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胃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2018-01-16吕宾

浙江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胃窦胃镜胃炎

吕宾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仍位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据我国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病死数据显示,胃癌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列第2、第3位,而病死率则均列第2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病死病例约占全球的42.6%和45.0%[1]。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Ⅲ、Ⅳ期胃癌低于20%[2]。因此,早期发现胃癌对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胃癌早期往往缺乏症状,大多于例行检查时发现,筛查就成为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途径。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建立了基于健康保险的胃癌普查,更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政府主导的基于人群的筛查计划,韩国也于1990年前后相继推出,近年来这两个国家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高达70%和55%,而我国不足15%。中国癌症防治3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我国需推广和完善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力争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高效途径。

1 胃癌的筛查对象、方法和策略

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将40岁作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如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作为胃癌的危险人群接受筛查:生活于胃癌高发地区、Hp感染者、胃癌前病变者、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以及存在胃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3]。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是最早用于胃癌筛查的手段,在日本得到普遍应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取得较充分的证据,但具有放射性,病变易遗漏;胃镜是近几十年来诊断胃疾病的最主要工具,病变显示清晰、可取活检、准确性高,是早期胃癌诊断最重要的办法,但具有侵入性,需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人群参与度不高,不能满足大规模胃癌筛查。日本政府决定自2016年开始将胃镜作为国家胃癌筛查工具,如筛查参与率为20%,则胃镜工作量将增加108.4%[4]。我国人口众多、内镜医师数量较少(约20人/百万人口),难以利用胃镜作为我国胃癌的大规模筛查,而选择高危人群进行胃镜检查是比较合适的策略。

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PGⅠ和PGⅡ,具有不同的生化和免疫学特征。PGⅠ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而PGⅡ主要由贲门腺、幽门腺、Brunner细胞分泌,约1%入血,如胃体黏膜萎缩,则PGⅠ分泌减少,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降低,因此血清PG检测又被称为胃黏膜萎缩的“血清学活检”。2008年亚太胃癌预防共识意见和2014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均将其推荐用于胃癌筛查。胃泌素-17(Gastrin-17)由胃窦G细胞分泌,可反映胃窦部萎缩情况,与PG联合检测可评估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和程度。研究显示,随胃体萎缩加重、血清PGⅠ水平降低,胃窦黏膜萎缩加重,Gastrin-17降低,有较好的一致性[5]。日本的研究显示,将PGⅠ<70μg/ml、PGⅠ/PGⅡ<3定义为PG阳性,该组胃癌的检出率为1.9%,而PG阴性组为0.1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74.2%。血清PG联合血清抗Hp抗体检测可将人群分为A组(PG正常、Hp抗体阴性)、B组(PG正常、Hp抗体阳性)、C组(低PG、Hp抗体阳性)和D组(低PG、Hp抗体阴性),各组胃癌年发生率分别是0.04%、0.06%、0.35%和 0.6%,因此,可采用此法(ABCD法)对胃癌风险人群进行分层,采取相应监测策略[6]。我国应用PG、Gastrin-17和抗Hp抗体联合检测对辽宁庄河地区人群进行胃癌筛查[7],横断面和随访分析显示低PGⅠ和PGⅠ/PGⅡ比值与胃癌发生高风险相关,建立胃癌风险预测模型,有利于筛选出胃癌发生高危个体、进一步进行胃镜精查。

根据胃癌发生风险分层,低危者(ABCD法中A组)可不行胃镜检查,中、高危者(B、C、D组)则分别每3年、2年、1年行胃镜检查。

2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胃镜是诊断早期胃癌最主要的工具,可以发现病灶、判断病变性质、确定病变范围、评估侵润深度。普通白光胃镜是发现病灶的最基本方法,早期胃癌表现为胃炎样、溃疡样、息肉样(GUP 系统∶gastritis-like、ulcer-like、polyp-like),即平坦型、凹陷性和隆起型,而大多数(95%以上)为胃炎样(平坦型)。胃镜检查的重点是观察黏膜色泽和光整度改变,黏膜色泽呈发红(主要为分化型癌)、褪色苍白(常为未分化型癌),黏膜光整度改变主要表现为糜烂、出血、颗粒、结节等。分化型癌的边界常呈蚕食样、周边黏膜皱襞逐渐增粗或变细、凹陷较浅、常伴有萎缩、肠化,而未分化型病灶边缘界线分明呈断崖状,凹陷相对较深、有残存黏膜岛,常不伴有萎缩背景。

胃镜检查时要关注胃黏膜背景,是否有胃黏膜萎缩、肠化及Hp感染,如存在广泛萎缩等,应特别注意寻找病灶,尤其在萎缩边界线附近、贲门下方等部位。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萎缩性胃炎的Kimura-Takemoto分型,在胃镜下可将萎缩性胃炎分为闭合型(close type)、开放型(open type),闭合型萎缩局限于胃小弯侧,按限于胃窦、至胃体下部、整个胃小弯侧分为close type 1-3,而开放型从胃小弯向前后壁蔓延、乃至整个大弯侧,分为open type 1-3。在各种类型萎缩中胃癌的检出率close type 1-3分别是0%、0.25%、0.71%,而open type 1-3分别为1.32%、3.70%、5.33%[8]。因此,在胃镜下仔细判断萎缩的边界和范围有助于胃癌风险的分层。胃镜下可根据胃黏膜的变化判断Hp感染[9],表现为萎缩、肠上皮化生、胃体-胃底部的点状发红、糜烂性发红以及规则的集合静脉(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RAC)消失、皱襞的异常(肿大、蛇行、消失)、黏膜肿胀、鸡皮黏膜(结节性变化)、黄斑瘤、腺窝上皮增生性息肉、白浊黏液等;如RAC清晰可见、线形红斑、胃底腺息肉等表现常提示没有Hp感染;而表现为斑片状红斑(mottled patchy erythema,MPE)或地图样红斑则考虑为Hp根除治疗后改变。特别是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肥大型胃炎、鸡皮样胃炎作为胃癌的高危群体,其诊断意义非常重要。

采用靛胭脂或美蓝等对病灶进行喷晒染色可较清晰显示病灶边缘,增加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使病灶形态、范围更加清晰,提高对病灶的辨识度,有助于精准活检,并且可对早期胃癌的边界、范围进行较准确的判断。

白光胃镜发现病灶后可采用电子染色等特殊模式,如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胃镜,对病灶进行细致观察,可判断病灶性质,重点观察微血管和腺管结构是否规则或消失,即VS分型。如果可见癌变组织因结构改变而与周边组织间形成的分界线,再有微血管或腺管结构的异常(不规则、消失),即可考虑为早期胃癌。根据微血管的形态,可将其分为精细网格型和螺旋型,有研究显示分化型胃癌66.1%为精细网格型,仅3.7%为螺旋型;而未分化型胃癌85.7%为螺旋型,仅3.6%为精细网格型[10]。因此利用NBI结合放大内镜细致观察微血管形态可以预测组织学类型。

3 小结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胃癌风险人群进行初筛、风险分层,对高危人群进行胃镜精查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利用白光胃镜对胃黏膜进行全面、仔细观察,对于可疑病灶采用色素染色、电子染色等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病灶的识别能力。

猜你喜欢

胃窦胃镜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