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微课的开发与研究
2018-01-15熊文君谢晓明
熊文君 谢晓明
随着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快速发展,利用微课程带动和辅助各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已逐渐成为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新常态。
一、技工院校微课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意义
技工院校通过微课的开发研究与实践,可以建立具有技工院校专业课程特色的微课程体系样本,以供他人借鉴;探索技工院校微课程体系开发过程及提高开发能力;总结技工院校微课程体系开发的经验,并撰写成文字材料,以便于推广和普及;有利于配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在技工院校的实施和推广,从而推动江西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通过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教师的共同协作、联合开发,使开发出的微课程体系更具有推广性,也加强了各院校、各专业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微课开发的对象和内容
微课开发的对象应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课程,涉及班级多、专业广,可以使开发成果得到更好的利用和推广。为了使开发出来的微课成果得到充分的利用,更好地服务技工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微课开发的内容应当以核心知识和技能点为主线,以微课视频为主,以课件、教学案例、素材、考试题库等其他相关资源为辅,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为了更好地研究微课开发,笔者选择计算机专业的FLASH课程和电子专业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课题研究样本。这两门课程均为计算机系和电子系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适用班级多、适用性专业广的共同特点。课题样本开发的主要内容为这两门课程的目录清单(含核心知识和技能点),这两门课程的微课源文件、二维码及网址链接汇总文件,以及这两门课程的课件、教学案例、素材、考试题库等相关资源。
三、微课开发的方法
1.组建专门的开发团队
技工院校微课开发团队的成员由团队负责人、企业专家代表、教研组长、资深专业教师、任课教师、系负责人、研究辅助人员等组成。团队负责人主要负责微课开发的全局性工作安排,包括工作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任务的分配和检查、效果的检测等。企业专家负责提供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等专业意见。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资深专业教师研讨制定微课核心知识和技能点,再由资深专业教师带领任课教师具体讨论并完成微课开发的具体实施和试点、修訂工作。系负责人负责为开发团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资源以及政策支持,解决开发团队的实际困难。研究辅助人员负责完成会议的记录、教师和学生座谈的组织、文档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汇总等相关工作。
2.微课开发前应当先进行精心的设计
这是决定一个微课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国内微课设计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创建和策略探究两个方面。
3.技工院校微课开发分析
微课开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开发途径、模式、环节、策略、制作技术、平台的开发等方面。就开发途径而言,主要有加工改造式与原创开发式两种。由于网络资源版权问题造成目前难以通过互联网共享获得大量免费参考资源,而且目前所能获得的免费微课资源大多制作质量参差不齐,也并不适合技工院校的学生使用。基于以上原因,技工院校的微课开发建议主要采用原创开发式为主,可以充分满足技工院校师生的使用需要,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加工改造式为辅助。
就开发模式而言,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与采取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两种。由于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课题开发模式采用的是项目开发式。在课题开展期间,由于组织了多个校级课题的开发工作,课题中的FLASH微课开发子项目合并申报了相关校级课题,并成立了专门的校级课题小组,由课题负责人担任校级课题负责人,成员由计算机系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课题实施过程中不仅完成了该课程微课系统的开发,还完成了相关课件、资源包的制作,该校级课题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已顺利结题。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项目开发式的开发模式更能体现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更加适合多科目、大批量、系统化微课开发的需要,而征集评审式的开发模式更适用于微课竞赛。
经过课题组研究实践,笔者认为适合技工院校的微课系统开发环节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及调研、确定核心知识和技能点、合理选题、教学设计、微课拍摄、后期编辑、质量检查、拓展其他资源、教学试点、调查反馈、完善修改等环节。在课题的研究实践过程中,笔者先后走访了课程相关企业专家,了解行业、企业对微课开发的要求,同时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微课开发相关理论知识和微课制作技术的学习。在此基础上,笔者再组织课题组相关成员和企业专家针对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这两门样本课程进行了核心知识和技能点的制定,然后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的过程准备相关素材,完成微课的拍摄。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学习,笔者对拍摄完成的微课进行了后期编辑,由相关专业教师完成微课质量检查,合格后上传超星学习通方便师生使用,同时上传到优酷网方便两校学生不限时间、地点进行网络学习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方便教师教学,配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笔者拓展开发了包括课件、案例、素材、考试题库等其他相关资源,并利用已开发的微课系统在指定班级中进行了教学试点,学院的教师每周在教研活动中进行相关讨论,并组织专题教师和学生研讨会进行意见收集反馈并加以完善。
就开发中的制作技术,主要采用录屏型微课制作和摄制型两种形式。由于本课题所选取的样本课程都是以软件应用为主,故主要采用录屏型微课制作。使用的录屏软件为Camtasia Studio,涉及的相关软件为Flash CS6、Protel DXP 2004、快剪辑、蓝光影音、暴风影音等。
保证每次微课录制前至少有五人以上参与备课准备和讨论,录制完成后由专人负责检查录制质量是否合格。开发小组长为微课开发小组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四、微课开发的过程
参考ADDID模式,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技工院校微課开发的过程具体如下。
1.前期准备及调研阶段
此阶段主要完成微课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成立微课开发小组,确定人员名单及分工,进行校内和企业调研,购买微课开发需要的相关书籍和音像等参考资料,组织所有参与微课开发的教师进行微课开发理论学习和讨论,必要时还可以组织微课制作技术的培训等。其中校内调研主要调查从教学角度对该课程微课开发的意见和建议,企业调研主要调查行业和用人单位对该课程微课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2.确定核心知识和技能点阶段
此阶段主要完成将该课程中重、难点进行逐一梳理,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将其提炼为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从易到难和逐级细化的原则进行排列,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能够条理清晰,循序渐进。
3.教学设计阶段
此阶段主要针对前一阶段已经确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以合适的课件、案例、相关视频等辅助材料,配合一些学习方法或快速操作的小技巧更好地展现相应知识点和技能点,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此阶段建议将准备好的相关资料实现分文件夹逐级管理,每一个微课对应的准备资料放在指定文件夹中,以便微课录制时不会忙中出错,提高微课录制效率。
4.微课录制(拍摄)阶段
此阶段主要根据微课录制(拍摄)需要,利用录屏软件、录音设备和录像设备等工具来完成微课录制(拍摄)的过程。微课录制(拍摄)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讲解要突出重点,按照前期教学设计的过程,充分利用好准备的资源,做到讲解详细,分析易懂,使用标准普通话,吐字清晰,语音语速适中,表达准备到位。如果需要进行实景拍摄的微课,还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拍摄场景。
5.后期编辑阶段
此阶段主要将前一阶段录制(或拍摄)的微课源文件进行剪辑、美化等后期加工处理。主要包括影片剪辑、添加水印、添加字幕、添加片头和片尾、适当的局部窗口放大、音效处理以及一些过渡效果和鼠标特效的制作等。后期编辑工作完成后还应当检查微课的文件大小,以保证上传和下载速度,也可以节约学习者下载观看时花费的流量。压缩后的视频要再次检查其清晰度,要保证不影响观看效果。
6.质量检查阶段
此阶段主要由专人反复观看后期编辑完成后的微课,以保证微课整体质量,避免出错。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课的剪辑是否得当,是否出现漏镜头或跳镜头,讲授内容是否正确无误,字幕出现是否及时无错误字,音频内容是否清晰,音量大小是否合适,声音与视频是否同步等。
7.拓展其他资源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需要,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任务书)、课件、案例、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源文件等素材收集整理,并分类存放在相应文件夹内,以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时使用。
8.教学试点阶段
为了更好地检测已开发出来的微课是否适合教学需要,是否受到学生喜爱,是否能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在初步完成微课系统开发以后,应当选取相应班级进行教学试点,并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资料,便于对已开发的微课进行修订,提高微课的整体质量。
9.调查反馈阶段
此阶段主要根据教学试点的情况进行微课使用意见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修订的意见。调查的主要方式包括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
10.完善修改阶段
此阶段主要根据前阶段调查反馈提出的意见对微课系统进行局部的修改和完善,得到最终适合推广使用的微课系统。
(作者单位: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