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2018-01-16李秀喜郭素红
李秀喜,郭素红
(浚县农业局,河南 浚县 456250)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浚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进全县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效率,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步伐不断加快,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发展优质强筋小麦0.9万hm2,优质花生示范区1.3万hm2,建立高油酸花生种植示范区66.7 hm2,优质果蔬示范区0.3万hm2,小麦制种面积1.3万hm2;发展葡萄、油桃、梨、柿子、核桃等特色林果业超过0.5万hm2。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调结构,促进农产品市场供给
一是调减玉米种植。全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5.5万hm2,2017年调整为5.2万hm2,减少0.3万hm2,调整方向主要是玉改豆0.13万hm2、玉改饲0.05万hm2、玉改经济作物0.07万hm2。二是扩大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目前,落实种植优质强筋小麦0.86万hm2,其中集中连片种植0.67万hm2。三是发展优质果蔬产业。坚持“科技创新、科技兴林”的理念,立足浚县经济林发展实际,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产业优势。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葡萄、油桃、梨、柿子、核桃等若干个特色林果业产业基地。
2.2 建体系,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引导农业朝着集约化、标准化、公司化、现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目前,浚县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5个。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1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3个,家庭农场188个,种粮大户256户。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涉农项目为平台,聚拢政策,捆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重点向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安排和倾斜。全县建设高标准粮田5.06万hm2。同时,建设了2万hm2高标准粮田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省规模较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三是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农产品品牌。全县优质花生种植面积1.3万hm2;优质果蔬种植面积0.3万hm2。全县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4个。大白菜、萝卜、苹果、梨四个产品顺利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2.3 引科技,提升粮食质量效益
一是构建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新型气象防灾减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社会化服务、良种繁育”服务体系,推广了“优良品种应用、土壤深耕深松、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小麦宽幅播种、一喷三防病虫害综合防治、小麦氮肥后移、玉米种肥同播、玉米化控防倒、玉米适时晚收”等农业技术,全面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和群众的科技水平,为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成立技术专家组,在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重点区域共性技术瓶颈攻关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集成组装等方面开展创建。经测产,项目区1.3万hm2小麦平均产量8 496.3 kg/hm2,圆满完成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任务。
2.4 促改革,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
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积极建设农业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新农邦神州农易、牧易、农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了入驻、注册、在线交易、专家视频连线服务、农产品推介等功能。全县已建设完成1个“互联网+益农信息社”浚县运营中心,7个乡镇级“互联网+益农社中心站”,10个示范型“互联网+益农社标准站”,400个标准型村级益农信息社,实现农业技术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进村等公益服务。二是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按照依据农产品区域优势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原则,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全县建设批发市场12个,产品畅销河北、河南、山东、浙江、北京、武汉、广州等20多个省、市。
2.5 抓创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一是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出“担保+经营权抵押+风险补偿金”及“经营权抵押+风险补偿金”模式。发放农地抵押贷款831笔,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二是做好全国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现代农业试点工作。通过“管理平台+操作平台+互保平台+公示平台+信用协会”的“四台一会”模式,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机制和农业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撬动作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先后对浚县新枝种植专业合作社、浚县金黎阳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9家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 460万元。
3 存在问题
3.1 农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不够快
中低端农产品占比较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不高。蔬菜种植方面,蔬菜新优品种覆盖率不够高。畜禽养殖方面,小规模养殖户多,标准化养殖小区少。没有形成品牌合力,在市场上缺乏叫得响的龙头品牌,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不是很强。
3.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
一方面,一二三产业融合还不够深,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发展还不够快,有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企业、大农场、大基地还比较少。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薄弱,品牌效应不够明显,农产品加工缺乏创新和特色,产品附加值低。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自然风险、质量风险等多重风险,保障种养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利益,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2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积极引导和规范发展好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使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沟通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4.3 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激励机制
鼓励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对于从事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在项目资金、银行贷款、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同时,设立优质农产品生产补贴资金,对从事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畜草的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养殖户)进行补贴,提升发展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
4.4 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土地确权成果,引导农村集体资产有序流转,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开展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激发新活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