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业中国农科院:力争2022年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2018-01-16
针对国内现有农机自动导航系统不能满足高速、宽幅作业需求,智能化农业装备关键部件缺乏等问题,中国农科院将着力攻关,到2022年在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是记者近日从中国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媒体通气会上了解到的信息。针对国内现有农机在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秸秆收集等环节作业质量在线监测与变量控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智能化农业装备关键部件缺乏等问题,中国农科院将重点突破一系列高效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与高速、宽幅、高质量作业相匹配的农机自动导航技术,农机作业土壤状况实时获取技术,高适应性耕整地机械结构参数的智能化调整控制技术,高速作业下播种质量在线监测和精量播种技术,适合于不同区域的肥料精准变量和分层深施技术,高效精准变量施药技术,高效收获作业质量全程智能控制技术,秸秆捡拾揉搓打捆、压缩成型、缠膜青贮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
(于文静)
●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圆满收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重要指示精神,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聚焦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先后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甘肃兰州、新疆和田、湖南长沙、北京新发地、湖南郴州、河南商丘举办了7场产销对接活动,全国四分之三以上贫困县参加,展示展销万余种农产品,开展了20多场品牌推介活动,近3 000名经销商、采购商参与对接采购,现场签约金额超过190亿元。
据悉,中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以“产销精准对接、助力产业扶贫”为主题,集中展示推介冀、晋、皖、鲁、豫、陕6省126个贫困县的1 300多种优质农产品,全国各地近600多名大型批发市场、商超、电商和批发市场代表参加,共商产销对接,共助产业扶贫,现场达成53.76亿元订单,总采购意向额126.78亿元。本次活动是农业农村部今年举办的第7场产销对接活动,也是2018年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的收官之作,聚焦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突出展示展销和订货洽谈,搭建区域性产销对接平台,推动产销双方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活动举办前产销双方已进行洽谈交流。
(据中国农业新闻网)
●我国将建微生物肥料应用数据库
微生物肥料已成为我国新型肥料中年产量最大、应用面积最广的品种,建立应用数据库支撑产业发展正当时。近日召开的国家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工作会议透露,明年该中心将建立微生物肥料应用技术标准大数据库、组建项目研发团队、落实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与课题、成立公益性服务团队等,为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构筑坚实后盾。
会上,多家相关企业、科研单位负责人对微生物肥料大数据等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如注入专家资源、规范站长单位、开展质量检测等。
据悉,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已有微生物肥料企业2 050家、产能达到3 000万吨、登记产品6 428个、产值400亿元。与传统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在保护生态、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维护土壤健康、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优势。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