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四个转变”推动海西“四个走在全省前列”

2018-01-15李欣玲罗永红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海西州海西青海

李欣玲+罗永红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个转变”。“四个转变”是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使中央精神具体化、实践化的重要舉措,是结合青海实际,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的根本思路。

围绕“四个转变”,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海西州调研时,对海西提出了“四个走在全省前列”的明确要求。这是立足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海西提出的更高要求。这对海西各级干部而言,是挑战,是机遇,更是动力。

一、深刻理解“四个转变”的内涵

(一)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

2016年,我国GDP为74.41万亿元,青海省为2572.49亿元。占全国比重的0.35%,全省GDP只相当于一个地级市——湛江市(2584.78亿元)。因此说青海是经济小省。那青海的价值在哪?在生态。

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上下对青海生态地位的认识更加清晰,确立了生态建设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青海真正能为全国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护和建设好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这也是青海在全国能够立得住、打得响的区域品牌之一。

2006年,取消了三江源地区GDP考核,不再提工业化口号;2007年,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2014年,青海省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实施,全省国土面积的近9成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2015年,青海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了青海的价值: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这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2015年12月,海西州出台《海西州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按照“三年打基础、八年见成效”两个阶段分布实施。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75%;在德令哈、格尔木两市建设环境空气质量PM10和PM2.5自动监测站点,开展颗粒物污染源解析,定期对外公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以上;将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建设成为省级生态城市等。

2016年,海西州投入6亿元,落实生态项目42个。完成封山育林23万亩,黑土滩治理1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湿地保护21万亩,荒漠化土地治理2万亩,公益林管护2145.4万亩,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专家组评估。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积极配合国家林业局规划院编制完成《柴达木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规划》,争取纳入国家规划。

2017年,海西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复绿”四大生态修复治理行动,完成造林10万亩。

继续推进木里矿区生态修复,争取早日复工生产。加大“三废”整治力度,狠抓石化及水泥行业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推动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实施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减排科技行动。确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二)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

青海省面积72.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3.5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8.2人。我国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青海是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5.7%,人口密度很低,人口总量很少,所以说青海是人口小省。

青海省少数民族人口有283.14万人,占总人口的47.71%,是典型的民族地区。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民族地区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搞好民族团结。并给出了对策,要继续深化创建活动,解决深层次问题,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海西州委书记文国栋在州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依法治州、维护稳定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民族团结创建……今年7月,在德令哈召开“第三届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同时国家民委对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举行挂牌仪式……所以说,一定要竭尽全力争取,务必把民族团结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孟海在州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使海西成为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的典范、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的样板、民族地区平安建设的标兵、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高地,成为藏区最为安宁、最为和谐的地区。

(三)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海西、海东以及西宁调研考察。明确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谋发展新路、布发展新局。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1.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一是大众创业。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州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创业活力不足是海西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要用政策、杠杆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大力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科研和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实施“千名本地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

2015年起,海西州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创业就业专项资金鼓励大众创业,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endprint

二是“互联网+”。促进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把电子商务与特色农牧产品、生物制品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柴达木电商绿洲体验店”已经推广开设到西安、成都、南昌等10多个城市。在格爾木市、德令哈市以及都兰县、乌兰县建成50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点,2个社区电商服务站,2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016年,海西州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额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82.6%。乌兰县成功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500万元。都兰、乌兰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分别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茶卡扶贫产业示范园,依托企业销售体系发展,带动了当地2000多户牧民养殖“茶卡羊”。园区规划集成全产业链基地和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2016年12月7日,乌兰县的“茶卡羊养殖助牧民实现稳定脱贫”项目,荣获人民网新媒体智库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电商精准扶贫2016年度论坛”“2016年度电商精准扶贫十佳案例”。

三是海西制造。第四次工业革命,由德国首先提出,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日本叫“机器人计划”,英国叫“英国制造2050”,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它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海西提出“海西制造”。大力发展光伏、光热、风电、电动汽车、轻型自行车、无人机、高铁机车部件、军用产品、高端装备为主的制造产业。打造青海特色装备制造基地。

四是海西“4+5”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调研考察。明确提出:要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链延长、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等举措,全面提高传统产业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特色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特色新兴产业。

——转型升级四大传统基础产业

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和金属冶炼是海西四大传统基础产业。是海西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基,只有坚定不移推动四大传统基础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四大传统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是海西经济的基础和支撑。要坚持优势资源综合开发与技术改造提升并重,稳存量、扩增量、调结构、补短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换动能、改造升级,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积极发展特色新兴产业

新能源。构建光伏、光热、风能利用的“装备制造—发电—负荷消纳—向外输出”产业链,建设新能源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海西“十三五”规划:新能源光伏达到5GW,光热达到4GW,风电达到3GW,清洁电力能源比重达到80%以上,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州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新材料。重点打造镁基合金、镍钴材料、锂系电池材料、烯烃下游高端化工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晶须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州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

信息技术。格尔木市成为首批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地区;2016年,工信部把德令哈市确定为全国第二批36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

生物医药。依托枸杞、藜麦、福牛、中藏蒙药、沙生植物等特色生物资源,着力培育有机食品、生物医药等特色生物产业,建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州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打造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海西州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2.2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5.8∶67.1∶27.4,一产和三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深度融合,以此带动服务业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2016年,全州接待游客1105.8万人次,同比增长48%;旅游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59%,首次突破人次超千万、收入过半亿大关,提前并超额完成省级年度目标任务。州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力争年旅游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收入突破200亿元。

2.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一是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确保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平衡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学习,让推动创新发展的各类政策精准发力;三是“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威兹博士提出了“三螺旋”创新模式。强调创新活动就需要大学(研究机构)、产业(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参与,共同合作。

2017年3月3日,青海师范大学和格尔木市人民政府以及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盐湖学院”合作框架协议书》签约暨青海师范大学盐湖学院挂牌仪式在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隆重举行。这是“三螺旋”创新模式在海西的实践,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盐湖产业及相关重大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是校政企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四)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如何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根本路径就是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循环农牧业转变。现代农业一般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至今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现代农业有几个标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8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平均在95%以上;农业投入占当年总产值的比重至少在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比重低于20%。

现代农业基本类型有绿色农业、物理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现代农业提出的要求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endprint

2017年2月,农业部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优化農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绿色发展,聚力质量兴农,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农业部同时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启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互助示范园)经过几年发展,园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值得海西借鉴学习。

二、海西“四个走在全省前列”

(一)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走在全省前列

2016年,海西州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方面,早部署、抓落实、重实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从年初开始,“贯彻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海西怎么办、我要怎么干”、“两学一做”、“七一讲话”、“四个扎扎实实”等理论学习宣讲活动依次展开。州委宣传部“解放思想 创新发展”大家谈征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理论研讨会,州委政研室“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理论研讨会”等活动,调动起了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热潮。

“百姓宣讲大篷车”是海西的创新品牌。2016年大篷车四下基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七一”讲话和视察青海讲话精神,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宣讲。把总书记对青海干部群众的关怀厚爱传达到千家万户,凝聚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海西的强大力量。大篷车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青海曲艺、花儿、民间小调、少数民族语言说唱、歌舞、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声音传送到基层。走遍了海西的草原牧区、田间地头、厂矿企业。2016年10月,被中宣部评为2016年度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今年初,州委、州政府部署为期半年的围绕“四个转变”,推动海西“四个走在全省前列”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同时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征文活动。3月,大篷车“春季号”在茫茫雪原中又开进了全州广大农村牧区,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四个转变”和州“两会”精神等。

(二)在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打造“三区”上走在全省前列

海西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方向: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前两年主要经济指标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后三年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争取五年时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台阶,地方财政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到建党一百周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0000元和20000元以上。

调优三次产业结构。在打基础抓基层强党建上走在全国前列。培育形成海西精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同类地区的前列。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方面,海西州已走上了法治化道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条例》于2016年5月25日由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施行。《条例》明确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自治州内一切单位、组织和各民族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重点对全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主要职责进行了规范。为健全保障措施,《条例》专门对目标考核、表彰奖励作出了具体规定。还规定每年9月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

(三)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州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在选拔任用干部方面,明确了“六个重用”,联动推进“三不为”干部的治理、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和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四项机制,形成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导向。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推进干部跨部门跨区域交流。

为落实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机制,海西州制定出台《关于保护和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意见》。意见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和实践。工作出发点是为了群众利益、整体利益,工作方法是按规定程序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工作成效是促进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经验不足、受客观因素影响,在没有明确规定前积极探索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宽容。意见规定,党员干部因干事创业出现失误失败受到追责时,可按干部管理权限向追责问责的机关部门提出免责申请。受理申请的机关部门依申请事项开展调查,出具书面调查报告,作出认定意见。认定结果向申请人反馈,必要时书面报告同级党委、政府。经确定予以免责的党员干部,本人提拔任用廉政审查不受影响。

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州纪委向州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海西州纪委共设置12个派驻纪检组,实现对47家州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确保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并对派驻机构的领导体制、职能调整、主要职责、机构设置、机构调整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方案》的出台,是海西州委、州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党建思想、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党内监督的组织制度创新。

(四)在“四个转变”实践上走在全省前列

2016年,海西五项经济指标稳步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96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559.97亿元,同比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83亿元,同比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22亿元,同比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增长9.0%。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这是近三年海西经济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是近三年首次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一年。

今年的海西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农牧区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保农牧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以上;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确保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8%以上,科技进步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52%以上。

三、结语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海西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海西的发展任务非常繁重,未来的前景光明。海西在全省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从来没有这么高,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程度从来没有这么深,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来没有这么近,发展的信心从来没有这么足。全州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积极践行“海西精神”,锻造形成“海西工作模式”,强化责任担当,为“柴达木号”巨轮扬帆提速、行稳致远汇聚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柴达木日报社;中共海西州委党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西州海西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大自然,令我陶醉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以五大发展为引领开启海西新征程
建州初期天峻从政经历