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打墙”式聪明

2018-01-15许石林

特别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经济账以利活人

某地有一条标语,其词曰:“生前总说‘老不死,死后假意来烧纸,何苦?”

——此标语若意在劝人善待在世之父母,则属于教化良言,值得称赞,尽管这两句话经不得仔细推敲。

一直以来,政府的公文用语,粗鄙无文、干涩空洞是常见的,连政府工作人员也有所厌倦。像这种鄙俚之语,是所谓“接地气”,现在很多人耍这种小聪明,不学而企求改变文风,自然小人下达,行文创新底线,不讲品味,只求打得稳、准、狠。

大约发明这种用语或者从民间采集这种用语为己所用的人,很得意自己创造或选择的这句生动活泼的直戳人心的地气蒸腾的词儿,可能想象此标语一出,足以让人钳口结舌,无可反驳吧?

这种鸡贼小聪明,不是孤例,很多人都有这种“鬼打墙”式的聪明,他们自以为比旁人更豁达,挂在嘴边的全是表面上貌似“通脱开明”之语,比如“生前敬肚子,省得死后敬墓子”“死后厚葬不如生前厚养”等,类似这种话。

这种话,如开头所说,应该用于老人生前,是劝勉晚辈行仁孝之语,而不是用于老人死后,鼓励简慢傲惰、荒疏丧祭之礼的开脱之言。

问题是,若不分辨说这话的前提,笼统渲染,则这种话的杀伤力很大,就是前人所担忧和警告的“以学问杀天下后世”的典型。为什么说它是典型?因为它说的似乎有道理,可怕就可怕在这种“有道理”,这种似是而非的“有道理”就是它杀人的刃锋。

中国人注重丧事,讲究饰终之礼,如人死即不能再称其姓名,避讳以表达敬意;如丧祭文辞之用,人为地捧高死者生平的言语和德行、适当夸张死者的功业。这些,绝不只是对办此一件丧祭之事的重视,它会反射到现实,对活着的人一生都是制约、教育和管理。

所以,简单说,寓教于丧祭之中,目的是为活人。种种仪式,你以为是超度亡灵?其实是度化生人。

不难发现,平常再顽愚凶暴不知礼者,于父母之丧,其人必迥异于平常之性,故于此设教化人,最易收明心见性之效。这就是古人为什么非要在这里下功夫,以期教化社会的原因。

现在的许多人,根本不懂这些意思,只会算精明的经济账,什么坟墓占土地啦、死人与活人争地啦,等等。占土地,人既负担得起,那都不算什么,等哪一天負担不了了,人自然会有办法。

风气和潮流,时刻在变,但不能因为其变而不假思索、无所秉承地跟着变,甚至虚张声势地助长其变。变是不得已之事,人和社会最重要的是,在不可阻挡的变化趋势中,有所秉持、有所坚守地不变。其结果,不得已之后的变,才是真正的变,才是无损于今又有益于后的变。无所秉持便轻薄地望影思迁、迎风而变,其结果必然是有损于当下、也有害于未来的怪诞变异。

再说,你那么操心劳神,为什么不操心劳神在其他工作上?为什么不操心劳神在平常对民众的教育和帮助上,让他们别骂“老不死”?

“小人喻以利”,只算经济账,以利衡量是下愚之心。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为政,最重要的是人心和美、民德归厚。

(摘自“许石林新浪博客” 图/高加索)

猜你喜欢

经济账以利活人
混沌·分形视域下的音乐探究——以利盖蒂钢琴练习曲分析为例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六 “立站活人心” “吕祖养精法”导引法
俄罗斯世界杯背后有哪些经济账?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人类学视野下“无国家社会”的权力研究——以利奇的《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为例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