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1-16陈炳乾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师范类测绘课程体系

陈炳乾

(江苏师范大学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1 目标定位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有150所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其中师范类高校有13所。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非师范类本科不同,其主要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需要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和职业教育师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育人为本,以强化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师范类本科人才的实践,以及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同时,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人才培养的需求,优化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完善实践育人环节,探索和构建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统一、专业教育与师范教育相融合、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技能相促进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彰显专业办学优势和教师教育特色[1]。

而作为应用性较强的测绘工程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测绘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及各类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方面的测量工作,还能从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工作,以及为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和地球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测绘保障[2]。事实上,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传统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明显差异,因此,针对师范类测绘工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2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过程是培养模式的组织性要素,是培养模式的核心,一般包括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3]。

2.1 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首先应做到课堂讲授与启发式提问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测绘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满堂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可结合实际进行提问,比如,建造房屋时施工放样的过程与地形图绘制的区别。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力求创新的精神。对于某些前沿的测绘理论,还可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向学生传授和提供专业文化的最新知识,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养成创新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精神和选择性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引入教学过程,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制作精美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教师提纲挈领地传授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有利于学生课后对知识点的巩固温习。另一方面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能增强实验教学的可视性、可听性、直观性,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实验操作突破重难点。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有效地扩展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空间,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手段,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加强了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2.2 管理模式

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管理一般分为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在行政管理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尊重学生的权益,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和自我保护[5]。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本科生校内外双导师制。在前三年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除了参加正常的公共课学习外,同时安排相应的校内导师负责指导其专业理论学习。第四年进入企业学习、实践,由校外企业导师负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校外导师可充分利用其所在单位资源,帮助学生通过工程项目进行测绘专业的体验和学习,积累实践经验。

2.3 课程体系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现代测绘的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因此只有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同时,由于现代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对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是“宽口径为主,专业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不宜过深、过专,在有效时间内,只能讲授测绘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业务知识,而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更多则是在未来的工作中根据需要继续学习、培训,进行补充和加深。

具体课程设置可以参考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6]:一、二年级阶段不分专业和方向,实行基础教育。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人文、计算机、体育等各类基本素质教育的课程)、专业基础课(如测绘学概论、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专业英语阅读等)。三、四年级阶段,主要学习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部分)。新培养方案中的测绘工程专业分四组方向(大地测量方向、工程测量方向、摄影测量与制图方向、卫星应用方向),专业必修课相应地分为四组选课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确定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任选课设置灵活多样,即使是同一类选修课也可以是多层次、多范围的,学生可视自己的兴趣、基础条件和能力自由选课。

2.4 实践教学

对于应用型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其总体思路是以学生的测绘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职业需要和专业需要。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应用”及“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形成“低年级重基本技能,高年级重工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习实验方案和形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对象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掌握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高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其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具体措施有:(1)建立校内校外双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可方便学生获取、处理与分析空间数据,快速掌握仪器操作与内业数据处理方法;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能够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实验室应全面开放课程体系中的实验仪器,学生除了参与正常的教学实验活动外,还可通过网上预约到实验室领取相关仪器进行自主操作练习。(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型实验。如进行数字测图实验,老师除了讲授仪器操作外,剩下的测区控制网设计、控制网平差计算与碎部点绘图由学生自己根据检索的文献资料自主完成,最后由指导老师指出其缺陷和不足。(4)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开设当前新技术的应用实习,如增设无人机地形图绘制实习、激光雷达和三维激光扫描实习。

2.5 师资队伍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综合素质。目前从事测绘工程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不少人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少工程实践综合素质,从而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而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没有考虑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导致学校在引进人才上追求高学历,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很难引进[7]。

因此,应加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师,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实际工程或到生产单位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实施“客座教授”和“高级讲师团”制度,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聘任有丰富实践经验、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与讲座。

3 结语

师范类测绘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与传统的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所不同,需要对传统的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包括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等方面,以提高测绘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猜你喜欢

师范类测绘课程体系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