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农业充满无限可能
2018-01-16
让现代农业更高效更简单
博览会上会叫渴的“智能花盆”让人顿时眼睛一亮。这个花盆采用智能APP来监控植物的生长状态,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智能APP都会提醒。当花器花盆与传感器、单片机、通讯模块、APP等物联网技术逐渐融合后,智能花盆成为“互联网+”技术在花卉产业的一个典型窗口。
在我省创新创业展区,被称为墨西哥“玉米之父”的克鲁斯正在给人们介绍墨西哥玉米密植高产技术,克鲁斯带领的墨西哥艾特尔公司已连续19年创造和刷新了墨西哥玉米高产纪录。我省引进了克鲁斯的技术后,以“垂直深松土壤、科学整地、秸秆还田、适度密植、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的集约化经营方式,玉米六小时内同时出苗,出苗率达到了98%以上,科学配方施肥每亩实际用肥70千克,比平时农民自己施肥减少了30千克的肥用量,样板田平均亩产1 092千克,实现我省旱地农业的最高产,让种玉米成为“精细活”。
晋中金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从田间到餐桌一条龙服务”项目获得这次博览会“新希望杯”第二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成长组优秀奖,公司代表冀旭妍说:“我们公司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目前市场最推崇的一种模式,从原粮收储开始,形成‘玉米种植→粮食收购加工销售→饲料加工→种禽(种猪)养殖孵化(繁育)→肉鸡、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食制品加工→物流营销→餐饮服务’‘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发展模式,全程可追溯,更安全、更放心。”
让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更有效
田地里的变化天翻地覆,猪圈里、鸡棚里的变化也不小,现在猪圈里都用上了语音技术和摄像头。过去收集记录一个猪舍的档案信息需要两个小时,现在通过语音技术和“猪脸识别”只需要十分钟。摄像头能够24小时去记录、监控猪的行为、体温、心跳以及疾病,节省了许多人力投入,也便于集约化生产。
在山西微农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公司CEO姚永彪也向记者演示了将北斗信息终端装备于农用机械,通过系统平台为机械化播种、收割、深松、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的全程监控和记录。这些数据的采集为农机作业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公正、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山西中农富神高原作物农业研究有限公司依托科研院校的专家和科技资源,专注一站式农业高科技服务,他们设计的静乐县堂尔上乡玛卡育苗温室、神峪沟黑枸杞育苗温室工程、原平农校现代农业智能连栋温室都深受农民欢迎。
作为全国首家县级托管中心的屯留县按照“菜单式指引、合同式托管、保姆式服务、管家式经营、网格式管理”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六核心管理、三环节套餐、网格式管理”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如今,全县10个乡镇实现托管服务面积15万亩,占到全县粮食作物面积32.6%,累计服务农户1.2万户,亩均增收21.3%,率先在全国蹚出了山地、丘陵、平原全地域农业生产托管的“屯留模式”,解决了农民“种不了地”“种不好地”“种了地不合算”等问题,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让“互联网+农业”多业态发展更快速
国家苹果大数据公共平台、自动循环水进行工厂化养殖的“蟹公寓”、3D打印制作的奥特曼甜饼等等“物联网+”“互联网+”新技术让人眼花缭乱,也将毫不相干的各个行业紧密融合在一起。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的技术优势,建立覆盖山西全省2.9万多个自然村的数字化测土配方系统,基于养分平衡法向目标区域(村)在线提供主要粮食作业配方施肥方案,测土配方可以实现一键配方及追肥配方模式,并根据目标区域的土壤耕层厚度、耕层质地、灌溉方式、平整措施等实际情况对最终配肥量进行调整,还可以通过下载手机APP随时随地获取配肥方案。
据展台人员介绍,运城市农业大数据平台基本数据覆盖运城13个县市区、3173个行政村,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的大数据深度融合研究。价格行情检测预警系统覆盖蔬菜、水果、水产品、粮油、畜产品等五大类农产品,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业内专家指出,农业与技术的跨界深度融合,形成了“物联网+”“互联网+”“农业+”等多业态的齐头发展。储藏保鲜、个人订制等延伸型农业,创业农业、康养农业等体验型农业,在线农业、数字农业等智慧型农业,为农业发展开拓出一片广阔新天地,为农民搭建了一个新的致富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