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小儿血液病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2018-01-16萨初然贵何阿丽
萨初然贵 何阿丽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儿科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血液病患者均存在骨髓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组织、血液系统等疾病,该症为造血系统常见疾病类型之一,会对人体内的造血系统造成很大影响。近年我国血液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并呈年轻化趋势,血液病患儿发病率明显提高,常见患儿发热、贫血、出血以及肝大等不良情况,稍有不慎便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将我院2016年1月31日—2017年12月31收治的血液病患儿90例纳为对象,并对其各项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作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纳入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31日—2017年12月31收治的血液病患儿90例,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39例,年龄为1~10岁、均值为(5.09±1.42)岁。
1.2 方法
选择OLYMPUS CX23双目生物显微镜、瑞氏染色试剂盒作为研究仪器和试剂;根据《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采集标本;以光学显微镜对样本上的骨髓染色涂片进行观察,对其细胞形态特征及血细胞形态特点、骨髓象等做全方位的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90例患儿中均见出血47例、发热33例、淋巴结肿大15例以及贫血39例、脾大16例,其中不同临床症状患儿人数重复计算。
2.2 年龄与疾病类型
将年龄段分为1~2岁、3~6岁、7~12岁,1~2岁患儿见红细胞系统疾病21例、白细胞系统疾病2例、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疾病10例,3~6岁患儿见红细胞系统疾病15例、白细胞系统疾病8例、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疾病12例,7~12岁患儿见红细胞系统疾病9例、白细胞系统疾病5例、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疾病8例。
2.3 疾病类型
红细胞系统疾病45例患儿,22例48.9%为营养性贫血,8例17.8%为溶血性贫血、7例15.5%为感染性贫血、5例11.1%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6.7%其他类型;白细胞系统疾病15例患儿,10例66.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20%急性粒细胞白细胞、2例13.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疾病30例患儿,21例70.0%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13.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例13.3%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4.0%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讨论
血液病与人体内免疫、化学、物理以及生物与遗传、污染等方面因素相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时需以科学准确的诊断结果为基础,以保证临床治疗方案最佳、有效。目前,多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诊断血液病,并已经证实该项检测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病情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很高。
人体内发生贫血时,大都是因多种情况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呈降低状态情况,临床上多见患儿为红细胞系统疾病、白细胞系统疾病与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疾病[1]。红细胞系统疾病中多见溶血性贫血,此方面问题常见患儿由于相关原因造成红细胞破坏性增加,随之其存活时间缩短,跟不上骨髓代偿能力而出现机体贫血症状。白细胞系统疾病多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种情况与患儿患有白血病后,其体内CD10、CD19、CD20、CD34、CD38等指标均为双阳性表达[2]。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疾病类型中多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症为出血性疾病,患儿体内外周血血小板呈显著减少状,检测后可得未成熟性巨核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增多或者是处于正常状态,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却较少[3]。临床上亦可见患者为营养性贫血[4],此型贫血患者体内缺乏必须的营养物质,常见铁、叶酸及维生素D等物质相对缺乏或者减少,随之其体内血红蛋白形成/红细胞生成不足,故此出现的造血功能低下的情况;此类贫血好发于6个月~2岁年龄段的婴幼儿[5],亦可见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或者是具有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营养物质吸收不佳的问题;通常检查时多见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病情久之会对其上皮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或者是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情况[6]。
综上所述,血液病患儿临床特点均不同,可依据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诊断,各年龄阶段所见病种各不相同,多见营养性贫血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偶见急性白血病,且近几年白血病发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可能与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