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事业齐参与

2018-01-15雪儿

特别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美金美国大学比尔

雪儿

美国人的捐款真可谓是大手笔,世界首富、微软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计划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赠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一毫。身家500亿美元的“股神”巴菲特,至今共捐出83亿美元,虽然金额没有盖茨多,但已足以令他超过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和芯片商英特尔创办人穆尔,成为仅次于盖茨的全球第二大慈善家。

比尔·盖茨捐出全部家产,美国人却没有什么过多的反应,他们认为比尔·盖茨只不过干了一件他愿意干的事而已,每个人都有资格去干任何他想干的事。

来到美国以后,我发现,比尔·盖茨的观念,在美国有其广泛深厚的土壤,在美国,捐款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但富裕阶层经常捐款,就连普通百姓也把捐款看成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到美国时间不长,我就遇见很多次这样的活动。

记得我刚到美国,通过朋友的帮助,终于找到了一個不错的住所。住进去的第一个晚上,房东告诉我,周末的时候,这个楼上的所有居民有一个聚会,每家都自带食物,大家凑在一起吃饭,吃完饭后,是慈善的捐款晚会,大家一起捐款,把钱送到最需要的人们手里。这是他们这里居民的一个传统活动。因为大家平时工作非常忙,彼此之间很难见面,所以通过这个方式,认识一下邻居,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社交场合。

在美国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美国的捐款可谓无孔不入,带着孩子去教堂,教堂的工作人员给孩子们讲个故事,也要捐款。教堂的牧师看见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会问孩子,我讲的故事好听吗?孩子当然会点头。接下来工作人员会说,要是好听,请您多鼓励和支持吧。孩子们都知道,这是号召大家捐款,一般孩子会拿出几美金捐出去。

然后大人们便一起唱歌,唱完歌曲,又是老一套,捐款,至于捐钱多少不限制,哪怕是一美金也没有关系,当然一般捐的数目都不算少,很少有人不捐款。

在商店里买东西,付完账后,售货员会问你:“你好,现在日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作为友好国家,我们是否要为他们去做点什么事?”意思很清楚,你是否拿钱,去为日本人捐款。虽然这是自愿的,但是店员开口了,顾客一般多少会捐一些钱的,当然要是你不捐也无所谓。

孩子上学,回家后经常主动要求做家务,并不是孩子爱劳动了,而是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回家后帮助父母做家务。孩子从父母那里挣到美金,然后把自己劳动所得到的钱,带到学校里,捐献给非洲,或者是某个地方,因为那里的人们需要钱,学校里这样的活动比较多。看来美国的捐款观念从娃娃开始培养,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自己劳动换来的钱去捐款。

美国很多大学都有用捐款者的名字命名的楼房,美国大学的捐款也很普遍。因为校友捐赠是美国大学的一种文化,强大的校友网络,是美国大学的一大特色。在美国,学生毕业后,学校会经常给你各种联系,邮件,电话,登门造访,当然其中很大的目的就是让校友捐款,美国的捐款人会以各种正当的理由让校友捐,虽然不强迫,但是至少说得校友不好意思不捐。

美国人捐款这么多,与他们的捐款文化也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的企业和个人,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做出的慈善公益捐助有6700多亿美元,占美国GDP的9%。有研究表明,美国的社会捐款中,70%以上来自成千上万普通公众每月几美元、几十美元或几百美元的小额捐款,普通民众的小额捐赠和志愿参与推动了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为什么美国人这么愿意捐助慈善或公益事业呢?当然有一部分也与他们国家的法律有关系,在美国,与税收相关的捐赠制度可以归纳为一疏二堵。一疏,是企业和个人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可以获得免税的待遇;二堵,是用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予税对资产转移进行限制。美国的税法通过社会公益捐赠给富人提供了一个合法避税的机会。如果富人把大量遗产作社会公益捐赠,可为后人省下一大笔遗产税,这也是美国富人热衷慈善与社会公益捐赠的原因之一。

美国的捐款,不但与美国的捐款文化有关,也与其国家的法律政策有关。美国的捐款,确实成了一种风气。

(摘自《最美国》 重庆出版社 图/高加索)

猜你喜欢

美金美国大学比尔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白纸变美金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观察及启示
吃书的狐狸
应书岭:一个80后的美金创业路
你想在春节前赚到30万吗 那就跟着我们一起来刷美金吧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