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发展的“烦恼”

2018-01-15刘其舜

新天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儿孙西服玻璃窗

刘其舜

从七八十年代到如今,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老物件也成了人们心中的记忆。

在我的衣柜里还有三套崭新的西装,好长时间没有上过身了。改革开放的明显服饰标志当属“西装热”。1983年6月2日,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郝建秀致信轻工业部部长杨波,提出要“提倡穿西装、两用衫、裙子、旗袍”。后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西装热”,1984年西装市场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记得我也赶时髦拿出一个月工资,也买了一套当时流行的西服来穿——蓝色斜纹布料的。第一次穿西服怯生生的,走在街上,好像有许多双眼睛在看着,走路都有些不自然了。我急匆匆回到自己家,竟紧张得出了一身汗,以为哪里不对。我站在镜子前,对自己说:“蛮好看的嘛。”

没有哪里不对,我自信多了,穿上西服再次走上街时,挺直身子,让西服衬托我挺拔的身体。走过商店玻璃窗,我故意放慢脚步,慢悠悠从玻璃窗下走过,看自己穿蓝色西服的身影印在玻璃窗上,我的身影看起来那么自然、那么庄重,让我暗自欣喜起来。我走上小街台阶,坐在一家小饭馆里,声音洪亮地喊:“老板,来碗阳春面,大碗的。”我端坐在饭桌边,一遍又一遍用纸巾擦拭着桌面,生怕有一点油腥污染了我的西服袖子。在路上碰上一个熟人,我耸一耸身体,刻意把西服展现给人看,如果熟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再耸一耸,直到熟人惊讶地问一句:新西服?我自豪地应一声:“新的。”我想我内心的那一点浮夸,相信所有人都看出来了,但他们并没有说出来。可是,我在工厂里任厂长办公室主任,经常要深入车间和工人打成一片,显然穿西装总不太适宜。那时应酬少,只是亲朋好友喜庆之时,才显摆一下。

进入21世纪,社会大潮奔涌向前,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汇集在我们一件件衣服上。走在大街上,人们穿着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同款式的衣服,真是五彩斑斓。我自身的衣着也回归了本源,回到自然、简单、舒适的层面,如今退休闲在家里,似乎没有机会穿这些新西装。

和衣服一样更新换代的还有家电。儿孙辈喜欢在电子产品追求时髦,市面上出现了新的电视机,儿孙们更新换代就把旧的搬到我家里。于是,我家里卧室、客厅都有电视机,甚至在厨房里也安一架较小的电视机。39寸八成新的电视机才50元卖掉,想一想真心痛。当年九寸电视机要紧缩裤带、硬是凑齐了300元才购置的。当年还算赶潮流的“随身听”“收录机”……如今,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儿子给我换了新房,宽敞明亮的大窗,配以落地窗帘,家电家具也换了新的。搬入新居第一天,儿子对我进行“提醒”了:“老爸,可不能把无关紧要的东西再囤积在屋里。这些破旧东西,也值不了多少钱,这新房一平方要就要好几万呢。两年内用不上的东西就狠狠心丢掉。”儿子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我年过古稀,从物资紧缺的时代过来,多少在儿子眼里不值钱的东西,在老人眼里都是宝啊。

儿子也有办法“对付”我。买了游船票,让我出国玩。儿子儿媳趁机对我家进行“大扫除”。我不舍得扔的,全给扔了。心痛了几天,时间长也过去了。时代的发展,这些老物件早就退出生活的舞台,可是,它们曾经带给人们的温暖与记忆,却不曾消失。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儿孙西服玻璃窗
感悟
可变形自收纳便携西服设计研究
玻璃窗的眼泪
玻璃窗上的风景
卖西服
悬崖勒马
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