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物流业发展思路
2018-01-15马忠飞
马忠飞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重点加快推进物流载体建设,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物流发展,加强产业集聚区物流功能区和城市配送中心、乡镇配送中心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强指导协调,加强政策扶持,加强统计考核,优化发展环境。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流业;发展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虽然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市场主体散小弱、服务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打造公路枢纽、水路枢纽、铁路枢纽,树立“五大一强”社会形象的重要抓手;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智慧城市,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铁路、公路、航空等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进一步强化中心、优化节点、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加快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特色物流,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物流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坚持产业互动与资源整合相结合,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坚持积极培育和大力引进相结合,促进大小物流企业平等竞争协调发展;坚持错位竞争与联动发展相结合,实现区域物流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三)发展目标
近年来,物流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以物流园区和物流龙头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物流发展载体体系不断健全。物流园区建设达到一定规模,综合性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节点体系初步构架。培育形成多个省級示范物流园区,积极争取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物流龙头企业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培育AA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实现突破式发展。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企业物流信息服务软件进一步推广,全社会物流运作效率进一步提高。[1]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点
(一)加快推进物流载体建设
综合考虑交通枢纽、产业布局、商贸流通、市场需求等因素,全力打造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高新综合物流园区、综合物流园区、临港综合物流园区、商贸综合物流园区、航空综合物流园区,加快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集聚集约的专业物流中心项目;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水上运输业务,配套完善仓储、商贸功能,积极申报建设临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保税仓库及堆场、海关综合办公等配套设施。引进大型国际物流、贸易企业入驻,为进出口贸易提供全方位的通关及配套服务。
(二)发展壮大物流骨干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鼓励并吸引知名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总部型物流企业、物流采购、配送中心落户。加强物流合作,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国内外物流公司合作,实现资金、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嫁接。积极推动大中型企业的物流资源和业务整合,壮大规模,形成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品牌。我国经济学家张五常、郎咸平等都指出:要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传统物流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走多样化物流服务的路子,逐步发展壮大。发展第四方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物流规划、设计、咨询、信息、管理、融资等服务。鼓励引导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认证,对获得AAA级以上认证的物流企业予以奖励。[2]
(三)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物流发展
1.供应链物流。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鼓励重点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方式,进行物流系统整合、优化,着力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将物流服务业务剥离外包。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以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联合组建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全面参与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2.商贸物流。加快构建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绿色环保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科学制定城市配送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省级共同配送试点,推动共同配送、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配送等模式的发展。支持城市配送企业共建共同配送中心和组织平台,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多个商贸企业、社区提供“一对多”共同配送服务。积极推进城市社区配送网络建设,完善城市配送路线和配送车辆停靠、装卸作业场地设施,引导采用分时段配送、夜间配送等模式,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3.农业物流。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快建立与特色农产品相适应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推进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农市、农网对接,建立与国内大中型超市和农贸市场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动建立农业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机制,支持名特优、“三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入驻电商平台。继续加强供销社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村班车小件快运和农村客货运作用,多层次保证农副产品配送物流。endprint
4.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充分发挥邮政快递网络和小件快运网络基础作用,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网货配送与快递业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快递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开通专线邮路,快速提升邮政物流时限。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乡镇区域综合服务站和物流网点。支持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物流、快递企业网点设立到乡镇、延伸服务到乡村。
5.专业特色物流。支持依托产业和市场优势,加快发展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特色物流。重点支持鞋业、粮食、蔬菜、汽车、建材、纺织、医药、烟草、盐业等行业物流发展。[3]
(四)加强产业集聚区物流功能区和城市配送中心、乡镇配送中心建设
结合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一批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物流服务“区中园”,增强园区仓储、配送、展示、交易、物流金融等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按照要求,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城市配送中心。利用乡镇客运站、乡镇邮政所、供销社基层网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乡镇商贸中心等建设乡镇配送中心、配送点。
(五)提升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依托行业管理部门,在铁路、公路、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保险、公安等领域,加快建设信息交换共享的综合性物流信息服務平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在冷链、医药、纺织、粮食、建材等行业建设完善一批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物流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支持物流企业开发应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大物流标准应用推广力度,支持物流龙头企业建立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参与国家、行业物流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仓库和专业仓库建设,推广使用标准化托盘、自动化搬运装卸工具,推进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开展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在城市配送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绿色物流。[4]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一)加强指导协调
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建立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对物流业相关规划、重大政策、企业发展、物流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等的指导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充分发展市电子商务协会、快递协会等专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社会理想,形成发展合力。
(二)突出招大引强
依托产业集聚区开放平台,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抓好与物流跨国公司、央企战略合作项目,抓好基地型、中心型物流项目,抓好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新兴优质物流项目,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强物流企业来本地设立地区总部和转运、分拨、配送中心。完善物流招商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动态跟踪和协调服务,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达产达效,确保物流招商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政策扶持
强化物流用地保障,对省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并给以重点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要适度安排物流业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奖励、品牌建设等。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要完善多层次物流教育体系,加强高级物流人才培养,定期组织物流业高级培训,规范物流领域职业资格认证,引进紧缺高级物流人才,增强人才支撑。
(四)加强统计考核
支持建立物流统计制度和动态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物流统计队伍,定期报送物流统计数据和工作动态信息。认真开展物流季度统计分析和重点行业物流年度统计工作,加强统计信息预测分析。加强物流业发展考评工作,将物流业发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对列入省市重点支持范围的物流项目实行动态跟踪和绩效考评。
(五)优化发展环境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登记条件。切实落实价格和税费政策,物流业用水、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和提供物流技术服务的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重要货运场站基础设施、甩挂运输、物流配送、专业市场改造提升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物流园区搭建投融资平台,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物流统计工作,完善物流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物流业发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完善物流工作考评办法,要通过考评,及时了解并帮助协调解决辖区物流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5]
注释:
[1]徐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执法体制改革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6(7):75-78。
[2]尤美兰.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4(8):59-60。
[3]雍霞.交通运输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12-113。
[4]刘劲哲.中国还非世界第一大经济体[J].江苏建材,2015(05):51-53。
[5]高玉强.国外先进交通运输企业发展启示[J].中国港口,2014(12)。
(作者单位:青岛市黄岛区交通运输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