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银行业对跨国公司金融服务的路径研究
2018-01-15郭新闯
郭新闯
摘要:针对跨国公司的发展需求,对其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是我国银行业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银行业存在着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本文力求在分析现状的同时,提出了找准客户需求、强化品牌宣传、拓展营銷渠道、提升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开展国际合作等方法,以期有效提升对跨国公司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 ;银行业;金融服务
一、跨国公司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跨国公司,又称为多国公司、国际公司等,一般是指至少在两个以上国家拥有生产设施的企业。跨国公司大多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母公司为主体,通过一个集中决策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安排各分公司在全球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
上个世纪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带了自由贸易、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不仅使其自身得到了较快地发展,也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布局越来越多,使中国成为20世界最后的10年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跨国公司也在全球化的经营策略指导下,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8年10月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超过7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调查,截止2017年,全球有跨国公司10万家,子公司86万家。跨国公司生产的总产值占全球的40%,国际贸易占全球的80%,专利权占全球的80%,发展中国家贸易的90%。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2018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5.80%,海外资产总额达到87331亿元,海外营业收入达到59652亿元,海外员工总数达到近130万人。世界知名的500家大跨国公司己有400家来华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国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超过3000家,这表明在中国巨大的市场诱惑下,大型跨国公司很难忽略中国市场。
纵观近代国家发展的历史,单纯依靠本国资源是很难完成大国崛起、民族复兴这一过程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选择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注定了我们只能通过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整合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获得自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是与跨国公司全球化的进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中国银行业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深度参与跨国公司的发展也是重要的契机。我国银行业对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银行业对外国跨国公司的金融服务。我国银行业必须针对跨国公司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不断加快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人才、地缘、政策、资金等优势,以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在与外资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二、跨国公司金融服务存在的不足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境内的跨国公司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在对跨国公司的服务中,却存在着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不足、差别化服务不足、业务流程需要优化等问题。
(一)服务水平偏低。在对跨国公司的客户评价方面,中资商业银行往往参照国内客户的评价方法进行,没有根据跨国公司的行业、国别、风险集中度、业务贡献度等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评判。中资商业银行更多地关注企业本身的实力和水平,而较少从业务本身出发来衡量和评估风险,且中资银行的审批流程较长、流程较为繁琐,与外资银行的流程相比优势不明显。高新技术是多数跨国公司掌握的核心竞争力,在通信技术、生物制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全球化指数、扩张能力、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传统的制造业,与之相伴的就是大量的高新技术和巨量资金在跨国转移。在跨国公司发展的不同时期,尤其是在自身扩张阶段,也经常需要听取银行业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金融数据和经济走势。这些都对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信息化水平不足。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经济金融活动对互联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中资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给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中国的网络信息技术、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迅速,网上银行本来应该成为中资银行在服务跨国公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加分项,以稳定的技术手段、深度的现金管理、国际化的金融服务赢得客户,但是不少中资商业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服务水平却有待提高。有的网上银行因为客户数量不足,导致研发水平不高、系统更新不及时,客户体验不佳。还有的网上银行功能设计不全,开发的模块只能满足基础的金融需求,缺少深度管理、财务分析、数据整合等相关功能。无纸化经营、无时差经营,都需要通过金融服务创新来满足跨国公司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差别化服务不足。我国银行业在授信、结算、清算、现金管理等基础金融需求方面能力尚可,与国际上先进的金融服务提供机构相比,我们还在很多方面很多不足。在服务跨国公司的过程中,不少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不高,缺少必备的沟通技巧、谈判能力,有的甚至连语言沟通都存在一定障碍。有的银行缺乏对跨国公司基本情况的深入了解,被动的应对客户的需求,不能对跨国公司提供早期服务,更不可能对跨国公司提供全套的金融服务。有的银行业机构不了解跨国公司的市场定位、潜在需求,有的侧重于资金汇划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有的侧重于国际覆盖的广泛性,还有的更加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给不同跨国公司的金融服务也必须要有侧重。跨国公司处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往往要求中资银行实行更加灵活的定价策略,从而降低自身的财务费用,中资商业银行应该提前做好预案。
(四)业务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根据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网点布局,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业务流程和服务体系。但是在对跨国公司的服务上,还多还是根据对国内企业的服务模式,没有根据对象转变、业务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有的银行提出对跨国公司的相关业务实行“VIP”“绿色通道”等服务,但是这些模式创新大多是压缩审批时限,提前办理业务。审批时间过长、流程偏多、手续繁琐等问题,可能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但是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业务审批模式的惯性思维。曾经有某跨国公司对中资和外资商业银行,提出了同样的一个服务内容,并要求限时答复。该中资银行按照最快的审批速度完成了多个环节的审批,但是依然没有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关业务。而外资银行却在规定的时间顺利完成了业务审批,并最终得到了跨国公司的信赖。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对跨国公司的服务过程中,要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比如在业务受理、信用评级、领导审批等环节,都需要进一步简化流程、压缩时限、提高效率。
三、有效提升对跨国公司的金融服务
(一)找准客户的需求。深入开展调研,主动跟踪分析,对跨国公司的发展阶段、项目进展等,研究提出最合适的金融服务方案。跨国公司初创阶段,各项工作尚未进入正轨,急需掌握当地的政策信息、金融数据、法律法规、汇率风险等方面的信息,银行业可以提供相关信息的咨询服务。在跨国公司的正常运转阶段,银行业需要将服务的重点放在资金支持和提高资金效率上。如果公司扩大生产经营或者投资规模,相应的授信服务要满足要求。
(二)强化品牌的宣传。跟据2018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显示,内地共有15家银行进入前百强,比2017年增加3家。排行榜说明了中国银行业的品牌价值在逐渐提高,中国银行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的塑造和价值。伴随着跨国公司经营实力的增强,中国银行业要持续宣传银行的服务品牌和经营优势,不断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品牌实力,增强跨国公司的品牌认同、价值认同,从而夯实双方合作的基础,实现稳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应该高度重视舆情管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新媒介的影响日益广泛,舆论传播的方式与传统的传播媒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要善于吸收借鉴外资银行在声誉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尊重传播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宣传平台,做好品牌的宣传和维护,持续提高银行品牌的影响力、公信力。
(三)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建立和完善营销渠道,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升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积极开辟营销渠道,在直接向跨国公司营销的基础上,积极通过行业协会洽谈、存量客户推荐、银行联合宣传、相关部门介绍等方式,实施全场景、多渠道的整体营销策略。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互联网时代,银行业务的终端很多要向移动终端转移。要通过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场景建构、数字化等技术,加大力度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通过电子银行、云上业务等服务品牌,加大网络销售渠道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方案,不断增强获客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以服务的全面提升为营销拓展基础,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竞争优势。
(四)提升业务能力服务质量。中国银行业要主动对标外国的先进银行和服务,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定期开展考试考核,组织开展规章制度、新业务新产品的考试,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既要考核业务量,也要对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员工的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建立人员的准入、退出机制。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在满足重点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给不同的目标客户提供有差异的金融服务产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中國银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参与。跨国公司也在进行国际化的布局,加快在海外的投资。这些公司不仅需要信贷支持,更需要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一家银行很难满足跨国公司全方位的需求,既要加强银行内部的资源调配,也要积极与国际银行业合作,给跨国公司提供系统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中国银行业也需要加大与国际组织等相关平台的合作。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相关组织都从不同的切入点,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变化、风险情况、监管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应该加强对国际组织和平台的合作学习,把前沿的研究理论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保持开放共赢的姿态,更好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紧跟世界先进潮流,加快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娟,改进我国银行业对在华跨国公司的金融服务[J].经济评论.2004年第3期.
[2]林顺辉、周丹,跨国公司的金融需求和银行的服务对策[J].福建金融.2001年第5期.
[3]严雪,银行业发力国际金融合作[N].国际金融报.2016年6月20日.
[4]李桂琴,加强对跨国公司的金融服务[J].文萃.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