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头吓人

2018-01-15馋人

特别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旅行袋国货名牌

馋人

如今一个小商店都敢叫商城,有嫌商城还不够大的,就干脆叫“天地”了。澡堂子叫“洗浴城”,洗脚的店叫“足浴城”。一样拿着推子剃头,以前叫“理发馆”,如今还是那把推子,却叫“美发中心”了。

我曾经参观过博鳌论坛会址,知道那是各国领导人和世界名人会聚一堂、讨论有关人类生存大事的地方,因此那地方叫论坛。现在发现,凡是个活动,必有个“论坛”,等我到“坛子”里一看,发现就是个座谈会而已。只不过这个座谈会被搬上了舞台,台上几个人一排座,主持人拿着话筒逗那几个人说话,台下人是陪着听的,倒有点像德云社的场子。另外,每当论坛“开坛”之前,还必有个领导讲话,但你要说他在“发言”或者“讲话”,那你就土了,现在这类发言或讲话要叫“主旨演讲”。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后来据说有小饭馆把这话倒过来,说“烹小鲜,若治大国”,并把它当成小店的广告,颇有豪迈之气,同时也彰显厨师的敬业精神,成为烹饪界美谈。如今这话也要与时俱进了,应该站在食客的角度改一字,叫“品小鲜,若治大国”——全是口活儿。

(摘自《高中生》 图/亦晨)

大上海,“大”在哪里 马尚龙 15

历来,上海是可以叫作“大上海”的,大家都这么叫着,上海人这么叫着,全中国人也这么叫着,一点没有意见。

有一天,我突然钻起了牛角尖:大上海大上海,“大”在了哪里?大上海大在了文化。

在我们的记忆中,大上海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以以“半壁江山”自豪的城市,这“半壁江山”,恰是上海文化的强大,大凡说到近百年前上海的文化界,“半壁江山”都已经算是谦辞。文坛、出版、电影、戏剧、音乐,也包括建筑、金融、教育,如数家珍却还真数不过来,中国乃至远东的很多文化第一都在上海诞生,并且很强有力地成为当时中国的文化大餐。如今还被歌星反复传唱的上海老歌,起始点也在上海。1927年,黎锦辉创作的《毛毛雨》,当时叫作“时代曲”,堪称中国流行音乐的摇篮曲,至20世纪40年代末,共有8000多首流行歌曲问世。这就是大上海之大。

也可以被列入大上海大文化范畴的是上海曾经的国货名牌,尤其是生活用品,更是风靡全中国。培罗蒙西装在20多年前有一句广告语,点穴一般地道出了大上海之大——“培罗蒙西服,半个多世纪的骄傲”。这一份骄傲,当然也属于所有的上海国货名牌。哪里有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哪里就有国货名牌;哪里有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哪里就有全国人民的趋之若鹜。直至50年代之后,大上海的国货名牌更加发扬光大,上海的轻工业产品,毫无疑问,就是中国内地老百姓心向往之的顶级名牌。上海牌手表,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飞人牌、蝴蝶牌缝纫机,红灯牌无线电,华生牌电风扇,海鸥牌照相机,回力牌球鞋,直至烟纸店卖的固本牌肥皂,414毛巾,长命牌牙刷……在國内的霸主地位,就像如今的“苹果”,无可匹敌。

“上海”成了一个符号,也成了一个标签。在国际名牌还没有进入中国之前,“上海”两个字是最高级的品牌,甚至不见得是“上海牌”,只要有“上海”两个字就足够体现身份。比如印了“上海”两个字的旅行袋,谁拎着,都是风光的事情。如果是在偏远的小城,有一个“上海”旅行袋风尘仆仆,可以说明两点:第一,这个旅行袋的主人去过上海;第二是这个主人有上海亲戚给他带来的,比起如今的海外购物,更加具有传奇色彩。

曾经有网民晒了几张床单的照片,立刻被提升到国民床单,因为全国的老百姓几乎都在自家的床上铺过,它的制造者也许遍布中国,但是最有名气的厂家,就在上海,民光被单厂,太平洋被单厂……国民床单,又激活了一系列国民商品,凤凰羊毛毯,上海牌手表,都是极其紧俏的国民商品,也都是“上海制造”。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年前“回力球鞋”又回过力来的原因,其实它本身就是国民跑鞋。再偏远的角角落落,很多贫穷的人可能终生未到过上海,却不妨碍他们熟知“上海制造”。

欧美国家习惯将制造业与文化媾和,制造水平的高低就是文化的高低,制造水平的强弱就是文化的强弱,就像好莱坞、麦当劳、耐克、可口可乐之于美国,奔驰、莱卡之于德国,香奈尔、拉菲之于法国,索尼、丰田之于日本,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闪烁着他们春风得意的神情,在神情背后,恰是这些国家文化的汹涌澎湃。如此说来,“上海制造”所得意的,所被国人认同的,也远在“制造”之外,实在就是“大上海”的心结。事实也是这样,“上海制造”制造的就是大上海。

(摘自“大上海小龙弄”微信公众号 图/傅树清)

猜你喜欢

旅行袋国货名牌
撕名牌
重塑
千年国货奶茶店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带上森林旅行
国货之光
不翼而飞的美金
怀旧时尚国货经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