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急救对策
2018-01-16肖昌林
肖昌林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1)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的疾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在破裂的斑块表面,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梗死患者一般伴有剧烈而持久的颈背疼痛,且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无法得到缓解,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内接收的68名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急救对策。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内接收的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68名患者,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5±12.5)岁。本研究所选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不典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并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代谢疾病患者等。
1.2 方法
对本院急诊科2年期间内接收的68名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临床特点
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常表现为:(1)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症状为疼痛,但该病疼痛类型、部位等类似于心绞痛,常发生于睡眠或安静时,疼痛感较为强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主要表现为颈背痛、上腹部疼痛等;(2)并发症较多: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并且并发症较多,例如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阻塞等,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带来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所选对象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0名,占比29.41%,合并糖尿病患者11名,占比16.18%;(3)容易引发器官衰竭:不典型心肌梗死多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并且常合并慢性疾病,因此在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若患者器官发生衰竭,则会加大治疗的难度,同时提高了死亡的几率,本研究所选对象中器官发生衰竭的患者3名,死亡者1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器官衰竭问题的发生。
1.4 急救对策
对于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急救极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以下为临床急救中的相关对策:(1)患者发病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患者家属拨打电话后需要注意禁止背和挪动患者,避免加重病情,同时急救中心将在10min以内到达现场;(2)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了解患者疾病史,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对于心电图显著变化的患者立即给予0.3mg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为入院溶栓治疗奠定基础;(3)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镇静和止痛的治疗,例如吗啡等,止痛能够抑制梗死面积的扩展,降低心脏的负荷,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时机;(4)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若患者收缩压降低至80mmHg以下者应及时使用多巴胺等药物进行抗休克治疗;(5)对患者进行抗心律失常的治疗,若患者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因素所导致的心率失常,则需要进行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常用药物例如胺碘酮、阿托品等;(6)急救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后,则应将患者尽快转移,注意搬运患者时使用担架,急救车内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若出现室颤,则应进行心肺复苏,本研究所选对象中有3名患者在转移途中出现室颤,经除颤后恢复正常。
2.结果
本研究所选对象对象中出现上腹疼痛患者为21名,占比30.90%;颈背疼痛患者为7名,占比10.29%;下颌疼痛患者为13名,占比19.12%;典型先心前区疼痛的患者为7名,占比10.29%;低血压患者为7名,占比10.29%;胸闷患者为6名,占比8.82%;抽搐患者为3名,占比4.41%;憋喘患者为4名,占比5.88%。本研究所选对象死亡者1名,占比1.47%。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心肌缺血性坏死所引起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吸烟和酗酒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连续紧张劳累等,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暴饮暴食会使体内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死;情绪过于激动会引发心肌梗死,例愤怒、紧张等[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若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去到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少数患者无疼痛,直接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且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得不到缓解;发生心律失常;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出现低血压及休克情况,心率增快,尿量减少;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4]。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对心肌进行再灌注治疗,恢复患者的心肌血运,保护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5]。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入院前的急救措施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了心肌缺血的情况,降低了患者心脏的负荷和心肌的耗氧量,维持心脏功能正常运转,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临床价值极高[6]。
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急救和治疗后,应做好康复护理的相关措施,遵从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并定期复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不暴饮暴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要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7]。但在运动过程中应有家属进行陪伴,如果心前区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同时应注意运动过程中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根据自身体力恢复情况及心功能情况变化等逐步增加运动量。对于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改善心肌功能,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8]。
综上所述,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应早诊断、早急救、早治疗,通过急救措施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的几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陈向东,王玉霞.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识别[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1):3242-3244.
[2]刘智慧.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120-121.
[3]谷晓娜.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6):67-68.
[4]李战强.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9):48-49.
[5]杜密稳.观察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8):154-155.
[6]周致远,李德才,王庆旭.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2):25-28.
[7]周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临床特点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127-128.
[8]刘飞.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