗时(18.5±1.3)min。其中有结肠癌患者36例,直肠梗阻解除后又进行一期结肠切除手术的患者12例,支架在体内留置时间平均为6天,存活周期约28.6个月。采用支架置入姑息治疗的患者有14例,支架留置体内约10.9个月,存活周期平均12.5个月。50例结直肠梗阻患者经过支架置入后,梗阻解除效果明显,支架扩张完好,临床腹痛腹胀症状明显改善,粪便排出顺畅。单纯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梗阻患者组预后住院时长(14.8±2.7)d,肠道准备(6.4±1.2)d,造痿率8%,术后感染率3%与二次治疗组相比((11.2±2.0)d、(3.4±0.9)d、无造痿无感染)总体效果明显要差(P<0.05)。出现并发症(支架远端移位1例,穿孔1例)2例,占比4%。
3.讨论
研究发现,单纯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梗阻患者组预后住院时长(14.8±2.7)d,肠道准备(6.4±1.2)d,造痿率8%,术后感染率3%与二次治疗组相比(11.2±2.0)d、(3.4±0.9)d、无造痿无感染)总体效果明显要差(P<0.05)。采用结肠支架置入作为过渡治疗的效果要比直接行外科手术治疗显著,其明显改善了结肠梗阻患者的预后,降低术后感染和造痿的风险。在结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内镜下支架置入术造成的创伤小,恢复快,较安全且总体疗效比单纯的手术治疗优越,患者接受度高。
[1]陶玉荣,李娜,赵晓军,等.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在治疗结直肠梗阻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74-76.
[2]李弼民,朱萱,舒徐,等.内镜下肠道支架置入术在治疗结直肠癌并肠梗阻中的应用和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7):1113-1116.
[3]高金辉,蔡铭智,洪建明,等.经内镜支架置入术在左侧结直肠癌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1):1015-1017.
[4]李浩,李钊,邹振玉,等.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