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种规格栽培瓶生产真姬菇的工艺比较

2018-01-15崔驰浩黄亮班立桐王玉杨红澎孙溪王旭峰

天津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崔驰浩 黄亮 班立桐 王玉 杨红澎 孙溪 王旭峰

摘 要:针对目前工厂化瓶栽真姬菇工艺中采用的2种规格栽培瓶(850,1 100 mL),进行了生产成本及生物学效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1 100 mL栽培瓶相比较,使用850 mL栽培瓶时,真姬菇发菌时间可缩短2~4 d,生物学转化率可提高5.23个百分点,达到87.80%,仅考虑原料成本的前提下,经济收益可提高6.65%,达到3.69元·kg-1。综合而言,工厂化真姬菇生产工艺采用850 mL栽培瓶更有利。

关键词:真姬菇;栽培瓶;工艺比较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8.12.007

Abstract: The contrast experiment of two different cultivation bottles (850, 1 000 mL) for Hypsizygus marmoreus produc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biological efficiency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1 000 mL culture bottles, the spawn running time of H. marmoreus in 850 mL culture bottles could be shortened 2~4 days;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y was 87.80% which could be increased by 5.23 percentages; under the premise of only considering raw material cost, the economic benefit could be increased 6.65%. In conclusion, 850 mL culture bottles were better than 1 000 mL culture bottles in factory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H. marmoreus.

Key words: Hypsizygus marmoreus; cultivation bottle; process comparison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1],因其具有独特的蟹鲜味,被称为蟹味菇、海鲜菇等。真姬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防止便秘、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延年益寿等功效[2]。作为大众消费的食品,其货架期长,是一种高蛋白、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3]。据测,其蛋白质含量高于金针菇,氨基酸含量达到所测17种氨基酸总量的60%以上[4]。

真姬菇商品化分类包括白色和灰色品种,其中,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深受市场欢迎,多为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具有周期短、菇体质量高、可反季节栽培等优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5-6]。真姬菇工厂化栽培采用现代工业设施,通过人为调控其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条件,进行立体、规模、周年栽培,实现高产、高收益[7]。目前,有关真姬菇的自然生长环境及人工栽培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有关其瓶栽生产工艺等仍需要改进[8]。

本研究通过对2种规格栽培瓶(850,1 100 mL)生产工艺进行综合比较,筛选出较佳的生产方法,旨在为高效、经济的真姬菇规模化栽培提供参考[9]。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1.1.1 供试菌种 真姬菇W-2为工厂化生产用菌种。

1.1.2 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原种培养基[10]为木屑77%、麸皮18%、玉米面2%、白糖1%、石膏粉1%、石灰1%,湿度为65%左右,pH值为7.5。

根据物料性状搭配及营养均衡的原则设计了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如表1所示,其中,850 mL栽培瓶简称“小瓶”,1 100 mL 栽培瓶简称“大瓶”。

培养基原料营养成分中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氮、粗纤维及粗灰分含量分别按照GB/T 6432-1994、GB/T 6433-2006、ISO 6655-1997、GB/T 6434-2006、GB/T 6438-2007进行检测,并根据原料营养成分推算栽培瓶的營养配比。

1.2 方 法

试验于2017年8月在天津绿圣蓬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开展,详细方法如下。

1.2.1 拌料、装瓶、灭菌 按表1配方加入对应原料进行机器拌料,同时将培养料的含水量调到65%,一次性分开拌料、装瓶各8 640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运至接种室。

1.2.2 接种、发菌及后熟 采用接种机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后将菌瓶搬入发菌室内培养。发菌温度控制在20~23 ℃,空气相对湿度调至70%~80%,培养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4%以下,在黑暗或弱光下发菌至满瓶,将大部分菌丝长满的时间记录为满瓶时间。真姬菇的菌丝满瓶后不会马上扭结现原基,必须继续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在适宜温度下才能出菇,后熟期一般为40~45 d,本试验均设置为45 d,观察并记录真姬菇出菇生长情况。

1.2.3 搔菌、出菇管理及采收 采用搔菌机搔菌,注水后入生育室,温度保持在14~16 ℃,无光照,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采用分阶段控制CO2的方法[11]。当菇盖3~5 cm,柄长8~15 cm左右,子实体饱满紧实时,采集整丛子实体,置于4 ℃贮藏。以子实体采收至出现软蔫现象的时间计为保质期;抽样统计单瓶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

生物转化率=子实体鲜品产量(g)/培养料干质量(g)×100%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原料价格和真姬菇销售价格计算2种栽培瓶真姬菇生产工艺的经济效益,并进行对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料营养成分分析

根据不同原料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氮、粗纤维及粗灰分含量的检测(表2),推算出大瓶原料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氮∶粗纤维∶粗灰分为6.5∶4.8∶31∶14.3∶3.3,换算成百分比为10.9∶8.0∶52.1∶23.8∶5.2;小瓶中原料的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氮含量∶粗纤维∶粗灰分为6.9∶6.2∶32.1∶16.4∶4.0,换算成百分比为11∶9∶49∶25∶6。2种规格栽培瓶的原料营养成分的百分比与理想的百分比(10.9∶8.0∶52.1∶23.8∶5.2)相差不大,基本能够满足真姬菇生长需要。

2.2 真姬菇生长周期及生物学转化率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小瓶发菌环节的满瓶时间要短于大瓶,主要是由于大瓶体积大导致内部供氧稍差,此外散热效果也差于小瓶;菌丝满瓶后放置同样的后熟时间可保证出菇期基本相同;真姬菇的保质期长短与栽培瓶的规格大小不存在关联性;通过生物学转化率的计算可知,小瓶的生物学转化率略高于大瓶,可见,大瓶的营养利用率低于小瓶。

2.3 经济效益分析

按实际原料采购价计算单个栽培瓶的原料价格及实际销售情况(表4),大瓶的产量较小瓶的产量高26.70%,而原料成本较小瓶增加41.38%;按出厂销售价格5.5元·kg-1计算,从原料投入和产出比来看,小瓶的经济收益高于大瓶,但大瓶的经济收益得益于每瓶的产量较高;从平均利润来看,使用小瓶比使用大瓶可提高6.65%,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栽培瓶生产工艺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培养料良好理化性质的保持,以及“料、水、气”三者关系的协调,是进行真姬菇工厂化生产的重要条件,可满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养分和水分需求,同时可保持培养料透气性良好[12]。栽培基质的营养配比、pH值和瓶盖类型是对栽培瓶工廠化生产工艺影响较明显的培养料理化性质指标,除此之外,栽培瓶规格亦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重要技术参数,可影响培养基中干物质含量和培养料的内部透气性。

本研究综合对2种规格栽培瓶(850,1 100 mL)生产真姬菇工艺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使用小瓶进行工厂化生产有利于食用菌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真姬菇菌丝生长与温度,氧气含量关系紧密[13],如进一步增加发菌期的散热效率、适当提高通风,有可能缩短菌丝的满瓶时间。从生长周期比较可知,大瓶生产真姬菇的工艺还有很大的提升完善空间,真姬菇是好气性真菌,加强通风换气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14];相对而言,小瓶生产真姬菇收益最好,此外,在接种方式上,由于大瓶的瓶口直径较大,接种时应该在栽培料中打上2个接种孔会有利于发菌;而实际生产中由于机器配置原因只能打一个接种孔,后续工厂化生产的配套设备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参考文献:

[1]上官舟建.真姬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J].食用菌,2004(1):16-18.

[2]林群英,叶运寿,宋斌,等.真姬菇与白玉菇子实体部分成分比较[J].广东农业科学,2012(10):53-55.

[3]LEE Yuling, YEN Mingtsung, MAU Jengleun.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various extracts from Hypsizigus marmoreus[J].Food chemistry, 2007, 104:1-9.

[4]郁维荣.蟹味菇大棚栽培技术探讨[J].食用菌,1996(6):28-29.

[5]王瑞娟.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相关参数和生理特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刘遐.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一)[J].食用菌,2005(1):1-2.

[7]候祥保.真姬菇工厂化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2018(2):19.

[8]李贺.真姬菇生物学特性及固体栽培基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8(9):50.

[9]黄亮,杨丽维,班立桐,等.两种规格栽培瓶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12):151-155.

[10]崔巍,刘东海.真姬菇菌种、配方及生产工艺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39-41.

[11]陈启永,张红颖,李波,等.一种工厂化瓶栽真姬菇生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中国,CN104521559A[P].2015-04-22.

[12]刘建军,朱爱莲,金力,等.栽培瓶培养料理化性质对真姬菇生长的影响[J].浙江食用菌,2009,17(4):49-51.

[13]郝涤非,蒋利群.真姬菇菌丝生长适宜培养基的筛选[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1,10(8):65-67.

[14]任长青.真姬菇的栽培管理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2,28(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