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司司长张天佐:发展乡村旅游需做好“假日文章”

2018-01-16

今日农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观光现代农业特色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各地的区位状况、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背景等条件,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重点布局以下5类区域,其他地区要慎重发展,防止一哄而上。

一是大中城市郊区。大中城市周边的基础设施完备、都市农业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已构建起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生态环保功能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雏形。该区域应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建设以设施特色农业为基础,集休闲、观光、度假、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新型产业模式。

二是名胜景区周边。名胜景区周边游客资源量大,餐饮、住宿等接待设施压力大。游客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之后,一般还希望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美食等,因此可以以名胜景区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为重点,强化休闲体验,满足多元化需求。

三是依山傍水临草自然生态区。这些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气候、植被、生态和人文优势,承载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涵养等重要生产生态功能。可紧密依托自然特色、生产资源、历史文化与独特民风,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游、农业景观游、民俗风情游、特色农(牧、渔)业游等。

四是少数民族地区。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独特的民族风情,良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可依托丰富的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五是传统特色农区。传统特色农区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要在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着力发展景观农业、农事节庆、观光采摘、特色动植物欣赏以及农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强化农业生产过程、产品功能创意,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拓宽农民致富途径,提升传统特色农区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推进方式上,要“五化”推进,体现特色。

一是资源“产品化”。将当地农业农村的特色资源作为旅游产品来开发,实现资源向产品的有效转换、产品和市场的有效互动。二是产品“乡土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生命力源自“乡土化”,要让游客沉浸在 “有血有肉”“活的乡村”环境中。要在饮食农家化、氛围农村化、环境生态化的基础上创特色、提水平、优服务,让乡味更香、农味更浓。三是市场 “差异化”。分析研究不同群体的消费喜好,瞄准目标群体,做好市场营销。四是运营“规范化”。完善有关标准,加强监督管理,保障规范化运行。五是服务 “组织化”。强化组织协调,完善配套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观光现代农业特色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特色种植促增收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我国商务观光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荡秋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坐小火车去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