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农业: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2018-01-16薛鑫本刊编辑

蔬菜 2018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节菜园园区

文/薛鑫 本刊编辑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继续增加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传统农业亟待转型,需要通过创新的发展形式激发改善现有的农业生产。不仅是农业领域如此,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现如今已在全球蓬勃发展,不仅成为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创意驱动的农业简称创意农业,其来源于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一种延伸。创意农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相继发展起来,人们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相关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1]。现阶段,国内对于创业农业的发展需求十分强烈,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形态,是伴随着城市与农村进一步相互融合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将创意与农业融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方式[2]。有人说,创意农业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力促进手段,更是引导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本文将介绍创意农业发展至今的情况,主要包括创意农业的概念、发展模式及未来发展建议。

创意农业是什么

创意农业是对农业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产品进行创意设计,从而整合农业的资源,拓展农业的功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解决就业难题的活动。从创意产业的角度出发,认为创意农业是通过创意元素把文化艺术和农业科技有效地融入传统农业的生产,开辟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创意农业的形式包括创意旅游农业和创意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正逐渐转变为集科普、观光、创意体验、养生、旅游为一体的功能齐全、集群式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认为创意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创意为纽带,以动植物自然生长习性为依据,充分融合现代工业、农业、信息、艺术等产业的先进技术要素,遵循生态规律,不断完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形态[3]。

创意农业做什么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创意农业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并且形成了一些成功的模式。总结来说,德国的农业发展侧重于生态化和产业化,实为生态创意农业;荷兰的农业发展侧重于集约化和标准化,实为设施创意农业;美国的农业发展侧重于科技化和规模化,实为科技创意农业;日本的农业发展侧重于体验性和示范性,实为休闲创意农业。

国内的创意农业虽然起步较晚,在全国范围内却是百花齐放,各地纷纷引入国外的成功模式并进行本土化改良,如北京京郊的农民将废弃秸秆做成工艺画,远销欧洲;大连的玉米迷宫吸引了大批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国内的创意农业以创意农业园区为主,通过引进不同的作物品种,如主打异域风情的薰衣草花海、北方地区引进的南方热带植物等,以及结合风俗民情打造不同的主题,如亲子主题、情侣主题等,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吸引游客观光、采摘、消费[4]。

德国的“菜园方案”

德国创意农业较成功的发展模式包括市民农园和生活功能性休闲农庄等创意农业形式。其中,市民农园是在室内或城郊地区建立各种观光花园、绿色庄园、自然生态村和休养区,较为出名的是“绿腰带”地区的“菜园方案”。“绿腰带”位于德国慕尼黑城市的外围,这片连接慕尼黑城区和相邻乡镇的地带,土地面积约33 500 hm2,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重视动植物环境保护,扩大保护区的范围,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发展区,为此,当地政府和郊区人民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方案。

“菜园方案”也是当地政府与农民共同策划实施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很多污染,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越来越迫切回归自然,许多城市居民都渴望有一个自己的菜园。一方面,自己种植的蔬菜更加绿色、安全;另一方面,亲近土地与植物是越来越多城市人喜欢的一种方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在以前,这些城市园艺爱好者们往往只能在自家的阳台上用泡沫箱或者小花盆种一些花草和蔬菜,亲近自然和自食其力的渴望根本没有得到满足。1999年开始实施的“菜园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靠近城市附近地带,当地的农民将自家的土地分成60 m2的小块,租给城市园艺爱好者,租金非常便宜,每年仅需110欧元。目前,“绿腰带”地区可以提供500个小菜园,这些菜园每年只出租半年,为5月中旬至11月下旬,每年5月中旬之前,就有专业人士进行土地翻耕、播种等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合适的种植间隔时间,从而实现最优化的种植安排,每年5月中旬出租者接管菜园后,每周需要投入2~3 h进行管理,“菜园方案”生产出的蔬菜都是绿色安全的产品,因为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都是被绝对禁止使用的[5]。

“菜田方案”的成功有序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与推动,因为春季当地很多农民比较忙,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和管理出租的菜田,导致能够出租的菜田数量较少,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城市的园艺爱好者们对于回归自然又有强烈的需求,于是,当地政府组织成立了“慕尼黑菜园园丁协会”。协会定期向会员收取一些费用,并承担了大部分的菜园管理工作,包括管理会员、协调“租户”与“地主”的联系、提供农用器具、发布宣传信息等,协会也会不定期雇佣有经验的园丁对园区进行统一管理。协会起到了很好的组织作用,为当地农户减轻管理负担的同时,也为城市园艺爱好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菜园方案”帮助当地农户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在种植过程中严禁使用化肥农药,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城市的园艺爱好者们往往举家前去体验、劳作,大人们在种菜的时候通过和邻居交流沟通,互相分享一些园艺、生活的经验,收获了精神方面的陶冶和享受;小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浇水、采摘等,零距离地与自然接触,对于人格的塑造以及未来的成长都有很多益处。就像“菜园方案”的宣传语“60 m2的维生素,60 m2的生活乐趣”所说,这样一片小小土地使人们收获亲近自然的安宁与悠闲。

日本“一头牛牧场”

日本大分县是有名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的起源地,当地的“丰后牛”以其肥嫩的口感而闻名,据说堪称世界一流,且十分稀少,因此价格昂贵,大分县的汤布院不仅是日本有名的温泉胜地,在几十年前这里也曾饲养过耕牛。而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普及,当地的耕牛数量越来越少,为了有效地利用这片草地,农户们自发开展了“一头牛牧场”运动。20万日元即可认养一头“丰后牛”,当地的农民会邮寄农特产品给认养这些牛的人们作为利息。后来,这种认养活动演变成当地每年一度的“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每年秋天,饲养肉牛的农户纷纷邀请认养肉牛的主人在牧场欢聚,现场品尝烤牛肉,之后,再抽签选出100人依次对着天空的噪音测定器大声喊叫,把平时自己心中不敢或者不愿说出的愿望、牢骚等喊出来,现场的其他宾客再根据噪音的大小、喊叫内容是否新颖有趣等条件评选出优胜者,并领取相应奖品,到场的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抽奖获得奖品,奖品包括最受好评的农特产品葡萄、调味品、大米、烧酒以及当地民俗打折券等。活动受到大家的好评,增加了认养主人与养殖户的联系,为城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机会,盘活了当地闲置的草地资源,为当地农户增加了经济收益,更好地维护了“丰后牛”的品牌,增加了品牌价值,从而实现永续发展[6]。

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越后妻有地区(又称十日町地区)覆盖面积760 km2,包括1市1村4镇,是日本“鱼米之乡”的代名词,也是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1996年,由于老龄化、年轻人远离乡村外出务工、学校因为没有生源而关停、乡村的祖宅由于无人居住管理而衰败、传承千年的耕种文化无人继承等原因,这6个市镇联合提出了以“艺术”为突破口的“十日町地区理想乡村建设计划——建立越后妻有地区艺术圈构想”。计划每3年举办一届“大地艺术节”,这个艺术节以6个市镇大地作为美术馆,当地居民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在这个没有建筑外观包围的“场馆”里共同欣赏大自然中的青山、梯田、森林以及融合了当地风土、历史而创作的大地艺术作品,如广场、街道、小河等都作为艺术品被创作。每举办一次艺术节,当地的“艺术品”就增加一些,成为永久的财富。在这里,艺术家对1个废弃的小学进行了改造,所有窗户用黑纸遮蔽,还原一个冬季里被白雪覆盖的学校,行走在充斥着震耳欲聋电子心跳声的漆黑走廊里,每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正在死去”的乡村的沉寂与绝望。艺术节期间,同时举办地球环境研讨会、美术建筑夏令营、艺术剧场(戏剧、舞蹈、音乐会)等活动,正如大地艺术节之父北川富朗所说“大地艺术节的产生源于我们希望恢复乡村的活力,用艺术家的眼睛发现当地资源,让老百姓也能参与其中”。随着大地艺术节的不断发展,这个曾经几近荒废、仅有6万人口的乡镇重获新生,艺术节的成功使其成为备受国际瞩目的艺术之乡,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当地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大地艺术节作为世界上出色的“以艺术带动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也是“展示人类与自然如何建立关联的示范区”。长期以来,大地艺术节的内容一直在保持不断变化,自我迭代。十几年间,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8组艺术家曾到访这片土地,共计留下300多件常设装置及建筑,在田间、河川、森林、农屋、校舍中自由舒展。每一届艺术节都会有经典的艺术作品沉淀下来,作为永久的常设作品,每一届也会有很多新的作品产生。这种持续更新产出的方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去再去。因为,在这个艺术节上,每次都有美好的回忆,每次都有新鲜的体验。由于大地艺术节会保留部分艺术作品,不少艺术家会关注作品的存续度和实用性,而非单纯为了展出而创作[7]。

上海奉贤创意农业特色园区

作为全国较早探索和实践创意农业发展的地区,上海的现代农业体系正逐渐完备,创意农业已成为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奉贤区以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创意农业核心区,四周包括庄行农业园区、柘林绿都园区、青村申隆申亚园区、海湾都市菜园4个创意农业特色园,其中,庄行农业园区为创意农庄园区,柘林绿都园区为鱼虾养殖创意园区,青村申隆申亚园区为综合性生态森铃创意公园,海湾都市菜园则为蔬菜生产及蔬菜精深加工创意产品园区。依托各园区的资源,奉贤区拥有超过50个农业旅游景点,通过整合,开发出森林度假游、市民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等10条旅游路线,并成功打造了“菜花节”“品米节”“黄桃节”等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知名品牌[8]。

四川成都“三圣花乡”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三圣花乡”景区占地12 km2,包括“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5大景区,现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圣地,是“全国4A级旅游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江家菜地”景区位于江家堰村,总面积200 hm2,当地生产的绿色蔬菜在成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这里除了提供优质的绿色蔬菜产品外,还为游客提供认种土地、认养蔬菜的服务,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感知劳动艰辛,品尝丰收喜悦[9]。

为什么要发展创意农业

提升农业附加值,拓展市场

创意农业借助文化创意的力量,通过科技和文化结合的手段,充分挖掘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潜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创造财富[10]。

强化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创意农业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从而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11]。

创意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生产的范畴,作为一个产业体系,其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等多个层次。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周边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也包含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功能,但具体表现形式仅仅停留在农业生产的观光、采摘等,大部分未能拓展其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周边,未能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弘扬农村地方文化

创意农业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从而帮助农民实现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双丰收。目前,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相继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起来,这些新型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追求高效的农业生产目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品质。园区的资源配置和规划设计都是以农业生产为核心,一些园区将土地承包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规模化的思维和布局倾向明显,造成许多农村景观雷同,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田园风光不在,人文环境差,不利于乡土气息和民俗风情的留存。

创意农业怎么做

加大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以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可以通过举办和参与“中国创意农业博览会”,展示创意农业成果、推动创意农业交流、促进创意农产品贸易。引入资本,成立创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创意农业发展研究院,从而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形成科技支撑体系,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助力[12]。

实施农业标准化,以品质谋发展

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形成良好的口碑,持续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坚持从源头控制品质,通过与高校和各大科研院所合作,引入更好的品种和管理技术,开发更适合自身的创意农业产品,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全面按照高标准开展,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创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3]。

积极创立创意农业品牌,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

文化有助于塑造产业形象,从而形成独特的品牌,高含金量的创意农业品牌帮助产业不断升值,文化农业的理念帮助农产品探求更多的营销方式,为农产品赋予更多附加价值,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创意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创意农业整体水平偏低

创意农产品出口缺乏国际竞争力,价格竞争力不强,难以实现创意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创意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品牌效应较弱。多数企业仍处于产品生产和宣传的阶段,没有进入更高层次的服务与行业竞争范畴。

创意农业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创意农业劳动主体为农民,素质、技能均较低,观念也比较落后,而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熟知品牌运作及创意产业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如何培养、引导创意农业产业人才关系着产业发展的兴旺。

投资机制不稳定、不健全

目前仍存在着农业科研与实际生产脱节的情况,稳定的投资环境和长足的投资机制是帮助创意农业快速发展的必然手段。

创意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有知识产权体系主要针对工业等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涉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建设较少,可操作性差,特别是创意农业的创意研发阶段,对创意向实践转化之前的理论成果的法律保护更是空白。农业生产存在着周期性强,区域差别大等特殊性,致使侵权的内容范围较难确定,侵权行为也较难发现;因此,许多创意农业观光项目同质化严重,抄袭、剽窃嫌疑严重,但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造成难以估量的惨重损失。

小结

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的许多成功的案例为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国也通过引入一些创意成果并将其进行本土化的改良后进行推广发展,如在国内多地都有开展的市民菜园正是效仿了德国的“菜园方案”;然而,目前国内创意农业的发展尚未出现如“大地艺术节”一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尚处于对好的创意发展思路进行模仿和改良的阶段;但是,通过国外这些成功案例,我们能够看到创意农业发展的巨大前景,在借鉴国外创意成功案例的同时,需要积极开发改进符合我国地方情况的创意农业发展思路,结合传统民俗文化及自然环境条件,不断探索“创意+农业”新的玩法。结合日本创意农业发展经验,从广大民众中间集思广益,使每一个当地的农民都尽可能参与进来,共同开创家乡发展的新篇章;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引导资本注入;帮助公众树立品牌意识,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地方协会以更好地发展和管理创意农业产业。

猜你喜欢

艺术节菜园园区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小小菜园有惊喜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园区的开放样本
疯狂大菜园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菜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