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普洱市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8-01-16高应敏苏艳

中国茶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普洱茶普洱茶树

高应敏,苏艳

1.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中心,665000;2.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665199

普洱市是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全市茶园面积10.99万hm2,采摘面积10.3万hm2,干毛茶总产量11.47万t,实现综合产值231.3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9.21亿元,工业产值81.7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00.44亿元,普洱市茶业产值占全省茶产业产值31%。2017年全市完成10.99万hm2生态茶园改造,取得有机茶园认证及有机转换面积2.18万hm2;建设清洁化、标准化初制所1 16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云南老字号2个、云南名牌产品5个、云南省著名商标34个。

一、当前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茶产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

茶叶主产区多是贫困山区,财政困难,生态茶园建设以及茶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很大的制约。全市1 164个初制所,半数以上厂房、设备陈旧老化,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从业人员尤其茶农实用技术培训缺乏,初精制加工企业中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占总职工数的比例不足10%,科技支撑力严重不足。

2.茶树良种推广度不够

茶树良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普洱市种质资源丰富,但这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特别是当地优异的茶树品种推广率不到30%。同时,茶树品种改良、更新速度慢,生产上迫切需要选育推广抗性强、高产优质的新一代茶树品种。

3.茶叶标准有待完善

目前虽然出台了一些市级茶叶生产、加工标准,但在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茶叶产品品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4.普洱茶品牌优势不突出

普洱市现有精制茶厂200多家,80%为中小茶企,有“品名”无“品牌”,产品生产加工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普洱茶仍以传统的饼、砖、沱茶产品为主,名优茶产品和新产品开发较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全市茶产业的整体品牌形象。

5.普洱茶文化优势不突出

普洱市民族茶文化系统性开发滞后,茶文化构建与多民族文化、风情习俗及茶事活动等结合不紧密,茶企对茶文化研究不透彻,文化引领缺位。产业功能拓展不够,茶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体验购物等茶旅结合项目开发滞后,没有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茶山景区和茶文化品牌。

二、普洱市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1.独特的自然和区位优势

普洱市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达486.5 km;普洱市地跨北回归线,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Ⅰ类地区。境内有距今3 540万年前的茶树始祖——宽叶木兰化石,有2 700多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王和1 100多年的过渡型古茶树,还有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和茶树资源最重要的宝库,是中国古茶树、野生茶树发现最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普洱市有5条主要水陆干线、18条通道通往周边国家,成为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拥有江城勐康(一类)和孟连勐阿(二类)2个国家级口岸,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对东南亚国家开放的最前沿城市,区位优势明显。

2.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普洱市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种茶、制茶、用茶、销茶的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普洱茶出口基地。普洱市境内有茶马古道遗迹、中国普洱茶博物馆等物质文化遗存,民间至今还传有“武侯遗种”的说法,有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伴随着普洱各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并融入各民族的艺术、习俗、文化中,从而形成了今天与众不同、为普洱市所独有的民族普洱茶文化。

3.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在普洱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茶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市有茶叶企业2 173家,主要加工企业178家,清洁化、标准化初制所1 16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云南老字号2个、云南名牌产品5个、云南省著名商标34个。普洱市拥有国家级普洱茶质量检测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茶叶机械厂1个、省级茶树良种场1个、中国普洱茶研究院1个、县级茶树良种场2个,设茶学专业的大学院校3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茶叶科技人员600多人,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小微企业和茶农为基础、专业技术配套的产业集群。

4.有国家开放前沿发展政策优势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一带一路”和澜沧江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国家及省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普洱正在从市场的末梢变成祖国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康体养生养老、名茶山文化旅游等新兴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国家明确了17条支持政策,云南省出台了27条支持政策,赋予了普洱又一项“政策红利”;普洱市全面实施“以茶名市、以茶兴市、以茶富市”战略,围绕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以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载体,采取“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方式,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企业品牌,通过建设生态优质基地、强化标准建设、塑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物流体系,着力提升普洱茶文化,普洱市茶产业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总要求和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普洱市要在“千亿云茶产业”中成为第一主力军,要全面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明确目标

一是在云茶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引领云茶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三是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四是全面形成用心制作好茶、一心一意制作好茶的氛围。

2.强化定位

强力推进“天赐普洱·世界茶源”这个定位。一是坚定信心,统一共识,凝心聚力,强化顶层设计,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突出创新和绿色理念,将茶产业打造成为普洱市第一支柱产业;二是充分挖掘“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深厚底蕴,突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挖掘普洱市作为普洱茶集散中心这个大历史和大文化,力求转型升级为辐射中心,提振信心,再铸辉煌。

3.理清思路

以“生态普洱、科学普洱、质量普洱、文化普洱、满意普洱”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茶农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茶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金融、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绿色”的茶业发展主题,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定位,实现普洱市茶产业从全省第一“产业大市”向全国第一“产业强市”的跨越。

4.突出重点

围绕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这个定位,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把目标定位于“大健康、大产业”,着力打造第一大支柱产业;二是把提质增效放在核心位置,突出特色和亮点,在文化、资源、历史、平台等方面巩固提升,丰富内涵;三是夯实茶园建设,将全市茶园建设成为国内茶叶重要基地、美丽乡村的载体、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四是抓好“茶+互联网”,着力拓展大市场,鼓励茶企创新商业营销模式,加快线上线下交易,促进茶叶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快普洱市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普洱市在全国茶叶市场的话语权。

四、普洱市茶产业发展重点工作

1.“中国普洱茶辐射中心”计划

普洱自古就是普洱茶的集散地,在新时期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建议利用普洱市“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选择合适的承载区域和企业,将茶产业注入文化旅游内容,完善“普洱茶+金融服务、普洱茶+博览会展、普洱茶+文化创意、普洱茶+原产地仓储、普洱茶+互联网”产业链体系,全面释放茶产业、茶文化、茶金融的动能,打造一个让世界认识普洱、让普洱走向世界的“普洱茶种植之地、制作之所、存储之仓、交易之都、文化之源、品牌之心、结算中心”的形象窗口。

2.“新世纪茶马古道”计划

茶马古道作为曾经丝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里,也面临重大的转型和发展机遇。要利用当今便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航道为载体,以周边中大型城市为节点,织就先进高效、迅捷的新茶马古道,使普洱茶借助现代物流的强大流通能力,实现向世界范围的扩张。

3.“盛会普洱”计划

自1993年以来,普洱已成功举办14届中国普洱茶节,其中“马帮进京”“百年贡茶回归”等活动和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以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的成功承办,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扩大了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办展经验丰富的深圳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合作,首创原产地普洱茶产品博览会,开展茶文化研讨与交流,举办制茶大赛、斗茶大赛、民族茶艺大赛、普洱茶产品拍卖等。同时,整合《普洱》杂志社的茶山行、澜沧古茶的回家之旅、天士力的大健康普洱行、柏联集团祭茶祖等普洱本地企业的普洱茶山推介、销售商回访普洱等活动,更加丰富“中国普洱茶叶节”内容,巩固茶节成果,放大节庆效应,办出特色,把“中国普洱茶节”打造成为中国著名的节庆文化品牌。

4.“人才能力建设”计划

组建茶叶专家委员会,建立从茶园种植、生产加工、仓储、冲泡、感观审评、绿色标准等全产业链人才体系。全面提升晒青茶初制加工工艺水平,大力推广手工茶制作技艺,全面提质增效,提升名山名茶附加值和品牌效应。一是开展人才培养与培训,充实各种人才储备;二是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千方百计吸引人才;三是创新机制,灵活多样地引进柔性人才。

5.“茶产业融合发展基金”计划

由市、县人民政府地方财政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制定《茶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吸引金融机构并引进国内专业团队,通过资金支持和保障,促进产业融合先行企业的发展,解决规模以上涉茶企业及当年拟提升规模的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扩大产能、技术改造、质量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带动普洱市茶产业的融合发展。

6.云南普洱茶小镇计划

以普洱茶健康养生特殊功效作为核心,以良好的普洱生态环境作为资源,吸引游客到普洱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通过推出普洱茶山健步行、普洱茶品茗、普洱茶餐饮、普洱茶文化研学、茶艺培训等,打造一批茶餐、茶品、茶吧、茶馆旅游产品。一是延伸茶叶相关环节,构建产业、生态、文化休闲、民俗风情相关链条,发展普洱茶休闲观光产业,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小镇旅游经济综合体;二是构建集茶叶生产加工、茶行业交流、茶文化体验、康养休闲、生态度假、民俗体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特色小镇。

7.普洱茶国家公园计划

以旅游业与普洱茶工业化生产为抓手,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如天士力帝泊洱通过“茶叶基地+工业生产+旅游观光体验”的模式,发展了新型的普洱茶生产加工流水线,生产出品饮便捷的帝泊洱普洱茶珍,不断延伸普洱茶产业链,通过茶旅融合的方式打造发展普洱茶主题工业观光旅游,并衍生以茶为原材料的茶珍、茶饮品、茶用品、普洱茶宴等一系列旅游产品。一是规划普洱茶公园;二是争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是提升接待及公共设施标准化、品质化;四是建立高度科学性的解说系统。

8.茶园茶村综合体计划

在普洱,人与茶为伴,与茶相生,人与茶缔结下了难解的情缘,也孕育了如景迈山上翁基、糯干等古村落,充分利用村寨内部人文资源和周边茶园等资源,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运用普洱茶的主题文化和旅游的先进服务理念实施旅游特色村寨开发,将村寨建成具有浓厚茶文化气息的普洱茶主题旅游目的地,重点突出茶村、茶山、茶园,强化茶村在综合体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一是以引人引智为中心,促进高水平民宿开发;二是鼓励本地村民进入民宿产业,发挥本土优势开发“茶宿”产品;三是注重村容村貌,美化环境;四是以村寨为主体,发展多样化服务。

猜你喜欢

普洱茶普洱茶树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
古茶树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